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治疗分析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治疗分析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发病机理和病因,为治疗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近三年内的支气管扩张患者36例对其病例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3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术后治疗情况的研究,找出其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等情况。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要注意术前准备及术后及时进行处理和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化脓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手术;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壁感染;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阻塞;支气管疾病;支气管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肺、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对此,我院收集近三年内的这种患者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三年内支气管扩张患者36例进行发病机理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61岁。

1.2 发病机理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使粘液脓性分泌物滞留,引起支气管壁感染,管壁肌肉和弹力组织破坏,代以纤维结缔组织,致使支气管壁僵化和扩大。支气管邻近肺组织继发感染,肺结核纤维性病变或肺不张等也可使支气管扩张。

1.3 临床表现 经病例研究其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肺部感染和发热,咳嗽、脓痰或咯血。病人每日排痰量较多,痰呈黄绿色粘液脓性,甚至有恶臭,有的痰中带血,有量并发大量咯血。2 方 法 2.1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支气管造影,这种造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显示病变的程度、部位和范围。支气管扩张一般分柱状、囊状和混合型三种。

2.2 手术适应症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支气管造影明确诊断的支气管扩张病人,如果一般情况和体质较好,又无心、肝和肾脏器官性疾病,可以按照下列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①单侧一叶支气管扩张病变,可行肺叶切除术;②单侧支气管扩张、病变范围超过一个肺叶,可考虑作双叶或肺叶加肺段切除术;③一侧肺各肺叶都有支气管扩张,对侧肺无明显病变,结合病人情况和肺功能检查分析,判定健肺有充分代偿功能者,可施行单侧全肺切除术;④支气管扩张病变累及双侧两肺叶,可根据病人情况,选用双侧肺叶同期切除或分期切除术;⑤支气管扩张并发大量咯血病人,经药物治疗后仍咯血不止时,可紧急作支气管镜检查,如果能明确出血来自某叶肺者,可施行急诊肺叶切除术。

2.3 禁忌症 主要包括:①病人一般情况差,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②双侧广泛支气管扩张,心、肺功能均有明显损害者;③合并肺气肿、哮喘或有肺源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④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感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t检验和x2查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 果

3.1 术前检查 除完成大手术的常规检查外,要送痰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据此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必须有近期支气管造影片,以便于确定支气管扩张的病变程度、部位和范围,这对广泛支气管扩张或双侧病变考虑分期手术时尤为重要,有利于决定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效果。

3.2 心、肺功能检查 支气管扩张病人肺组织炎性充血,与胸壁粘连可形成体、肺循环间广泛侧支循环,构成“左”向“右”分流,可加重心脏负担。支气管扩张可伴有肺末梢细支气管萎陷、肺不张等,而使肺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及通气/血流比率下降,致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低氧血症。此外,支气管粘膜炎性水肿和脓性分泌物滞留或支气管狭窄容易导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在肺切除术前要做心、肺功能检查。临床一般按病人承受日常体力活动能力来估计心脏功能。成年人如能负担普通体力劳动,或上三层楼高度,无明显心慌、气短者,属心功能正常,肺呼吸功能检查常先测定肺通气功能,如肺活量。

3.3 改善全身状况 重度支气管扩张病人常伴发贫血、低蛋白血症,耐受手术创伤和失血的能力差,术后恢复迟缓,故术前要注意补充营养,必要时可输血或血浆。鼓励病人做适当的体力锻炼和呼吸运

动以增强体质。

3.4 控制感染 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脓痰量多者可加局部用药如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或经支气管滴入抗生素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此外,尚需指导病人行体位引流排痰。至少每日起床和睡前各进行1次,每次10-15min,直至痰量减少至50ml/d以下。应用蒸气吸入和祛痰剂有助于脓痰液化,可以提高排痰效果。4 结 论

4.1 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剂的抑制作用、气管插管引起粘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及胸壁切口疼痛致呼吸幅度减小,咳嗽无力等,均可导致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阻塞,发生缺氧、肺不张或肺部感染,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麻醉清醒后要经常检查肺部情况,帮助改变体位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术后早期施行雾化吸入和加用抗生素及溶纤维蛋白酶使痰液化易于咳出。必要时可用鼻导管插入气管内激发咳嗽和吸痰,或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引。用适量镇痛剂减轻创口疼痛,术后进行常规摆鼻导管供氧。

4.2 术后保持胸膜腔引流管通畅 术后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排出胸内积液和使余肺复张。要避免引流管扭曲或受压,注意水封瓶内水柱是否波动和按时记录引流液量。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凝块阻塞管腔。待肺复张完全、无残腔积液,才可拔除引流管。 4.3 术后注意胸腔内出血并发症 常见原因是在剥离肺组织与胸壁、膈肌或纵隔的炎性粘连时,侧支循环的出血或组织分离面的渗

血未能彻底止血。有时是血管处理不当,如血管结扎不紧,或缝扎线脱落。急性大出血时可经引流管排出大量鲜血,病人有血压下降、脉细速、四肢湿冷和肢体端发绀、烦燥等低血容量休克征象。此时除积极补充血容量外还应再次剖胸止血。有时引流管阻塞致引流瓶内无血液排出,但病人出现休克症状,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大片阴影,或床边诊断性胸膜腔穿刺抽出大量血液,这就要求对患者进行剖胸探查和止血。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主编.《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8. [2] 张铸,吴明拜,库尔班,等.《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2001年第39期.

[3] 崔巍,孙德斌.《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症69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