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老师的夸奖常常让我们学习起来信心百倍,这是因为( ) A.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呵护与关爱 B.我们的心理很脆弱,受不得半点委屈 C.人人只愿意听到赞美之词 D.老师很少夸奖同学们
2、笛卡尔说:“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自尊的人知道自爱 B.自尊的人懂礼貌 C.自尊的人知荣辱 D.自尊的人知道尊重别人 3、自信的人在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时,会说( )
A.“我咋办呢?” B.“我能行!” C.“小菜一碟。” D.“我可以吗?”
4、下列对自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立就是能帮助别人做事情 B.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C.自立就是遇事有主见,不商量 D.自立就是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5、自强的航标、关键和捷径分别是( ) A.战胜自我、理想、扬长避短 B.理想、扬长避短、战胜自我 C.扬长避短、战胜自我、理想 D.理想、战胜自我、扬长避短
6、对待挫折,正确的看法和态度是( )
A.自认倒霉,一蹶不振 B.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C.难以避免,任其摆布 D.胆怯懦弱,一忍再忍
7、“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辈子做好事需要( ) A.雄厚的物质基础 B.健康的身体 C.丰富的文化知识 D.坚强的意志
8、在生活中,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下列属于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
①法律 ②道德 ③习惯、信念 ④纪律、规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李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10、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筑起了四道防线。这四道防线是( ) ①家庭保护 ②物质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社会保护 ⑤司法保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①小强因洪水成为孤儿;②小刚年终考试没有得到双百,怕父母责怪自己,心中闷闷不乐;③同学相处不好,班中没有好朋友;④某市重点中学的好学生小袁两次自杀。原因很简单,他随意说了一句议论一位教师胖瘦的话,班主任没有问清原因,就批评他,并让家长带他向那位教师赔礼道歉;⑤小玉因唯一的亲人—爷爷去世,痛不欲生。他牢记爷爷“要扛住生活的苦,好好活下去”的临终叮嘱,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⑥小佳身体残疾,行走不便仍刻苦学习,成绩优异。
11、上述事例说明 ( ) A、人生的道路应该是一帆风顺的 B、挫折是可以避免的 C、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D、挫折只光顾那些倒霉的人
12 、造成挫折的因素很多,上述材料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
13、对青少年造成挫折的因素,属于家庭方面的有 ( )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④⑤ 14、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人要自立 B.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该让别人帮忙 C.自己的事不需自己干 D.如果我们依靠了别人就不是好汉
15、下列不属于磨砺坚强意志品质的行为是( ) A、如果爱睡懒觉,那就从明天开始坚持按时起床 B、做起事来虎头蛇尾 C、如果有“明日复明日”的习惯,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右铭,而且说到做到 D、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学习、体育锻炼、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好
16、14岁小明想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他可以( )
①从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等小事做起 ②大胆地走上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青年支援服务等 ③通过打工挣学费减轻家庭负担,又锻炼了自己 ④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尽量自己拿主意,尽
力承担自己的责任等,以此来锻炼自己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下列关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就是犯罪。 B、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是一样的 C、两者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具有不良行为尤其是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矫正,任其发展会走向犯罪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是( ) A、《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B、《公民基本道德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学生守则》
19、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 ) A、主刑和附加刑B、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D、有期徒刑和死刑
20、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的国家强制力指的是( )。 ①军队、警察 ②法庭、监狱 ③人民政府 ④人民检察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1、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人数的70%以上。这表明( )。 A、青少年犯罪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B、青少年犯罪比成年人犯罪社会危害性大 C、青少年因年龄小难以遵守法律 D、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2、某校学生林某从一教师宿舍盗走财物,公安人员到林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23、下列属于学校保护内容的是( ) A、严禁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B、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完善教学设施。 C、不得允许任何企业或个人招收童工 D、设立少年法庭
2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①不应该去侵犯别人的权益 ②不能相信别人 ③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④要时时刻刻防范他人害自己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犯罪与一般行为的区别在于( ) A、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一般违法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B、犯罪要受到惩罚,一般违法行为不会受到惩罚 C、犯罪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要受到相关法律处罚 D、两者都违反了法律
26、小超小学毕业就辍学了,整日在外惹是生非。不久前,小超因为渋嫌持刀抢劫被刑事拘留。这告诉我们( ). A、凡是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 B、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D、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非选择题 27、【感觉自尊】
小艾同学在小学时一直成绩很好,进入中学后,由于不能适应,渐渐有点跟不上大家了。她明知如此,但碍于面子,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弱点,更不肯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请教。理由是:“这样会伤害我的自尊,而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请问:
(1)小艾同学对待自尊的心理正确吗?为什么?
(2)她应该怎么调整?
28、 甲同学在考试时,因为一道题解不出来,一气之下把考卷撕碎,离开了 考场,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
乙同学在年终考试时,把本属于自己强项的语文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来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认认真真地把试卷重新作了一遍。为了加深理解,还在笔记本上几下做错的题目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1)以上两名同学都受到了什么挫折?
(2)两种对待挫折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后果?为什么?
29、【唱响自信之歌】
我们的进步,表现在时时、处处、事事: *课堂上随意讲话少了。 *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了。 *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也有很大的进步,请从你学习、交往、处理问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进步表现。
表现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审视自我】
某城市一所中学组织80名同学去农村参加“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只有几个学生能每天自觉地把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有两个同学洗过一次衣服,其他学生都把所换的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
(1)材料中绝大部分同学不能自己洗衣服,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假如你参加了这次“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面对换下来的衣服,你会怎么做?
(3)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谈谈自己今后培养自立能力的打算。
31、【辩论挫折】
“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这个问题七(1)班同学经过辩论形成了三种观点: 观点一:挫折是好事;观点二:挫折是坏事;观点三: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1)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生活中的规则】
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1)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哪些属于道德的?哪些属于纪律的?哪些属于法律的?
(2)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33、【护法]
小芳是一个只有13岁的女孩。父亲不幸去世后,她随母亲来到继父家生活。继父家还有一个小弟弟。小芳刚读完五年级,继父就不让她上学,把她送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小芳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让她上学,可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小芳上学。小芳把她的情况向妇联做了反映。在妇联的关心下,小芳终于圆了上学梦。 (1)继父的行为符合对未成年人实行家庭保护的要求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2)小芳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这说明了什么?
(3)如果教育、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小芳的问题,你认为小芳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请说明你的理由。
【案例分析】
34、在上海,有一位明智的父亲,学校组织学生到离家20千米以外的森林公园活动。他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教孩子记住从家里到公园的路线,再给他一张地图,然后要他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孩子从来没有单独去过这么远的地方,作为父亲,与其他父母一样,当然也放心不下。于是自己也骑车跟在后面,看到儿子不时停下来看地图找路,自己耐着性子默默地在不远处看着,当儿子埋头骑过公园大门却浑然不知时,也没有叫他,让他自己兜了一个大圈子再回到森林公园门口。虽然迟到了一刻钟,但这是他自己独立到达了目的地。
(1)、对这位父亲的做法你有何感想?
(2)、你认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35、材料一 某餐馆为了降低工人开支,到农村进行游说,以成年工人一半的工资雇佣9名14岁中学生做杂工。 材料二 李强由于逃学上网吧,被父亲当场抓住,遭受毒打。他不反抗,也不躲避,造成双臂及下肢大面积创伤。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材料中孩子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这些侵害来源于哪里?
(2)对待这些侵害,我们中学生应这样做?
36、【抵制诱惑 健康成长】
请陈述遇到下列情况时的正确做法及理由。 (1) 当有人给你一支烟时。 正确做法: 理由:
(2) 当有人劝你赌博时。 正确做法: 理由:
(3) 当有人告诉你手机或电脑可点击进入色情网站时。 正确做法: 理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