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写道:“人生如茶,在滚烫的沸水中冲起,水凉后又会落下。”面对人生的起伏,世事的无常,抬头与低头,都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抬头是一种尊严,是面对敌人,面对挫折时宁肯流血也不流泪的不屈服。(分论点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谭嗣同抬头长啸,我看到的是他不向顽固派妥协的傲骨。
“休言女子非英物,日日长龙壁上吟。”当秋瑾仰着高贵的头颅,我看到的是她坚守正义的壮烈豪情。
面对猖狂的盗贼,勇敢的会抬起头,大胆的制止,无畏无惧,因为坚信“邪不压正”,正义的力量又怎会向邪恶低头?
古语云:“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有固,劲也。”抬头是固,这低头便是柔。有时,适时地低头,并不代表懦弱,而是彰显一种君子风度。(名言引出分论点二)
世界拳王路易斯,面对司机的无理责骂,不仅未曾动手,而且除低头道歉外再无他言。一句“若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难道帕瓦罗蒂要为他高歌一曲?”正显示了一代拳王的独特人格魅力。路易斯的低头并不是胆怯,而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倘若他没有低头,而是向司机挥出拳头,那么一时的抬头换来的会是他蛮不讲理的形象。恰到好处的低头不代表圆滑,而是在恪守原则前提下的一种宽容和大度。
有时,适时的低头,是明哲保身的智慧,是看淡名利的优雅。(分论点三)因为不懂的低头,杨修才会在曹操面前炫其才华,一个“鸡肋”引来了杀身之祸,而范蠡则学会了适时低头,看到了越王的“共死生而不共荣华”,才成就了携西施泛游西湖的佳话。
苏子评价韩信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不惊”与“不怒”便是抬头与低头的体现,可惜其在功成名就时却忘记了学会低头,遂以逆贼之名论斩。
易中天曾说:“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这抬得起头便是对盗贼的不畏惧,对敌人的不屈服;这弯的下腰便是适时的低头,是对朋友的宽容,是能忍得下的人格魅力。(名
言总结上文)
历史人物已定格在过去,但其所为却令我们深思:抬头,刚也;低头,柔也;刚柔并济,完美结合,才是一种真智慧。(再次点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