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伴沃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THE FILM▲影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研究丁海波(作者单位:江西日报社)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变化,新闻已经从传统的文字型发展到图文并茂的读图时代。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传统新闻摄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传统的新闻摄影无论是器材、传播方式,还是传播媒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可以为推动当前新闻摄影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新闻摄影质量的提高。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摄影;手机新媒体使得新闻摄影在新旧两种传件。因为手机和网络的结合,再加上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等拍照播方式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对新机的高度普及,所以我们可以做到人人和传播图片,通过微博、微信以及QQ空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都是摄影记者、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间进行新闻信息传播,这使得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对新闻摄影和传播者。而这无疑是对传统新闻摄影作品的来源更加多样化。二是新闻摄影发展的研究很有现实必要性。互联网和全方位的挑战。图片传播呈现裂变式传播。在媒体下,新媒体的结合给传统新闻摄影带来巨大1.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新特征新闻摄影图片在受众中的传播与接受受变化和挑战,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首先,互联网成为新闻摄影的依托。到网络的深刻影响,借助于网络基础上大的影响。在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具有传播介质和载体多元化、传的受众关系圈,这些摄影图片信息的传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受众和范围广泛三播与接受从受众数量的增长来看显然是播,同样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个显著特征。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是一种裂变式的扩散。文字编辑和新闻记者所做的工作。这对基于网络技术的,因此,只要有互联网2 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新闻摄影记者产生传统新闻的特权无疑是一种实质的挑战。和手机等新媒体设备,我们就能成为新的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创新当前新闻信息的受众群体,同时也可以生产和2.1 “全民摄影”打破了传统新闻闻摄影,让新闻摄影工作在新媒体环境发送相关新闻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说摄影记者的影像特权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前新闻摄互联网络是新媒体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新媒体环境的出现给新闻摄影带来影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有效发展途径。新闻摄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了全新的空间,传统新闻摄影中的专业1 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其次,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摄影记者、专业器材以及专业新闻编辑人员1.1 手机对传统新闻摄影带来挑战的疆界。传统的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专业所从事的新闻摄影工作被人人皆拍的新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在不断普及性强的工作,它对从业者的摄影技术以媒体环境所影响时,传统新闻记者对于的过程中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开始,及摄影设备的要求都较高,这就造成传新闻影像的特权被彻底的打破,人人都手机只是一种用来接打电话的工具,而统新闻摄影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的。而可以成为新闻摄影者,都可以成为新闻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手机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手机终端技术摄影的图片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功能愈加丰富,人们可以利用手机上网、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使得人们能够实2.2 新闻摄影向深度化发展玩游戏、发送彩信、编写短信等。实际现人人拿起手机和数码相机进行拍照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对深度上借助于网络,手机已经实现了“万能梦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民摄影”的追求是其发展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掌上电脑”的功能。因此,手机也被人时代。在新闻现场,大众所拍摄的第一新闻摄影图片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们称为“第五媒体”,是当今信息传播手照片其价值通常超过了新闻记者的摄在突发新闻事件之时,现场的普通民众的主要媒体之一。由于手机在网络技术影。而且这种第一现场的大众拍摄的照所拍摄的现场图片虽然没有专业新闻摄的支持下功能更加完善和丰富,且具有片不会像新闻记者拍摄的照片那样经过影师拍摄的画面表现突出,但是其表现较高的便捷性,所以借助手机新闻摄影物理处理,真实性更强,这与新闻的特出的现场感和及时性,往往是专业新闻可以更加快速和广泛地传播。此外,手征不谋而合。这种全面摄影及其优势打摄影难以企及的。因此,专业媒体新闻机几乎都具有拍照功能,手机可以成为破了传统新闻摄影“专业摄影”的疆界。摄影应该不再专注于紧急现场情况下的第一时间记录新闻事件的工具,为新闻再次,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呈现现场记录,而是做深图片,拍摄具有思事件在第一时间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条出新的特征。一是新闻摄影作品的来源想性和深度的图片以维护媒体的专业性88与公众信任力。同一个新闻事件的多视点、多角度、及民众的及时拍摄;另一方面得益于网络2.3 新闻摄影对高素质图片编辑的时性的解读和报道,这种碎片化的报道技术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新媒体往往需求增加和解读为完整解读新闻事件提供了新的为传统新闻媒体所应用成为扩大传播范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图片的来源视角和有力的依据。围的主要途径。多样化,这些图片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3.2 对传统新闻摄影传播范围的影响4 结语说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新媒体时代摄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大众可以在无论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还是影报道的深度化,这就造成社会对新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拍摄新闻事件,然传播速度,新媒体环境都对新闻摄影产图片质量要求更高。这就要求相关新闻后再上传到网站、QQ空间、微博、微信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新闻摄影如何利机构要有相应的高素质摄影图片编辑,朋友圈。当这些图片通过上述平台发布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改进自身存在的对海量的新媒体摄影图片加以甄选,并出来以后,众多的网站粉丝、网友就会不足,是当前新闻摄影走出困境,与新进行后期编辑。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些信息并及时进行媒体一起迎接新闻摄影春天的有效方法3 新媒体对传统新闻摄影产生的影响评价转发,接受这些信息的受众群体无与途径。3.1 对传统新闻摄影时效性的影响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参考文献:在新媒体技术设备和网络技术深度成倍地增长。受众的不断转发使得受众[1]赵晓鹏.新闻摄影真实性与融合的支持下,无论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范围不断扩大,这种自媒体受众的不断艺术性的关系探讨[J].文艺界:理论还是传播,其时效性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往往又会引起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版,2012(12).提高。QQ空间、博客、微博以及微信朋等的关注,它们将这些自媒体受众关注[2]姚争编.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研友圈等成为新闻图片及其他信息的重要的焦点问题报道出来,又再次扩大了事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传播途经和平台。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件的受众范围。[3]姜岩.新媒体中的视頻影像表使得信息的传播实现了无缝式的对接。3.3 对传统新闻摄影传播速度的影响现与传播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由于新媒体的特征,人人都可以随时随新媒体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传播速院,2009.地进行咨询、新闻评价,于是形成了对度快,这一方面得益于身在第一现场的(上接第80页)针对社会中各类怀疑、猜疑性留言有较强的说服力。合创新思维方式,促进新闻多元化发展,等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对新闻进新闻有一定的时效性。确定新闻真促进文化、政治、科技、生活等多方面行策划,就是因为收集的新闻有好有坏,实性之后要及时推出新闻,不能在其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所以在新闻策划媒体已经报道的情况下再对同一个事件参考文献:的工作中要将有代表性的事件挑选出来,进行报道,这对于民众来说就是浪费时[1]蔡洪炳.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舆如关于民生、社会和政治发展的事件,间,对于已经了解的事件,他们不会再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以及可以表达民众想法的事件。关注,所以在新闻策划工作中要首先考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7,8(4):214-215.新闻的真实性。在做新闻策划时,虑新闻的即时性。与此同时,不是所有[2]刘晓婷.探究电视台新闻记者如要首先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调查,确定情况都要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进行报道,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J].西部广播电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因果关系等,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报道,使新视,2017(14):152-153.然后结合政治发展的背景进行有针对性闻内容与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联系[3]邹雨婷.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的报道,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新更加密切,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才能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对策分析[J].新闻研闻内容进行加工。突显新闻的宣传效果,也防止引起没有究导刊,2017,8(2):203.新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新闻事实必要的社会混乱[7]。[4]李永祥.新媒体时代报纸如何做中存在大量的思想观点,其中部分内容4.4 新闻法则好新闻策划[J].新媒体研究,2017,3(6):124-对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在新闻节新闻法则是新闻题材选择的最后保125.目的选材和播放过程中,吸引人们的注障,让那些危害国家利益、容易引起混乱、[5]陶克强.做好“新常态”新闻意力,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损害人民利益的不良信息被拦截下来,报道的辩证思维及视角变化[J].中国记考,引导人们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做不能让这些信息在社会上公开传播。者,2014(11):83-84.到举一反三。5 结语[6]黎华彦.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同时,新闻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的发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路径探究[J].现代交在新闻题材的选择方面,采用一些典型更加受到关注,而新闻策划是新闻发展际,2016(21).的案例和事实,通过不同层面来说明当的核心,所以必须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7]罗卫.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新闻编下的社会问题,从实际出发,讲求报道实性、时效性和价值性,要以人民的利辑工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3(4):192-效果,舍弃价值不大的材料,使新闻具益为基础,表达人们的各种需求,并结193.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gwoyixia.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