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文

来源:伴沃教育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摘 要: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课堂,有利于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关键词:课堂 活动化 主体 构建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视。那么如何从当前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重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一、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按主体教育的观点,学生只有获得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

首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思想品德课每周才40分钟,容量有限,只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如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展示投影资料、演示小品、即兴表演、收集名言、讨论辨析、课前课后调查等等,这样使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要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质量,即在各环节都要

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比如,“讲明观点”时,一般是以教师引导性讲解为主,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师一讲到底,不等于学生被动地、呆板地、一问一答地随教师“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有微观自主权,有对外部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对外部信息独立内部加工的可能性。在“运用观点”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针对性和启发性,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判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

只有这样,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高质量,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教学方法多形式,教学设计多层面

教学方法多形式是考虑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的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教法,一节课中的教法也应有所变换。这样,用新异的刺激吸引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多维的声像信息的回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

“亲临其境”般地回到开国大典的历史时刻,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看到了万众欢腾、花团锦簇的激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由衷自豪,并纷纷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学设计多层面,是考虑不同学生参与的可能性。从内容上说,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将这一层面的内容讲授清楚,又要不断补充新内容,有一定的社会信息量,使学生总有新鲜感,总会在这不同层面的信息中自主地选择,独立地内部加工,形成对道德观点的正确认识;从联系实际的方面说,可分别涉及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不同层面,学生总有一面可选择,加深对道德观点的理解;从参与形式上说,在强调个人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可有交耳议论、小组讨论、当众发言、台前表演等不同层面,学生虽有胆量、水平、演技的不同,但总有一种可接受、可参与、可表现;从行为实践的形式上,可安排当堂训练、课后实践、社会调查,甚至在适当阶段安排主题教学方式的实践活动课,这样的不同层面,学生总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我以“我和父母共患难”为主题,引导学生就“大人的事,小孩子怎么管得了!”和“爸爸妈妈的难处,我们有责任帮着解决”的观点展开学生辩论会,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畅想“我们该为家人做些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捧出颗颗爱心,在辩论中收获片片亲情。 三、尊重学生思想情感,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而交往是个人主体意

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因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发挥学生主体性创设条件。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先让学生真情告白,自由倾诉心中对父母的“不满”,然后通过互相交流、现场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父母的难处,并通过视频《母亲割肝救子》及身边的真实故事,潜移默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感恩之情,最后让学生的情感在音乐《感恩的心》中得到升华。其次,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最后,对学生要有适度宽容。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对惰性较强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宜不露痕迹地加以暗示,架设桥梁,给他们创设担当“发现者”的机会,使他们在惊讶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创造”的好处,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多一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我在执教公开课《班级中的岗位》时,当讨论“当干部为了啥”时,一个一向调皮的学生立刻发表看法说:“当干部就是管我们呗!”就此情景,我先把该学生的观点作为本次实话实说的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当“官”原因,让该学生在同学们的交流中体悟到当班干部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脸面,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同时也能锻炼自己。这

样,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摆脱压力和束缚,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四、加强修养,以身垂范,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我国自古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佳言,思想品德课教师职责所在,闻道在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也握有调整和改善这种关系的主动权,因而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身人格力量的发挥和利用至关重要。俄国的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为学生是“描着”老师的思想和道德行为发展自己,是“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坚信自己所讲的内容,崇敬自己宣传的人物,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学生,以自身做人之本,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应该提及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往往通过教学语言来表现。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要准确,富有情感。语言多一分幽默,气氛增一分和谐;语言多一分激励,学生增一分信心;语言多一分启发,学生增一分兴趣。这些都无疑有益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