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伴沃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见代实用医学2008年8月第2O卷第8期 ・623・ 放射性 5 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的临床观察 陈军政,应荣彪,尤光贤,陈明聪 【摘要】 目的探讨 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 放射性 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比较治疗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质量变化、主要症状改善及肿瘤控 制情况。 结果治疗后,86%~93%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质量表现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 改善。肿瘤总缩小好转率为72%,稳定率14%,病情进展率14%。 结论 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晚期恶 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增长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疗法;肿瘤; I粒子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800(2008)08-0623・02 随着肿瘤诊疗研究的进展,恶性肿 病灶的大小及 I粒子的活度,用mem— 瘤综合治疗理念逐步成熟。我院于2005 orial系统模拟坐图计算。一般1次植入 年开展 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对 I粒子2~20粒,每粒活度0.5~ 29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治疗,取得 0.7mCi。再以 I间距为lcm,每排粒 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子问的行距为lem的排列,用粒子套管 植入器将 5Ij宜子呈立体型植入病灶内。 1材料与方法 (3)植入方法和途径:本组29例患者均以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2月 实时彩色B超或CT准确导引下用带套 至2007年11月行放射性 I粒子植入 管植入针的粒子植入器经皮穿刺微创植 图1粒子植入前 治疗的肿瘤病人29例,均经病理学或细 入。(4)术后处理与复查:植入术后均予 胞学检查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其中男 局部包扎,外掩铅橡胶屏蔽防护射线。第 l3例,女16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 2天x线复查粒子位置情况。定期复查 龄61.5岁;病史4个月~5年。按肿瘤 血象及肝、肾功能。治疗1个月后CT或 国际标准TNM分期,m期9例,Ⅳ期20 MRI复查,了解肿块大小,评价临床疗效。 例。其中肺癌9例,恶性淋巴瘤5例,大 1.4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 肠癌4例,乳腺癌3例,肝癌4例,前列腺 个月后检测生活质量状况,质量,疲乏、 癌4例。肿瘤大小2cm ̄2 cm至15 cmxl2 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及肿瘤控制状况。 cm。 I粒子植入治疗为原发灶者21例, 1.5疗效评定标准(1)生活质量状况 图2粒子植入后 转移灶者8例。 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KPS评分标准Ⅲ 1.2材料选择选用美国欣科公司生 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微 ,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增加10分及以上 产的 I粒子作为放射源。半衰期为 者为改善,无增加者为稳定,减少10分 效(MR)为肿瘤病灶的径乘积缩小25% 59.5d。其能量为27.4~31.5 keV的x 及以下者为下降。(2)质量评价。治疗后 以上,但不足50%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 射线和35.5 keY的Y射线, 比治疗前增加1 kg以上为者为上升,减 灶出现:无恶化(NC)为肿瘤病灶的两径 乘积缩小不足25%,增大25%以下;恶化 1.3植粒方法(1)材料消毒方法:蒸气 轻lkg以上为下降,凡增加及减轻未超 进展(PD)为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 高压法或将粒子放入适当的容器中用戊 过1 kg者为稳定。(3)疲乏、纳差、疼痛 二醛液浸泡30min后使用。(2)剂量计 等主要症状评价。按无、轻、中、重度分 的病灶。CR+PR+MR为治疗有效。 算: I粒子总计量的测算是根据肿瘤 为0、1、2、3级,比较治疗前后有无好转 2结果 。(4)肿瘤控制疗效标准 。根据WHO 癌症治疗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 2,1 生活质量状况生活质量上升1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 (cR)为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 例(66%),稳定7例(24%),下降3例 院,浙江温岭317502 4周以上:部分缓解(PR)为肿瘤病灶的最 (10%)。 作者简介: 陈军政,男,浙江省温岭市 2.2质量变化质量上升10例(35%), 人,副主任医师。 大直径和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50% (下转第62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代宴用医学2008年8月第20卷第8期 ・627・ 期移植肾轮廓线模糊肿大,较多局限性 血栓及血管狭窄等合并症有关。 无或低回声区,皮髓质对比减弱,有时可 见肾周积液。 aictabilityofrenalallograftprognosis血ril塔 移植肾AR期CDFI血流动力学比 血肌酐值变化早,血肌酐随着RI增高而 rejeoioncrisisbyultrasonicDopp ̄flowtech- niqueg].Urology,1996,48(3):389-391. AR前兆期移植肾即发生影像的改 升高:AR治愈后 和PI改善亦早于血 变,肾体积增大,RI较稳定期增大,呈较 肌酐的变化 。恢复期 可降至正常。 多低回声区,但亦发现少量高回声区。 本组l7例AR患者给予甲化治疗后,肾 AR期肾锥体明显肿大,呈现更多无或低 皮质内血流紊乱改善。AR前兆期或反 回声区。AR期舒张期血流信号暗弱或 应期,若肾血供仍然较好, 和PI增高 消失:而AR前兆期血流信号减少不明 不明显的患者,多数治疗效果较好,肾功 【2】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6:198. 【3】马家莲,许康玲,冯新顺.移植肾彩色多 普勒血流显像、同位素血流动态观察与 肾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 .实用放射学 杂志,20o3,19(6):554.556. [4】ChowL,SommerFG,HuangJ,eta1.Power Dopplerimaging andresistanceindexnKasu- 显。本研究显示,移植肾AR前兆期RI 能恢复较快;若治疗后CDFI监测。肾血 和PI比。肾功能稳定期患者显著增高 供一直很差, 和PI持续不降低,血肌 rementintheevaluatingofacuterenaltransplant (P<0.05)。提示,AR前兆期即出现肾内 酐不降甚至持续升高,常提示移植肾功 rejccfiong】.J Clin Ultrasound,2001,29(9): 843-490. 血管阻力增高,血供减少等病理状态。 能恢复不良。如出现移植。肾自发破裂, [5 蒋莹,龚新环,汪建平,等.多普勒评价移 5]CDFI具有动态、无创、快捷、准确等 应立即手术切除移植。肾,以挽救生命,等 植肾急性排异反应[J】.上海第二医科大 优点;而且移植肾功能正常稳定期、AR 待机会再次移植。因此,结合临床征象, 学学报,2O00,20(5):423.424. 前兆期及AR期的临床或病理表现各 根据移植。肾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收稿日期:2008-0l-20 异。因此,结合临床征象,CDFI能较好 并依据CDFI参数能监测AR的预后。 (责任编辑:孙海儿) 地判断AR的发生发展情况。有学者认 为,移植肾的RI和肾血流灌注不能敏感 参考文献: 预测ARⅢ,可能与灶性感染、动静脉瘘、 【1】ArimaM,TakaharaS,TharaHI,ct a1.Pro (上接第623页) I粒子族之间用永久植入近距离 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与其他 稳定l3例(45%),下降6例(21%)。 放疗辅以手术治疗,可缩小手术操作的 治疗手段的整合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3主要症状变化疲乏症状好转l0 解剖范围,放射性粒子所产生的谢线能 量、活度并不大,但其低能量、持续性、不 参考文献: 例(35%),稳定l6例(55%),加重3例 (10%);纳差症状好转9例(3l%),稳定l6 间断的对细胞照射,造成肿瘤细胞DNA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 例(55%),加重4例(14%);疼痛症状好转 单链及双链断裂,不断的杀伤肿瘤干细 用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9分册【M】.2版. 胞,达到足够的辐射剂量和半衰期后,使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l0例(35%),稳定l7例(59%),加重2例 肿瘤细胞完全失去繁殖能办,从而达到 联合出版社。1991:12. (7%)。 2,4肿瘤控制情况治疗后CR 2例 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全身放疗对各主要 【2】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6:798. (7%),PR 10例(35%),MR 9例(3l%), 脏器的损害,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 [3】王俊杰。唐劲天。黎功.放射性粒子近距离 NC4例(14%),PD4例(14%)。肿瘤总缩 率 。国内外上万例的治疗显示, I放 治疗肿瘤【M】 E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小好转率为72%,稳定率14%,病情进展 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肺癌、脑瘤、前列腺 20o1.32.173. 率14%。 癌、乳癌、肝癌等肿瘤均有较好的疗效, 【4】侯文浩、碘125粒子立体种植治疗晚期 2.5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5岁,肺癌 晚期患者亦能接受“ 。 恶性肿瘤的临床报告【A]// ̄国碘 I粒 术后左肾上腺转移,经CT引导下行多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在国 子临床应用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医 科大学出版社,20o2:25.26. 次 I粒子植入术,肿瘤明显缩小,病人 内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近期疗效 肯定,副作用小,并发症轻,可明显提高患 收稿日期:2008.03.10 发病至今已存活6年(见图l~2)。 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 (责任编辑:孙海儿) 3讨论 微创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