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与掌握调幅接收系统,了解与掌握三极管混频器电路、
中频放大/AGC电路、检波电路。
○2实验内容:通过连接混频与检波电路实现调幅接收功能。
二、实验原理:
1、晶体管混频电路: 原理图:
分析其工作原理:调制信号通过开关加到合适工作点的三极管2C6的基极与加在三极管射极的本振信号通过发射结实现混频并且通过2C3、2B1组成的谐振
选频网络选出合适频率(455khz)的波形通过线圈耦合到输出端。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原理图:
分析其工作原理:上一级产生的455khz的调幅波经过3BG1与3BG2两级的放大以及对应谐振网络的选频作为二极管组成的串联检波电路的输入实现解调。 3、调幅接收系统:
系统框图:
简述其工作原理:信号进过低噪放的滤波与放大加到三极管混电路的输入端与本振信号混频然后通过中放的放大后再通过检波电路实现调幅电路的解调。
三、实验步骤:
1、晶体管混频电路:
1检查电路无误后,然后接通电源。 ○
2调节2R4两端的电压值到1v,从而设置2C6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 ○
3在V2-1端加上频率30Mhz,幅度20-30mv的单载波调制信号,在信源输入○
端加入频率为30.455Mhz,幅度为200-250mv的单载波本振信号,拨动开关到正确的位置,实现混频。
4调节谐振选频网络,先调节值影响比较大中周等待出现在合适时机即○
455khz附近的正弦波形,再微调电感,反复调节直到中频输出端的波形在示波器上最完美为止。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1检查电路无误后,然后接通电源。 ○
2通过可变电阻3W1调节3R7两端的电压值从而设置3BG1工作在合适的工作○
点同理调节3BG2的静态工作点。 3在V3-1端加上频率455khz,○使用已调好的三极管混频电路的中频输出的幅度值的单载波信号,拨动开关到正确的位置。
4调节谐振选频网络,使在V3-4端的输出电压不失真的放大。 ○
5将单载波换成同频的调幅信号,观察V3-4端输出波形,并且调节3W4使检○
波输出比较完美。
3、调幅接收系统: 1连接两个模块, ○将上面调好的三极管混频电路通过开关作为中放检波电路的输入信号。
2一级一级观察,先用示波器观察V3-2端的波形,适当调节3W1使其得到放○
大不失真的波形显示,在观察V3-4端的调幅波波形,可微调3W2使其得到的调幅波放大不失真的显示在示波器上。
3上面调好以后,将示波器探头加到V3-6端观察波形,可调节3W4使波形不○
发生失真。
4最后可以在检波输出端得到不失真的正弦调制信号。 ○
四、测试指标与测试波形:
1、晶体管混频电路:
混频管静态电流“Ic”变化对混频器中频输出信号“U2”的影响关系
表2- 1 测试条件:EC1 = +12V、 载波信号Us = 5mv UL=250 mVp-p Ic = 0.1—3mA 电流 Ic (mA) 中频U2 mVp-p 混频增益Kuc (dB) 0.0 355 51.0 0.5 508 54.1 1.0 502 54.0 1.5 442 52.9 2.0 408 52.2 2.5 362 51.1 3.0 332 50.4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2.1、AGC动态范围测试
表2-2 V1=+12V, Uin=1mVp-p——1Vp-p/455kHz 输入信号Uin mVp-p 一中放Vo1(AGC输入) 1 21.6 86.5 10 94.4 1.12V 100 1.2V 4.44V 500 1000 (mV)p-p AGC输出Vo2 (mV)p-p 输入信号Uin 3.64V5.68V(失真) (失真) 4.44V 4.44V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434 700 450 800 900 450 494 1000 522 mVp-p 一中放Vo1(AGC输入) (mV)p-p AGC输出Vo2 (mV)p-p 270 262 334 324 356 354 382 410 370
388 408 430 456 470 484 AGC动态范围结论: 随着输入信号的增大,输出也跟着增大。但是到达一定值以后,
就不在变化,说明了AGC能够自动实现增益控制。
2.2、检波失真观测
测试条件:输入信号Vin:455KHz、10mVp-p,调制1kHz信号,调制度50%调幅信号 检波无失真输出波形实测波形选贴
对角线失真输出波形实测波形选贴
没有照相
负峰切割失真输出波形实测波形选贴
没有照相
3、调幅接收系统(给出各单元模块接口信号参数):
最后图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