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答案】B
【解析】看到前面的“似乎”一词,应该知道不是真的“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 ,而是比喻震惊的程度深。
2. 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全体在这里指整个身体。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张开摆开压烤 B.伸开摆成挤烤 C.张开摊成挤烘 D.伸开摊成压烘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不能说张开脚,所以排除AC,用“摆成”比“摊成”更准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现语病并对病句修改的能力。A搭配不当,话语不能浮现在眼前。B前后矛盾,突然还是渐渐,让人费解。C搭配不当,可以去掉前面的“不能”。
5. 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答案】B
【解析】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是人就懂”言外之意不懂就不是人,不尊重学生。)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有礼貌)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用在16岁孩子身上不准确。)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直接批评命令老师不礼貌。)
6. 给划线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 【答案】wù dān zhuō dào sǒng 疮 孀 诘 霹 慕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音、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结合词语掌握,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同音字、形似字的写法。
7. 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答案】《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牢记,更应注意名篇、名家、名作的积累。
8. 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答案】实在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产生新的敬意
【解析】这里是对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变化的考查。学生阅读记叙文要了解有关故事情节,能根据情节的变化来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不雅观的睡相等”让我实在不大佩服她;“知道一些新鲜事等”让我特别的敬意;“为我买山海经” 产生新的敬意。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9. 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答案】淡薄;消失;诘问。
【2】这 (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 (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答案】又;却;完全。
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
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案】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上下文,你会得出“从侧面衬托阿长”写出她与别人不一样。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案】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解析】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
【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解析】“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
此题相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说明阿长做到了别人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事情感到吃惊。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