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东南亚地形图,指出东南亚的组成、地理位置和国家,知道东南亚位
于十字路口的位置上,交通地位重要;读图,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地理意义;读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并根据天气示意图,解释热带雨林气候降水的成因;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并指图说出农作物的分布;
2、 将东南亚地理位置、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等地理要素穿线,构建成知识体
系。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具备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锻炼自己与人合作、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初步具备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复习课,学生已经对东南亚的内容有所了解,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基础知识有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本节课内容联系呈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热带气候和农作物 教学难点:
东南亚两种气候的分界线 课程类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和展示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学习内容 【创设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 “知道大屏幕上绿色的区域是哪吗?” “东南亚” 展示东南亚景色图片 “东南亚有着星罗棋布的海岛、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壮丽的火山景观,这里的居民与我们有着相同的肤色、他们有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
【“十字路口”的位置】 一、组成: 1、哪两大部分组成? ①________________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________与我国陆地相接,______狭长,一直延伸到_____附近,其南部叫______半岛。 ②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其中__________岛最大。 2、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地处_______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______,中国的_______,介绍东西临的海域。
【分组讨论】 班级共分为四组 各组长抽取题目 黑板上一共四套题 【抽取第一套题小组】 读“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的地形图”,指出东南亚的组成部分和地理位置。 读“东南亚的地形图和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讨论分析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沟通的海域及重要的地理意义。 【抽取第二套题小组】 要根据亚洲分区图,讨论了解东南亚的11个国家,并且了解一些基本概况。 由于本内容比较少,把最后本节课的总结,分到此套题中,给顺口溜填空。 【抽取第三套题的小组】 要根据亚洲的气候分布图和曼谷新加坡两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和特点。 根据热带雨林一天的天气示意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成因。 【抽取第四套题的小组】 讨论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
相对位置:地处_____洲与_______洲,_______洋与_______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 二、马六甲海峡 1.位置:位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连接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海域。 2.地理意义:3点 【国家】 三、 东南亚共有_______个国家,列举哪些属于临海国、内陆国、岛国? 我国的邻国有哪几个? 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 顺口溜 一空一字 ( )( )( )( )东南亚 省路必经( )( )( ) ( )( ) 风光真旖旎 ( )( )作物大产地 马( ) 泰( ) 菲( ) ( ) 印尼( )( )泰国( ) 【气候】 四、 P7图6.9 东南亚属于_______ 气候,气候类型是?说说分布? .P30图7.25和7.26 说出气候特点? 五、P30图7.27 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成因属于____________ 解释? 对流雨示意图 【农作物】
响,并了解热带的气候对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影响。 初步知道因地制宜的地理理念。 六、________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 情况: 气候 人口 耕地 需要的 农作物: 习性 劳动力 产量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_ 此外,东南亚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 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介绍介绍 七、农作物分布
知识体系: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十字路口的位置:马六甲海峡 最短航线必经之地 纬度位置
热带雨林、季风气候
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