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资料
北方某高校教学楼装修工程赶工于2011年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2012年9月发现如下事件。
事件一:报告厅吊顶采用轻钢龙骨矿棉板,跨度24m未起拱。
事件二:化学实验室地面采用现制水磨石地面,800mm×800mm用铜条分隔。
事件三:教室墙面采用水性涂料涂刷,留坠现象严重。
事件四:外墙采用陶瓷面砖粘贴,有空鼓、脱落现象。
问题:
1.指出事件一吊顶施工中是否应该进行起拱?计算最大起拱高度。
2.事件二中,化学实验室地面面层做法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3.事件三中,防止教室墙面涂饰留坠除控制基层水平外,还应该控制什么?
4.分析事件四中外墙陶瓷面砖发生空鼓、脱落的主要原因。
2
某实行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总承包单位按合同约定将一专业工程分包。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1:工程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在熟悉设计文件时发现部分设计图纸有误,即向建设单位进行了口头汇报。建设单位要求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召开设计交底会,并向设计单位指出设计图纸中的错误,在会后整理会议纪要。
在工程定位放线期间,总监理工程师指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安排监理员到现场复验总承包单位报送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测量控制点。
事件2: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一批材料,因规格、型号与合同约定不符,施工单位不予接收保管,建设单位要求项目监理机构协调处理。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现场巡视时发现,总承包单位在某隐蔽工程施工时,未通知项目监理机构即进行隐蔽。
事件4:工程完工后,总承包单位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填写了工程竣工报验单,连同全部竣工资料报送项目监理机构,申请竣工验收。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过程均按要求进行了验收,便签署了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交了竣工验收报告和质量评估报告,建设单位收到该报告后,即将工程投入使用。
问题
1.分别指出事件1中建设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1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时,应审查哪些内容?
3.针对事件2,项目监理机构应如何协调处理?
4.针对事件3,写出总承包单位的正确做法。
5.分别指出事件4中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98000m2,劲性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下三层,地上四十六层,建筑高度约203m。基坑深度15m,桩基为人工挖孔桩,桩长18m。首层大堂高度为12m,跨度为24m。外墙为玻璃幕墙。吊装施工垂直运输采用内爬式塔吊,单个构件吊装最大重量为12t.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了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等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事件二:监理工程师对钢柱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对接焊缝存在夹渣、形状缺陷等质量问题,向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
事件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浇筑首层大堂顶板混凝土时,发生了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
故,造成5人死亡,7人受伤。事故发生后,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有关人员于2小时后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报告,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1小时后向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报告。
事件四:由于工期较紧,施工总承包单位于晚上11点后安排了钢结构构件进场和焊接作业施工。附近居民以施工作业影响夜间休息为由进行了投诉。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在查处时发现: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检测夜间施工场界噪声值达到60分贝。
问题
1.依据背景资料指出需要进行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有哪几项?
2.事件二,焊缝产生夹渣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其处理方法是什么?
3.事件三中,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此次事故属于哪个等级?纠正事件三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告事故的错误做法。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哪些内容?
4.写出事件四中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所查处问题应采取的正确做法,并说明施工现场避免或减少光污染的防护措施。
4
背景:
某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18个月,施工合同签订以后,施工单位编制了一份初始网络
计划,如下图所示。
由于该工程施工工艺的要求,设计计划中工作C、工作H和工作J共用一台特殊履
带吊装起重机械,为此需要对初始网络计划作调整。
工作G完成后,由于建设单位变更施工图纸,使工作I停工待图2个月。但建设单位
要求仍按原合同工期完工,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赔I工作赶工费用3万元(已知工作I
赶工费每月1.5万元)。
问题:
1.绘出调整后的网络进度计划图。
2.如果各项工作均按最早时间安排,起重机械在现场闲置时间?并说明理由。
3.为减少机械闲置,工作C应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赔赶工费3万元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