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O14年36卷 品的数量和质量,督促组员操练结束后及时整理用 程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设计性、综合性实 验的真谛。 5 结论 物,保持实验室的整齐划一,并与下组组长做好交接 工作。⑥及时做好课后操练记录。⑦保证实验室安 全(门、窗、水、电等要及时关好)。⑧保持实验室清 洁卫生,每个小组操作结束后都要带走自己的垃圾, 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 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 的一项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的有效途径。开放实验室教学是革新教学观念、深 门窗地面桌椅干净清洁,并认真做好卫生值日记录 (在课后操练本上有一栏)。⑨实验室开放时,有指 导教师负责实训项目指导,有实验技术人员值班,指 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以职业能力 为主线,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 导教师做好教学秩序的维持,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供 应实验中所需器材和物品、实验室安全、实验后的卫 生等管理工作,并做好各项记录工作。 4结果与分析 人才。目前,国外大学已经把“掌握实验方法的知识 和技能”列为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国内大学也 提出了“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 标 ],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大面积的提高未来医务 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实验室改革力度,全力打造开放 性实验室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雷竞业.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刍议EJ].中 国成人教育,2007,(11):119—120.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开放性实验项目,供广 大学生深入学习与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开 放性实验与常规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就如同让学生 找一桶金子,常规的实验是老师事先将这桶金子找 到,详细地将找到金子的路线绘制成地图,并给出了 周围的地形,学生只需按老师的地图就可找到那桶 金子。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能会设置几个障 碍,但可以轻易突破,学生在实验中得不到实质性提 高。开放性实验就是在学生不知道准确地址的情况 下寻找金子,需要学生自己想方法找到这桶金子,在 找金子的过程中要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 要学生自己去解决它,学生可能要绕好多弯才会找 到这桶金,有时甚至找不到这桶金子,但正是这个过 [2] 陈玲玲.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 现代教育装备,2009,75(5):109—111. [3] 王玉兰.高校医学实验室开放性教学探索[J].黄河水 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4):89—90. [4]钟黎萍.创新性实验教学浅探[J].广西教育,2010, (2):12O一121. (编辑 范 伟) 浅谈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标志物的医学价值 郑剑波 (英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英山438700) 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947(2014)01—0062—02 网络出版时间:2014—2—28 13:10 doi:10.3969/j.issn.1674—0947.2014.01.028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1/37.1451.R.20140228.1310.009.html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人类免疫性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 输血的临床适应症越来越广,其在临床急救方 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也是治疗贫血的手段。但输血 不慎可传播许多疾病,2O世纪80~9O年代医疗界 输血官司不断,近2O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得到人们 的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是由输 血引起感染所致,还是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已被感 作者简介:郑剑波(1973一),男,湖北省英山县人,l 995年毕 业于湖北省药检专科学校,主管检验师,现从事 临床检验工作。 收稿日期:2013~11 O2 染很难界定。卫生法律法规强调在医疗纠纷事故处 理过程中,举证是关键,输血前严格规范化地进行乙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1期 郑剑波:浅谈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标志物的医学价值 63 (抗一HCV)、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抗体(抗一HIV)、 梅毒螺旋体抗体(抗一TP)等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钡4 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 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 查结果,共计3226份资料。 1.2 方法HBsAg,抗一HCV,抗一HIV,抗一TP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严格按照试 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加样仪和全自动 酶联检测仪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双孔复查,若被检 标本抗一HIV检测有反应性,即送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复查,复查有反应性再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确认。 2 结果 接受检测的3226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一 HCV、抗一HIV、抗一TP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者总数 503例,占15.62 ,其中HBsAg阳性323例,占 1O.03 ,抗一HCV阳性32例,占0.99 ,抗-HIV 阳性2例,占0.06 ,抗一TP阳性146例,占4. 53 。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曾呈世界性流行趋势,而中 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之一。不同地区HBV 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 2O亿人曾感染过HBV。我国最近进行的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 带率为9.9 ,本调查结果显示HBsAg阳性率为 10.03 ,与人群中普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基本 一致。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 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途 径传播,据WHO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 1 ~3 。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 我国临床输血成分与血液制剂的不安全因素。本调 查结果抗-HCV抗体阳性率为0.99 9/6,与健康人群 中的阳性率一致,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和丙 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查,可为排除输血后肝炎留取 重要资料。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 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年了,目 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其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 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梅毒发病人 数大大增加,本调查结果显示,抗一TP阳性率为4. 53 ,阳性率较高,对受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 大大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艾滋病是一种世 界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口],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 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病因是感然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可造成 人类免疫系统缺陷。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首 次在美国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 慢病毒(Lentivirus),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 病。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且感染者通 常没有特殊不适,所以不经过血液检测不会知晓。 本调查显示抗一HIV检测阳性率为0.06 。我国 HIV感染率在逐年增加,加强输血前抗-HIV检测 很有必要。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使通过 输血感染的传染病在增加,医院面临防范医源性医 院感染的难题,一旦输血治疗后患者明确存在 HBV、HCV、HIV、TP等感染,医院便面临医疗纠 纷。所以,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显 得尤为重要。①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通过输血前 HBV、HCV、T P、HIV的检查可以初步明确感染是 否和输注血液制品有关,提供了原始诊断依据,避免 由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也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利 的证据。②加强医务工作者自我保护,可以减少职 业暴露感染。③加强隔离预防,避免或减少HBV、 HCV、T P、HIV感染或携带者影响其他患者,减少 医院交叉感染的感染发生率 ]。对HBsAg,抗一 HCV,抗一HIV,抗一TP检测阳性的患者所使用过的 医疗器械特殊消毒处理,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给予明 显的标记,并经严格无害化处理,从而防止院内感染 发生。尽管输血前四项检查已列为强制性检测范 围,但因检测结果存在窗口期问题,目前ELISA检 测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已被感染的可能,即假 阴性,所以输血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仍然不可避 免。但可通过使用核酸检测技术缩短病毒检测窗口 期,提高结果阳性率。同时尽可能长时间地保存标 本,以备阴性的血液标本将来复查,减少假阴性的结 果,减少医院将来可能发生的医疗官司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明雷,刘小香,孙爱华.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 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 病毒学杂志,2013,27(1):56. [2]王海滨,石新慧.输血前四项感染指标联合测定的结果 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3,7(2): 270. (编辑 范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