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闷热 颤动 头晕目眩 骇人听闻 B. 把玩 耸立 麻木不仁 瘦骨嶙峋 C. 篷乱 峭壁 拈轻怕重 一丝不苟 D. 纳罕 精致 小心翼翼 精益求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改“篷”改为“蓬”。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篷”与“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其他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笑(偷偷地笑) 喙(鸟和昆虫的嘴) 不毛之地(不长毛的地方) B. 乌有(虚幻,不存在) 倏忽(忽然,很快)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 C. 清冽(清水) 枯涸(干涸,没有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D. 伫立(长时间站立)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滑稽(引人发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C、清冽(水清澈)。 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B.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C. 十四岁是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挑剔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挑剔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成语使用不正确。无可挑剔:十分完美。应改为“无可挽救”。
选择题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B.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C.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语言简练著称,对后代的笔记体作品影响很大。
D.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对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 选择题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的笔名是周树人。
B. “乌云在扩大:它的前沿像衣袖一样伸展开来,像苍穹似的笼罩着”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译文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必定是我的老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鲁迅先生原名是周树人,笔名是鲁迅。B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三”的意思是泛指,在古时,三、九表示的是概数,而不是确数。“三人行”应为“几个人走在一起”。
名句名篇默写 古诗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2)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1)老骥伏枥 (2)把酒话桑麻 (3)但余钟磬音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骥、枥、磬、烛、郎。
现代文阅读
探究下面的故事,完成后面的问题。 农夫和鹤
一个农夫在他刚播种的耕地上,张着罗网,许多来吃种子的鹳雀都被捉住了,其中还包括一只鹤。鹤的腿被网弄断了,它哀求农夫饶它一命:“主人呀,请你把我放了吧!我折断了腿,也够你可怜我的了,而且我并不是鹳雀,我是一只鹤,是一只性情温柔的鸟儿呀!你瞧,我多么孝敬我的父母,我天天为它们工作,再看看我的羽毛,和鹳雀也完全不一样呢!”农夫大笑说:“你说的话也许不错,可是我只知道,你是和这些强盗似的鹳雀一起被捉到的,所以你应当和它们得到同样的命运。” (1)这个故事的出处是(____)
A.《繁星》《春水》 B.《伊索寓言》 C.《安徒生童话》 D.《格林童话》
(2)我的启示:____
【答案】 (1)B (2)示例一:不要与坏人为伍。 示例二:人的美丽不在外表。 示例三:有美丽外表的人做坏事同样为人们所不齿。 【解析】试题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2)开放题,找准角度,概括准确,语言简洁即可。如可根据寓言中“美丽的鹤和许多吃种子的鹳雀一起到农田中去”这一故事来分析寓意。分析的寓意为:不要和坏人同流合污。理解寓言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的去分析。比如本则寓言,寓意还可以理解为:就算有再美丽的外表,而没有美丽的心灵,去办坏事也不算真正的美丽!人们切莫与坏人交朋友,更不要做坏事。
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雨:下雨) B. 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C.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去) D. 友人惭,下车引之(引:引导)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学而不思则罔 B. 暮而果大亡其财 而疑邻人之父 C. 而疑邻人之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D. 其邻人之父亦云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既简洁又深刻地说明邻人之父的忠告与富人之子的所言一样,为下文出现的荒谬结果埋下了嘲讽之笔。 B. “其子”与“邻人之父”具有同样的先见之明,“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C.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要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D. 《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元方七岁便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
礼”是全文的核心;作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正面阐述“信”“礼”的重要。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案】 【1】D 【2】A 【3】D
【4】(1)他家人觉得他儿子十分聪明,却怀疑邻人的父亲。 (2)您和我的父亲相约正午,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 【解析】
【1】试题分析:D“友人惭,下车引之(引:引导)”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引:拉。
【2】试题分析:A就/就;B修饰关系/转折关系;C.的/他;D.他的/大概。
【3】试题分析:D项“作者是借元方的责客语,正面阐述‘信’‘礼’的重要”错。应该是从反面阐述的。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智”“期”“日中”等字的翻译。
(一)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现代文阅读 爱是那杯大红袍
①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带来些许凉意,那剩下的几片败叶在树上痛苦地摇曳,勾勒出无限凄凉。空中南飞的雁群不时撒下几声嘲讽,灰暗的乌云让我倍感压抑。考好,再考砸,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大起大落后的一蹶不振。
②推开家门的前一秒,我还在纠结是坦白还是抗拒。但当我看到爸爸正用阴云密布的眼神看着手机,我猜到“家校通”(指学校将学生的成绩用短信通知家长)已将我的耻辱暴露无遗。看到我回来,爸爸将他的目光从手机游移到我身上,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目光看了我许久。没有长吁短叹,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暴跳如雷。他只是很平淡地让我把茶具摆到阳台,要我和他一起品茶。
③爸爸煮好一壶水,端着茶壶走了过来。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爸爸撕开一包大红袍,那是爸爸参加比赛获一等奖得来的。对于他而言,这包茶叶意味着三个月的准备和五个小时的对抗,他平时舍不得拿出来喝。在今天这个毫无庆祝意义的日子,爸爸竟撕开了那包大红袍茶叶。
④一丝一丝的茶叶紧缩着,被打入紫砂壶中。在沸水中起起落落,翻滚不停。爸爸盖好杯盖,看着我。我低下头,避开了那犀利的目光。“这茶啊,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式、方法,要心平气和,方能泡出一壶好茶……”爸爸开始了给我讲授如何泡茶。见我不回话,他提起茶壶,一柱茶水冲出壶口,跃入茶杯,盘旋良久,几片茶叶也随之旋转。当最后一滴茶水溅起的水花冲上来时,我再也挡不住撩人的香气,吹了几下,便一饮而尽。没有想象中的甘甜与清新,只有一股温暖的苦涩,我喷了出来。 ⑤爸爸看了看我,把那半壶倒了,又重新冲了一壶,倒上一杯,说:“再试试。”我摇了摇头,但又很好奇,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喝了一杯。这一次,后来之甜冲淡了先前之苦,这杯茶,令我心旷神怡,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茶道如人生,一次苦涩阻止不了甘
甜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品第二杯;一次失败阻止不了成功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尝第二遍;你的一次考砸阻止不了之后的考好,关键在于敢迎接下一次。现在,我们把这杯茶喝完,预祝你用最好的方式赢得下一次月考的成功。干杯!”
⑥我学爸爸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味那大红袍里的爱。它是苦的,却不像黄连;它是甜的,却不像蜜汁。它先苦后甜,先淡后浓,清新淡雅,甘甜宜人。它正如爸爸的爱,不华丽,不做作,却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
⑦秋风阵阵,寒意依旧,但那杯热气尚存的大红袍似一缕阳光拨开我心里的乌云,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那一丝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本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③段中“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5】爸爸将深深的爱寄托在那杯大红袍上,因此作者认为爱是那杯大红袍,你认为爱还可以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我”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心情低落,爸爸邀“我”品茶(或爸爸通过巧妙的方式),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
【2】爸爸是一个聪明、讲究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的人。从文中当爸
爸得知“我”考砸后,没有直接批评或直接说教,而是用一次泡茶的经历让“我”感悟到勇气与信心的重要可知。
【3】景物描写,烘托出“我”还存在考试失利的悲伤心理。 【4】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不屈服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5】例:爱是一杯温牛奶。每当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完了回家的路,用钥匙打开家门,总会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杯温牛奶,那是母亲帮我准备的,并且温度与时间都计算得如此准确。(爱是一把遮雨伞,爱是一碗浓香的面条,爱是一句温暖人的话,爱是一个肯定的眼神,爱是一个淡淡的微笑……)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本文是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依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理清情节发展过程,从人物、故事情节角度去提炼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全文故事,可以看出父亲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分析其性格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在小说中景物描写虽然很少,但起之作用不可小视,本文中的““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句景色描写,是我考试失利时候的描写,它能起到衬托“我”痛苦悲伤心情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把握能力。爸爸的话有意味深长,
理解其中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此题。
【5】本题考查学生情景扩展的能力。爱是“大红袍”。因为它是爸爸爱的体现。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可能来自于一杯牛奶,一双布鞋,一把雨伞,一副手套等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恶毒的王子 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恶毒而傲慢的王子,他的全部野心是要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使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多么伟大的王子啊!不过,我还要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我不准世上有任何其他的威力赶上我,更不用说超过我!”
于是他对所有的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它们。当他乘着车子在街道上走过的时候,他就把那些俘虏来的国王套上金链条,系在他的车上。吃饭的时候,他强迫这些国王跪在他和他朝臣们的脚下,同时从餐桌上扔下面包屑,要他们吃。
现在王子下令要把他的雕像竖在所有的广场上和宫殿里,甚至还想竖在教堂神龛面前呢。不过祭司们说:
“你的确是威力不小,不过上帝的威力比你的要大得多。我们不敢做
这样的事情。”
“那么好吧,”恶毒的王子说,“我要征服上帝!”
他心里充满了傲慢和邪恶的自负,他下令要建造一只巧妙的船,他要坐上这条船在空中航行。这条船必须像孔雀尾巴一样色彩鲜艳,必须像是嵌着几千只眼睛。船的前面套着几百只大鹰——他就这样向太阳飞去。
这时上帝从他无数的安琪儿当中,先派遣了一位安琪儿。这个邪恶的王子就马上向他射出几千发子弹;不过子弹像冰雹一样,都被安琪儿光耀的翅膀撞回来了。有一滴血——唯一的一滴血——从那雪白的翅膀上的羽毛上落下来,落在这位王子乘坐的船上。血在船里烧起来,像500多吨重的铅,击碎了这条船,同时把这条船沉沉地压下来。那些鹰的坚强的羽毛都断了。风在王子的头上呼啸,那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在他周围集结成骇人的形状,像一些向他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也像一些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王子在船里,吓得半死。这条船最后落在一个浓密的森林上面。
“我要战胜上帝!”他说,“我既起了这个誓言,我的意志必须实现!” 他花了七年工夫让手下的人制造出一些能在空中航行的精巧的船。他用最坚固的钢制造出闪电来,因为他希望攻破天上的堡垒。他在他的领土里招募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当这些军队排列成队形的时候,他们可以占满许多英里的面积。他们爬上这些船,王子也走进他的那条船。这时上帝送来一群蚊蚋——只是一群小蚊蚋。这些小虫子在王子的周围嗡嗡地叫,刺着他的脸和手。他一生气就抽出剑来,但是他只刺着
不可捉摸的空气,刺不着蚊蚋。于是他命令他的部下拿最贵重的帷幔把他包起来,使得蚊蚋刺不着他。他的部下执行了他的命令。不过帷幔里面贴着一只小蚊蚋。它钻进王子的耳朵里,在那里面刺他。它刺得像火烧一样,它的毒穿进他的脑子。他像疯子一样把帷幔从身上撕掉,把衣服也撕掉。
他在那些粗鲁、野蛮的士兵面前一丝不挂地跳起舞来。这些士兵现在都讥笑着这个疯了的王子——这个想向上帝进攻,而自己却被一个小蚊蚋征服了的王子。 (选自《安徒生童话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子所做的荒唐事。 【2】赏析下面的语句。
那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在他周围集结成骇人的形状,像一些向他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的螃蟹,也像一些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 【3】结合选文,说说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在选文的结尾,面对一丝不挂的王子,士兵们的表现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士兵们的这种表现的? 【5】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 (1)对所有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他们;(2)造出可以在天空中航行的、精巧的船去征服上帝。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焚烧着的船发出的烟雾”比作“伸着尖锐前爪的庞大螃蟹”“滚动着的石堆和喷火的巨龙”,突出了安琪儿
那滴血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讽刺了王子表面强大,实则在上帝面前很渺小。
【3】 傲慢愚蠢而又恶毒的人。
【4】 士兵们都讥笑这个发了疯的王子。从士兵的表现来看,王子要征服上帝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征服上帝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 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哪怕他再强大,最终也逃不了失败的结局。 【解析】
【1】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从“于是他对所有的邻国掀起战争,并且征服了它们”“他下令要建造一只巧妙的船,他要坐上这条船在空中航行”“我要战胜上帝”“他花了七年工夫让手下的人制造出一些能在空中航行的精巧的船”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了那滴血的威力之大,讽刺了王子的愚蠢与渺小。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
可知人物形象。王子试图征服上帝,可知他是一个傲慢愚蠢的人;根据“他就把那些俘虏来的国王套上金链条,系在他的车上。吃饭的时候,他强迫这些国王跪在他和他的朝臣们的脚下,同时从餐桌上扔下面包屑,要他们吃”可知,他是一个恶毒的人。
【4】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根据“这些士兵现在都讥笑着这个疯了的王子——这个想向上帝进攻,而自己却被一个小蚊蚋征服了的王子”可知士兵的表现。从士兵的表现来看,士兵们并不支持王子的做法,只是迫于他的威力,不得已而为之。
【5】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从而得出启示。这则童话用王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就像文中的王子,总想着征服别人,甚至是上帝,哪怕他再强大,终究也会失败。 作文
读初中了,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了新的学校。在新的学校里一定发生了许多叫你难忘的事。请以“欢乐的校园”为题,写一篇反映初中生活的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或议论。②600字左右。③书写
工整。
【答案】欢乐的校园
清晨,同学兴致勃勃络绎不绝地走进校门,五颜六色的书包勾画出一幅幅美丽、流动的图案。
校园内,花色迷人,红的杜鹃花、白的牵牛花、黄的菊花、绿油油的仙人掌,还有几棵叶子被修剪成蘑菇状的小树,到处弥漫着植物的清香。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棵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大榕树,榕树的树干撑起冠,像一把巨大的伞。在夏天的时候,还能帮我们遮太阳呢!女同学经常在花丛边,说着她们的悄悄话。男同学经常在树底下做游戏.树上的小鸟,用它们美妙的歌喉,为同学们演唱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 学校有两个小运动场,运动场是由塑胶做成的,有红色的跑道和绿色的空地。下课时, 运动场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同学们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跑,有的跳. 打乒乓的,你推我挡.打篮球的,你争我夺。夏天,穿着花裙子的女同学,像蝴蝶似的在操场上翩翩起舞。身着短衫短裤的男同学,像小鸟似的你跑我追,汗流浃背。知了也在树上不停“知了,知了!”地叫着,似乎也和同学们分享着快乐……
校园的喷水池里,有许多色彩斑斓的金鱼,喷泉喷出的水,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飞溅到假山的水,激成一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空中欢快地跳跃着。这里是同学们观赏美景、产生灵感、憧憬未来的地方。 学校办公大楼的外墙上,还挂着一个比黑板还大的电视屏幕,从这个屏幕里,我们经常看到蓝猫、菲菲、淘气、鸡大婶……
梯形教室是我们的电脑室,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电脑,在教室的屋顶上,
还装有一台投影机,它能神奇的把老师电脑屏幕上的内容,投放到挂在墙上的白布上。上课时,我们用电脑查阅资料、画画、玩游戏、聊天、看动画、制作电子报刊……在这里,我们尽情地享受着无穷无尽的欢乐。
爬上教学楼楼顶,向北远眺,清源山那连绵起伏长龙般的山势、那半掩半现的亭台、那满山翠绿和蔚蓝的天空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在我的学校里,每个角落、每一天都洋溢着欢乐!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其突破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审题
写命题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
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比如本题中的“欢乐”。 2、立意
作文立意就是确立文章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有四个基本要求:明确、正确、新颖、深刻。要遵循三个原则:符合材料事实;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又体现时代精神。 3、 选材
充实典型的材料,能是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选材力求积极健康,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选材有四个原则:凡选择的材料,首先要能突出主题,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与题意无关的材料一概不要;材料真实;材料新颖;材料典型。 4、 构思
文章要考虑起承转合,注意详略得当。构思要解决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突破口的问题,就是从哪些角度切入一边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具体的材料,确定写作的内容;二是选择什么样的具体形式,以怎样的结构去成文。
构思要“巧”和“新”。“巧”就是构思巧妙,避免平铺直叙。“新”就是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5、 语言
多运用各种描写(外貌、动作、语言)、修辞(比喻、拟人、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鲜活、有气势。恰当运用成语、熟语和新鲜词语,使文章更具新鲜活力,更富有时代气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