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东 晨科技 2011年第1期 注浆技术在井筒防治水方面的应用 乔荣芹,朱双龙,魏明中 (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新密市452371) 摘要新密东风煤矿风井井底周边存在老空区突水威胁情况,通过收集分析地质资料和老空区情况,采取了钻探注浆技术,取得了消除风井 掘进至采空区时存在的突水威胁,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 井筒 突水威胁钻探注浆 中图分类号TD262.6 2 文献标识码B 1 概况 新密东风煤矿风井在掘进至216m时,距二1煤层 还有30m。根据地质资料和周边采空区情况的了解, 预计风井井底周边二1煤层30m范围内存在老空区, 老空区内可能存在积水,为了探明井筒深度216~ 248m范围内井筒周边存在的二1煤层采空区,需要向 下方钻探,并实施预注浆两个循环。每个循环超前钻 孔深度40m,超前钻孔抽水后实施注浆充填采空区,防 止风井掘进至采空区时发生突水事故。 2钻探注浆施工工艺 2.1 钻探施工技术 2.1.1 钻孔布置参数(表1) 表1钻孔参数表 钻孔 方位角 倾角 设计深度(m) 1# O。 30o 40 2# 90。 30o 40 3# l8O。 30。 04 4# 27O。 30。 04 5# 井筒中间 9O0 40 6# 210o :30o 04 7# 3oo。 30o 40 8# 30。 30。 40 9# 120o 30 ̄ 04 根据需要,钻探深度至二1煤层底板L7灰岩层 位,预计孔深50m左右。钻探分两个循环进行,循环从 方位角Oo每隔450布置一个钻孔,钻孔外偏角300,设 计孔深40m,井筒中间布置一个中孔,倾角900,设计孔 深40m。均匀分布9个钻孔见表1,实际孔深45m,保 证第二个循环钻孔至L7灰岩底,能够大致探明井筒 216~248m范围内周边二1煤层采空区。 2.1.2钻孔施工工艺 采用DZ一100型钻机钻孔,钻孔配备 ̄80mm冲 击器,另外需配备12m’空压机一台。具体施工步骤如 }收稿日期:2010—08—25 作者简介:乔荣芹(1972一),女,河南泌阳县人,工程师,1996年7 月毕业于焦作工学院地勘专业,现在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技 术郡从事技术工作。 下:(1)用 ̄130mm钻头开孔,开孔深度4m;(2)下  ̄'108mm套管作为孔口管,长度4m,下人钻孔后,用 ZBY一50/70型双液注浆泵向孔口管内注水泥水玻璃 双液浆,待液浆溢出钻孔后停止注浆,并在孔口管上安 装q ̄10gmm高压闸阀,注液浆凝固8h后,向下钻深 4m。然后连接注浆系统向孔内压水试压,水压3MPa, 如果孔口管周边不漏水,试压成功,如果漏水,重复上 述过程,至不漏水为止;(3)用dp93mm钻头钻进,直到 打到设计深度或见老空为止。 2.2注浆施工技术 用ZBY一50/70型注浆系统注浆,注浆泵站设在 井口附近。注浆材料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8Be'TJ ̄玻 璃、5IBerg玻璃。在孔口管注浆时,注浆压力不大于 lMPa,注水泥玻璃双液浆,浆液配比:水:水泥:水玻璃 =1:1:0.3,封堵钻孔涌水和封堵采空区时,以水泥单 液浆为主,如果遇到的采空区水或裂隙,进行直接注 浆。注浆压力实行定压注浆,注浆终孔压力4 blPa。 3打钻注浆施工效果 3.1 布孔 第一遍打钻注浆,布置5个钻孔。l 孔正北方向、 2 孔北偏东900、3 孔正南1800、4 孔北偏东270(:、5 孔 井筒中心垂直向下,终孔深度均为40m。第二遍打钻 注浆,布置4个钻孔。6 孔北偏东2100、7 孔北偏东 3000、8 孔北偏东300、9 孔北偏东1200,终孔深度均为 40m。按照设计方案应布置9个孔,施工中视注浆效果 决定是否再补充其他三个钻孑L。每个钻孔用 ̄130mm 钻头钻进4m,下 ̄108mm孔口管3m,孔口管下好后做 压水试验,水压3 MPa,确定孔口管安全后,开始注浆。 3.2施工注浆情况(见表2、3、4) 5#钻孔第四遍钻进40m至终孔位置,水量2m /h, 水压0.45 MPa,注水泥9t,注浆终压3.8 MPa。l一5。 钻孔注浆结束后,根据设计又打了6 、7 、8 、9 四个钻 孔,由于钻孔打钻至终孔位置后每个钻孔出水量在0.3 —1 m /h之间,整个打钻注浆工程结束,待浆液凝固后 开始开挖井筒。 (下转第170页) 170 童撼茬斜技 201 1年第1期 30℃时,劳动生产率显著下降,当等效温度为34.5℃ 时,劳动生产率降低为27℃时的25%。 2.3 导致事故率增高 在闷热环境中,人的中枢神经产生抑制,大脑皮层 输装载点的降尘水幕直接被风带走,可降低工作面的温 度。下行通风为调节采面气温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4)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形式和设计方案,尽量缩 短独头巷道的掘进距离,及时形成通风系统。上下煤层 同时开采时,采区巷道采用联合布置形式,减少煤巷长 兴奋过程减弱,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出现注意力不集 中和易瞌睡、协调较慢等现象。它使工作能力下降,控 制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在井下易导致事故。通过对该 度和服务时间,保持通风断面。同一采区同一煤层上下 相邻工作面巷道之间留设煤柱,避免沿空留巷、沿空掘 矿井2008年和2009年的工伤事故分析,绝大部分的 巷,以隔断采空区的储热散出。 事故发生在28℃以上的工作面。 (5)加强高温作业人员的生活保健工作。定期对高 3热害的防治措施 温工作面作业人员进行体检,班中餐供应高能量含盐食 品,供应绿豆水或含K 、Na 等离子电解质饮料;敷设专 (I)加强通风。首先改进主扇的排风能力,最大 用管道把符合卫生条件的灰岩水输送到高温工作面,供 限度的满足矿井的风量需要,增加风速,加大风量。 员工清洗降温;不加班加点,“四六”作业制,缩短劳动时 (2)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尽量避免串联风,增大 间,加强休息,使工人的体力恢复快,提高劳动能力和效 回风道的断面,失修巷道及时修复,减小风阻,设计施 率,降低事故率。 工上考虑网络最大,服务年限最长的方案,坚持“以风 (6)加大安全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大力研究和推广 定产”,走“高产”、“高效”之路。 先进的煤矿热害防治技术,开展技术交流,加快推进投 (3)回采工作面可采用下行通风方式。①风流流动 入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 的方向与采空区内向上的热风压运动的方向相反,一定 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综合降温 程度上压抑和减弱了采空区内煤的氧化进程和产热能 方式。 力,减少了向采面空间内散发热量。②使工作面落下煤 炭的余热在煤炭运输过程中缓慢散人回风流中。③使 参考文献: 采面外部运输巷道内的机器发热,摩擦发热,地热等热 [1]吴中立.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量不再进入工作面,从根本上消除了这部分热害影响。 [2]沈阳煤矿设计研究院.矿井巷道通风摩擦阻力系数表(试行).1985 部分采面实测气温数字对比表明,下行通风的采面气温 [3]张国枢.矿井通风设计与主扇的经济运行.煤矿设计。1993(1O) [4J张园枢.矿井通风系统总风}驵影响因素及降低途径.淮南矿业学院 都比上行通风的采面的气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般降 学报,1993 值在0.5~1.5 ̄C,个别采面可达2 ̄C以上。同时由于运 (上接第168页) 表4第三遍注浆打钻情况参数表 表2第一遍注浆打钻情况参数表 钻孔 孔深 涌水量 水压 注浆量 注浆终压 备注 (m) (m /h) (MPa) (t) (MPa) 钻孔 孔深 涌水量 水压 注浆量 注浆终压 备注 (m) (m’/h) (MP丑) (t) (1 ̄lPa) 进入煤层底 板15rn,接 2带 l5 50 02# 39 1.5 3.6 近终孔位 .45 380 3.5 从2#孔注 浆,6【l后两 置,施工结 4嚣 12 1oo 045 孔串浆,浆液 柬 .从4#孔溢出 钻头遇见坑 l# 14 15 0。4 85 3.7 4# 16 木无法钻 3# 18 15 O.4 l55.5 3.8 进,施工结 至5.5~14m 束。 50 25 10 O钻进20m时 .5 28 3.8 范围内,均为 凝固的水泥 5# 20 35 4见煤泥,同 .浆 2 时与4#、2# 孔串浆 表3 第二遍注浆打钻情况参数表 l# 36 4 O.5 2 4.6 施工结束 钻孔 孔深 涌水量 水压 注浆量 注浆终压 备注 3# 22 3 0.4 3 3.5 施工结束 (m) (ITI /h) (MPa) (t) (MPa) 2# 16 1.5 3.6 煤泥煤 16m时出稀 4结语 4群 16 15 O.4 80 4.2 3# 21 15 O.4 20 3.5 利用钻探注浆技术寻找并充填采空区,在新密东 1# 17 3风煤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后井筒的开挖过程中 .4 4.2 17m时出稀 煤泥煤 必须坚持短段掘砌的施工方法,循环进尺不大于lm, 同时安装可靠的排水设备,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