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阅读(二)

来源:伴沃教育
高考语文全程检测十四: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稿 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蛇行匍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引锥自刺其股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抵掌而谈,赵王大说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C.①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①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连骑,炫煌于道

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A.①③⑤B.②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①。”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人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②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

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抚然久之,因绐④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驻此,所居且从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①女弟:妹妹。②中和:唐僖宗年号。③缗钱:成半的铜钱,又称贯钱。④绐:哄骗,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伏:通“服”,佩服。 B.俾其人他徙俾:使。 C.已别除官除:去职。 D.解维而逝逝:离去。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市之,而命洗刷

②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B.①奉送抚然久之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①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将家于义兴 ②战于长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泰回,停舟徒步。 B.置一别墅,用钱二百千。 C.而命洗刷,却银也。 D.以二子为托。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组是() ①姨卒,泰娶其姊。 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 ⑤泰惊悸,召诘之。 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③④⑤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眼有残疾的长女为妻。这使得他深受众人的敬佩。 B.孙泰非常仁慈。他花钱二百贯购买一别墅时,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他随即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之后即可将别墅送给老妇。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C.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在都市购得一铁灯台,叫人洗刷时发现为银制品之后,便跑到都市,将灯台交还卖主。这种不贪确能表现他的“古贤之风”。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之故,不仅家未搬成,反而倒贴了二百贯钱;他有恩于老妇却不求其报答。编造谎言,一去不返即是其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

(2)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驻此,所居且从命尔子掌之。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

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觉,痛咎谢咎:归罪、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B.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C.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D.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B.①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①土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②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B.①⑤⑥ C.②③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 译文:。

(2)吏捕迹,得之城家。 译文:。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累转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閤救子,将与子同死。努力,万代瞻仰,在此举也。”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

璟寻迁左御史台中丞。张易之与弟昌宗纵恣益横,倾朝附之。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言涉不顺,为飞书所告。璟廷奏请穷究其状,则天曰:“易之等已自奏闻,不可加罪。”璟曰:“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易之等久蒙驱使,分外承恩,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则天不悦。内史杨再思恐忤旨,遽宣敕令璟出。璟曰:“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则天意稍解,乃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俄有特敕原之,仍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曰:“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

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当时朝列,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其刚正皆此类也。 《旧唐书·宋璟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引:邀请 B.必不可党邪陷正党:同伙 C.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名:称呼 D.谋反大逆,无容首免首:自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B.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公第一人,何乃下座? C.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以亲故,当为张五

D.公事当公言之是说也,人常疑之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璟“刚正”的一组是() ①及入,乃保明元忠 ②义激于心,虽死不恨

③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 ④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 ⑤郑善果一何懦哉!

⑥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⑤⑥D.②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璟小时候就性格梗直,擅长写作,二十岁时考中了进士,不久升为凤阁舍人,武则天因其为官正直,很重用他。

B.幸臣张易之诬陷御史魏元忠,让凤阁舍人张说作证,宋璟劝告张说应以名义为重,不能苟且顺从,张说听从了他的劝告,魏元忠因而免得一死。

C.张昌宗私下里请相工观卜吉凶,说些不忠顺皇帝的话,宋璟请求彻底调查他的罪行,武则天开始不同意严惩,后经宋璟据理力争,武则天才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御史台审理处置。 D.张易之兄弟官至三品,宋璟官为六品,张易之兄弟一向害怕宋璟,所以空出自己的座位让宋璟来坐,宋璟因鄙视张的为人,所以不但没坐,反而称张为“张卿”,可见宋璟的正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 译文:。

(2)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 译文:。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天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吏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警绝众聪警:聪明敏悟 B.精裁密致精裁:精选体裁 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绝域:死地 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师法:学习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蕴骚人之郁悼 ②楚之同姓也

B.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C.①请以柳州授禹锡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①宗元谓所亲曰

②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译文:。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喪及妻子还于京师。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

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②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①其姑告邻人之曰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①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郡中离文法者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项是()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①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 (1)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 译文:。

(2)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 译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