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般禽今析
【教学目标】
了解1929 知识与能力 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 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 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対罗斯福的 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结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 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 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li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 量销毁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 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微芳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 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屮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 和平的总统等。
二、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 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 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 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 “因为煤太多。”与 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 维持商品价
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 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g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图解
贫富差 距过大
股票投 机过度
经济危机IUT市场迭需矛盾
直接原因 生产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生产的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 实 根本原因
+质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功: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 拉开了序幕。
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
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 : 59的绝对优势胜出。 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 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
大获全胜的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 工人参加何种
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为扩大就业,罗斯 福采取了什
么措施?
提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罗斯福采取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为扩大就业,推行了 “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如何看待“新政”中“最髙工时”和“最 低工资限
额”规定? 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政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 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克服经济危机。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
【图解特点】(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政”的特
点)
“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 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 主秩序的新应用。
(1) 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
提示:因为新政的部分内容和措施触及了一些资本家的利益,对垄断资本家追求最高利 润进行一定限制,如《国家工业复兴法》中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不得雇佣童工。”
(2) 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简述理由。
提示: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根源。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 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 数逐步增加,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 主义的本
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 预经济的办
法消除危机。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 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 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3祕不裁计
4微芳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 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 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本课不足之处:在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 不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