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08月 施工技术 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徐化新 摘要:目前,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某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问题:措施 1钢柱底部二次浇筑密实度不够 通常情况下,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上,对钢柱底板与基础顶面 (或柱顶面),常预留50 lOOmm的空隙,供安装时调整钢柱的水 平底标高和纵、横向垂直度之用,待安装形成完整的空间刚度单 元后,就应及时对此间隙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实。但在实际工 作中一些管理人员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对此没有作详尽的技 考虑一定的厚度余量。以便使用专用的机械端面切削铣床,对其 进行铣削加工。 3钢檐沟积水和渗漏 产生钢檐沟积水和渗漏的主要原因如下: (1)钢檐沟安装时.纵向拼接段之间的对接焊缝、焊接不到 位、或经吊装施工人员在沟内反复活动后。焊缝较薄处脱裂、导 致裂隙而渗漏。 术性交底,导致多次返工.影响了其他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针 对以上这种情况,主要应对的切实措施如下: (1)采用微膨胀型水泥,应配制成比原柱基础(或柱身)混凝 土高一强度等级的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塞捣。具体浇筑时,应特别 重视初凝前的分次塞实抹压工作; (2)支撑钢柱底板下二次浇灌的四周边模,应留出其中一长 边作为塞灌入口和最后收刹用,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牢固 性,切忌支护不牢而在浇筑时松动; (3)设计上宜对较大底面积的钢柱底板,在避开柱根加劲肋 的适当部位,考虑预留些相应直径的观察排气孔,又可兼作最后 的浆料塞实补充口; (4)对大尺寸边长的钢柱底板下二次灌浆,有条件时建议在 (2)钢檐沟底板落水洞处应与之贴焊的落水斗(套进下部落 水管内、一般为150 200mm长)。施工方为图安装方便 采用吊装 前开孔。安装就位后再用落水斗从孔中伸下与之焊牢的方式,这 样做的结果。大部分会因落水斗高于檐沟底板而出水不畅,严重 的导致积水而加速锈蚀。 (3)钢檐沟上口的翼缘部分。没有被正确伸入嵌固。或伸入嵌 固尺寸太少,且上部未安装披水板,或虽已打注防水胶,另外由于 钢檐沟底部无托架,或托架数量少,承托间距过大,经施工人员在 檐沟内反复扰动后脱裂,引起墙面渗漏。 (4)钢檐沟按设计要求应有1%的起坡。但搁置钢檐沟两侧 的凹槽和檩条纵向都平直的,要满足1%的起坡值.需涉及多方面 需注意的施工细节和各工种配合。而设计图上也往往仅注写一 个起坡值.没有明确的施工节点做法和详图 造成钢檐沟下挠更 没有起拱而积水的通病。 正式浇筑前专门做一次相同工法的模拟性塞灌比较性工作,在 适当时间后再移去模拟的钢柱底板。可当场观察和分析其密实 度效果; (5)此项工作应安排责任心强,且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 担任。 . (5)钢檐沟内防腐蚀涂料品种不符合环境使用要求,未选用 耐候性好.能耐干湿交替性能优越的防腐蚀涂料.时间不长涂层 就已脆裂脱落、或因浸泡后起皮.引起钢檐沟严重锈蚀。由于造 成钢檐沟(或内天沟)积水、锈蚀、渗漏的直接原因比较多,且钢 檐沟一经安装使用.今后维护更换都极为困难,所以应从一开始 就严格要求,多方面的采取有效措施.把它一次性的做到位。 2一些不规范的摩擦顶紧面处理 对超过规范要求的顶紧面间隙,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下: (1)组装和构件正式拼装前的端面,均应由专业检查人员用 钢直尺等检查其不平直度.拼装后用0.3mm及0.8mm的塞尺对 缝隙进行实测,若发现有超过规范要求的,在相应位置的端面凸 处,及时做记号,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加工范围,应是大于等于孔径 的4倍。且注意磨削的纹路与构件的受力方向呈垂直。 4其他应重视的若干细节性缺陷 (1)钢构件运至安装现场。未堆放在压实平整的场地上威底 部未使用垫木。本应直立支放的钢桁架、托架等构件被不同程度 地扭曲的扁平叠放。 (2)钢拉索、拉杆安装后松弛未收紧。设计上有花篮螺丝的 (2)参照有关资料的介绍,对超过规范要求的顶紧面间隙。还 有下面一些处理方法: ①当间隙不大于lmm时,可不做处理; ②当间隙为1 ̄3mm时,可将厚板一侧磨削成110斜坡,形成 过渡、或加填板处理: ③当间隙大于3mm时,应加填板处理,但应注意,凡加填板的 材质和填板摩擦面处理方式应同构件端面完全一致。 (3)对截面高度尺寸较大的摩擦顶紧面,宜在制作下料时就 节点施工时随意用帮条焊代替。 (3)未对所有的基础锚栓,高强度螺栓进行全面的仔细逐一 检查.确保其应有的拧紧程度。 (4)紧固螺栓,仍有遗放垫块、垫圈仅用螺母紧固的现象,对 防松动的紧固螺栓.仅用一般垫圈替代弹簧垫圈.或紧固后未对 外露丝口作有效的防松动处理。 ・143・ 施工技术 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08月 探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傅武良 (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高温天气条件下预防大体积混凝 土裂缝的施工技术措施,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经过好几个月的观察,未发现贯通性裂缝或其他有害裂缝。 关键词:高温天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地 期强度,这样可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块 体内的强度升高。 (2)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应满足构造要求外,增配筋应尽可 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采用直径8 14mm的钢筋和100 150ram间距较为合理。伞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 0.5%之间。 (3)当基础设置于岩石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 下建筑工程呈现项目多、规模大的新特点,相应大体积钢筋混凝 土工程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中发 现,由于我国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其构造 特点、所用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对大体积混凝土裂 缝的防止,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同时大体积混 凝土裂缝不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还会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等 耐久性产生一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混凝土 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外部荷载作用等 因素均有关。高温天气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因其厚度大、温升 动层,滑动层构造可采用一毡二油,夏季施工时也可采用一毡一一 油。 (4)避免结构突变而产生应力集中,转角和孔洞处增设构造 加强筋。 (5)大块式基础及其他筏式、箱式基础不宜设置变形缝(沉 降缝、温度伸缩缝)及施工缝。根据结构特点,可设置后浇缝,保 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以控制施工期间较大温差及收缩应力。 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的特点,内外温差所造成混凝土贯穿性裂 缝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大 体积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己成为当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 课题。 2.2材料预控措施 (1)优先采用42.5R普通水泥和32.5R普通水泥等高标号 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强度等级 在C20~C35范围内选用,水泥用量以42.5R水泥每立方米不超 过340kg,32.5R水泥每立方米不超过380kg为宜。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基本预控措施 2.1设计预控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选用, 充分利用后期强度。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出现,大体积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日趋增高,出现C40~C55等高强混凝土。设 计强度过高,水泥用量过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混凝 (2)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 用的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测定。 (3)采用5-25mm颗粒级配的石子,控制含泥量小于1%。 (4)砂细度模数为2.6 2.8,平均粒径0.381的中粗砂,控制 含泥率小于2%。 土块体内部温度高,内外温差超30℃以上,应在满足抗弯及抗冲 切计算要求下,采用C20~C35的混凝土,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 越好”的错误概念。考虑到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保证基础有足 够强度,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混凝土60d、90d的后 (5)掺合料及外加剂的使用。目前使用的掺合料主要是粉煤 灰,可以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 性,同时可代替水泥,降低水化热。掺加量为水泥用量的15%,降 (5)墙檩有下垂现象.但在安装内外墙板前未采取相关措施 整。 予以矫平.屋檩之间的小拉杆安装后松紧不一,屋檩纵向直线度 不够。 (10)用方型或圆型材制作的钢系杆、腹杆等.其端部或连接 处未严密封焊。 (11)应围焊或三边焊的节点.仅作两边焊.应上下两面满焊 的贴角焊缝仅是上边单面焊,如钢吊车梁与钢柱之间的连接固 定板等。 (6)金属屋面板的波纹线对屋脊的偏差大于规范要求,室内 吊顶彩板的波纹线与山墙.钢梁的平行度不够。 (7)屋面板上钻孔铁屑未及时清除干净,导致金属板面涂层 磨损划伤。 (8)屋脊及檐口处的堵头未正确地塞垫和嵌固。 (9)披水板、泛水板 包角压顶板、屋脊盖板等铆固间距不符 合设计要求.或拉铆不牢固,搭接处松动,防水密封胶敷设不完 (12)对破损处的防腐蚀或防火涂层应分层分次用防锈底漆 和配套面漆来进行修补的 未使用防锈底漆,仅直接用面漆涂刷。 (作者单位: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