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课后练习题
一、 读拼音,写词语。
liàng jiě jiǎo bàn pái huái chóu mì
jūn fá qī liáng mǎ yǐ qīn qi
二、 用“√”给下列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ng) 参 mí供品(gōng gò差(cān cēn) 霓色(ní) ... sì恍然(guǎng huǎng) 秕谷(bǐ pǐ) 祭祀(shì) ...
三、 辨字填空。
迂(_________) 参(_________) 芭(_________) 蒙(_________) 辽(_________) 渗(_________) 笆(_________) 朦(_________) 冕(_________) 曳(_________) 琼(_________) 娑(_________) 免(_________) 电(_________) 晾(_________) 姿(_________)
四、 根据积累补写下列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____)歌一曲 细(____)迷蒙 一(____)千里 (____)(____)续续 群马(____)驰 (____)色欲流 半树(____)(____) (____)立不动 走进这___________的草原,看着___________的青草,望着远处___________的场景,我不由得陶醉其中,久久地_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真想___________呀!
五、 选词填空。
1 / 4
消逝 流逝
1.时光如水,匆匆(______)。
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______),一派荒凉。 盼望 渴望 期望
3.在战争年代,孩子们多么(______)能够有一本教科书啊!
4.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______)。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5.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______)。
六、 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2 / 4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4
参考答案
1、谅解 搅拌 徘徊 稠密 军阀 凄凉 蚂蚁 亲戚 2、gòng cēn ní huǎng bǐ sì
3、迂回 参加 芭蕉 蒙骗 辽阔 渗透 篱笆 朦胧 冠冕 摇曳 琼浆 婆娑 免费 电灯 晾晒 姿态
4、高 雨 碧 断断 疾 翠 银妆 静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静立不动 高歌一曲 5、流逝 消逝 渴望 盼望 期望
6、宋 黄庭坚 “苏黄” 宋 词牌 初夏 惜春 寂寞无行路 唤取归来同住 拟人 寂寞 对春天的喜爱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 春之无踪影可寻 寂寞无行路 除非问取黄鹂 因风飞过蔷薇 7、
1. 宋代 词牌 2. 初夏 惜春
3.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
4.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同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