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石矿物偏光显微镜鉴定专业知识

来源:伴沃教育
1.传播速度与物质折射率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传播速度越大,折射率越小) 2.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B.垂直) 3.不属于光性均质体的是(C.锆石 )。 4.方解石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慢光的振动方向是 D.No )。5.同种矿物的不同颗粒,测定的光性符号( D.一定相同)。 6.二轴晶的光轴面是( C.Ng-Np面)。7.单斜晶系的光性方位是( B.b轴与光率体3个主轴之一重合,其余两个结晶轴与另两个主轴斜交)。8.正交偏光镜间干涉结果相互削减( A A.R=nλ )。9.矿物突起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正突起还是负突起,矿物表面都是突起来的 )。10.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或双晶缝之间的夹角称为(B.消光角 B )。11.某矿物Ng-Np=0.018,Ng-Nm=0.008.则该矿物为( C C.二轴负晶)。12.两矿片在正交偏光镜下45°的干涉色( D.不一定都低)。13某颗粒在正交偏光镜下为全消光,则该矿物颗粒( D.是均质体矿物或非均质体矿物垂直光轴切面)。 14.花岗岩显示干涉色为( C C.I级暗灰)。15.在正交偏光下矿物呈现高级白干涉色的原因是( B B.双折率高)。16.在试板孔中插入云母试板,转动物台一周的过程中,可观测到下列哪种情况( A.二次黄、二次蓝、四次灰白)17.某一轴负晶矿物No=1.658,Ne=1.485,该矿物在垂直光轴和平行光轴切面上的突起类型分别为( A.正中突起和闪突起 )。18.云母试板适用于( B B.II级黄以上)干涉色的鉴定。19.矿物的多色性在下列哪种切面上最不明显(C.垂直光轴切面 C )。20.二轴晶光率体平行光轴面切片的干涉图特征是( D.闪图或瞬变干涉图)。 21.二轴晶除了⊥Bxa、⊥Bxo、⊥OA的切片外,能观察到Nm的切面有( D. 有无数个) 22.刚玉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慢光的振动方向是( A A.No) 23.刚玉为一轴负晶,问斜交C轴的切片上,快光的振动方向是( D D.Ne' ) 24.将石英颗粒置于N=1.70的浸油中,该矿物的突起是( B B.负高突起) 25.两矿片在正交偏光镜下45°位置重叠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的同名半径平行时,看到的干涉色比原来两矿片的干涉色 ( B.一定都高)26.判断矿物为均质体,只根据 B.任何切面都无干涉图)27.在一个双折射的矿物晶体中,沿光轴方向传播的光是( D.单折射的)。28.光率体主轴与3个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D.光性方位D )。29.花岗岩中长石颗粒显示干涉色为(D.I级暗灰)。30.垂直光轴切面在正交偏光下插入石膏(A.I级紫红A )31.在普通角闪石平行(010)切面上测得角闪石的消光角应记为(A.Ng∧Z )。32.石膏试板适用于( C C.II级黄以下)干涉色的鉴定。33.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的作用过程中不包括( C.透射C )34.光性非均质体不包括( A A.尖晶石 ) 35.对双折射产生的两束偏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振动方向垂直 B.振动方向平行 C.传播速度不同 D.相应折射率不等 36.晶体中不发生双折射的特殊方向称为( D )。

A.光学主轴 B.光率体主轴 C.法线 D.光轴 37.电气石晶体中有( A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38.橄榄石晶体中有( B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39.萤石晶体中有( D )根光轴。 A.1 B.2 C.3 D.无数

40.光波沿石英垂直光轴方向射入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A )传播速度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1.光波沿电气石垂直光轴方向入射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B )传播速度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2.光波沿石英垂直光轴方向射入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B )折射率较大。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3.光波沿电气石垂直光轴方向入射分解出的两束偏光中,( A )折射率较大。

1

A.常光 B.非常光 C.偏光 D.单色光 44.均质体光率体形状为( A )

A.球体 B.旋转椭球体 C.三轴不等椭球体 D.纺锤体 45.一轴晶光率体形状为( B )

A.球体 B.旋转椭球体 C.三轴不等椭球体 D.纺锤体 46.二轴晶光率体形状为( C )

A.球体 B.旋转椭球体 C.三轴不等椭球体 D.纺锤体 47.一轴晶光率体不同切面中,扁率最大的切面是( B )

A.⊥光轴切面 B.∥光轴切面 C.斜交光轴切面 D.无法判断 48.二轴晶光率体不同切面中,扁率最大的切面是( B )

A.⊥光轴切面 B.∥光轴面切面 C.斜交光轴切面 D.⊥Bxa切面 49.一轴晶光率体不同切面中,双折率最大的切面是( B )

A.⊥光轴切面 B.∥光轴切面 C.斜交光轴切面 D.无法判断 50.二轴晶光率体不同切面中,双折率最大的切面是( B )

A.⊥光轴切面 B.∥光轴切面 C.斜交光轴切面 D.无法判断 51.一轴晶光率体不同切面中,双折率最小的切面是( A )

A.⊥光轴切面 B.∥光轴切面 C.斜交光轴切面 D.无法判断 52.二轴晶光率体光学主轴中,最长轴是( A ) A.Ng轴 B.Nm轴 C.Np轴 D.无法判断 53.二轴晶光率体光学主轴中,最短轴是( C ) A.Ng轴 B.Nm轴 C.Np轴 D.无法判断

54.二轴晶光率体垂直光轴面的半任意切面中,必有一个半径是( B ) A.Ng B.Nm C.Np D.No 55.二轴晶主轴面不包括( D )

A.NgNp面 B.NmNp面 C.NgNm面 D.Ng’Np’面 56.二轴正晶光轴角锐角平分线为( A ) A.Ng B.Nm C.Np D.No

57.二轴负晶光轴角钝角平分线为( A ) A.Ng B.Nm C.Np D.No

58.矿物在矿片中解理缝的可见程度受( D )控制

A.矿片厚度 B.矿物双折率 C.光程差 D.解理缝可见临界角 59.关于光性方位说法错误的是( C ) A.指光率体主轴和结晶轴的关系 B.指光率体在晶体中的位置

C.指正负光性在晶体中的表现形式

D.具体指光率体主轴和晶体a、b、c轴重合或斜交的关系 60.矿片对白光中各单色光波的不等量吸收称为( A )。 A.选择性吸收 B.双折射 C.混合-互补 D.色散

61.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时,许多有色非均质体矿片的颜色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 B )。 A.吸收性 B.多色性 C.偏振性 D.发光性

62.在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时,许多有色非均质体矿片的颜色深浅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片颜色深浅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 A )。 A.吸收性 B.多色性 C.偏振性 D.发光性

2

63.白光照明下,贝克线的灵敏度为( A )。 A.0.001 B.0.0005 C.0.01 D.0.005 64.常用物镜不包括( B )。

A.4× B.8× C.25× D.40×

65.偏光显微镜调节和校正的步骤不包括( D )

A.装卸镜头 B.调节焦距 C.校正中心 D.检查镜臂

66.聚光镜的作用是把下偏光透出的平行偏光高度会聚成( C )形偏光。 A.圆 B.柱 C.锥 D.放射

67.偏光显微镜载物台圆周边缘有360°刻度,并附有游标尺,可以直接读出载物台旋转角度,最小到( B )

A.度 B.分 C.秒 D.无法判断

68.下列矿物在单偏光下常具有闪突起的是( C )。 A.角闪石 B.电气石 C.白云母 D.橄榄石 69.下列矿物在单偏光下具有正高突起的是( A )。 A.橄榄石 B.石英 C.榍石 D.磷灰石 70.消光类型不包括( B )。

A.平行消光 B.四次消光 C.斜消光 D.对称消光 71.下列矿物在正交偏光下一定表现为全消光的是( C ) A.橄榄石 B.石英 C.萤石 D.磷灰石

72.下列矿物在正交偏光下有可能表现为全消光,也有可能表现为四次消光的是( D ) A.萤石 B.石榴石 C.尖晶石 D.橄榄石 73.下列宝玉石在正交偏光下表现为不消光的是( B ) A.橄榄石 B.玛瑙 C.石英 D.电气石

74.白光通过正交偏光镜间的矿片后,经干涉作用形成的颜色称为( C )。 A.颜色 B.互补色 C.干涉色 D.单色

75.下列矿物平行光轴切片有可能表现出高级白干涉色的是( A )。 A.方解石 B.角闪石 C.石英 D.橄榄石

76.干涉色色谱表中的要素不包括( D )。

A.干涉色级序 B.光程差 C.矿物双折率 D.异常干涉色 77.异常干涉色不包括( D )

A.柏林蓝 B.墨水蓝 C.锈褐色 D.I级灰 78.两个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任意方向的切片,在正交偏光镜间45°位置重叠时,光波通过这两个矿片后,光程差的增减法则,称为( C )。

A.混合-互补法则 B.布拉维法则 C.补色法则 D.干涉法则 79.石膏试板在正交偏光镜间45°位置时呈现( C )干涉色。 A.I级灰 B.I级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80.如果矿片干涉色为I级黄,加入石膏试板后,异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变为( A )。 A.I级灰 B.II级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81.如果矿片干涉色为I级黄,加入石膏试板后,同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变为( B )。 A.I级灰 B.II级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82.云母试板在正交偏光镜间45°位置时呈现( A )干涉色。 A.I级灰白 B.I级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83.如果矿片干涉色为I级紫红,加入云母试板后,异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变为( B )。

3

A.I级灰 B.I级橙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84.石膏试板适用于( B )以下干涉色的矿片。

A.III级蓝 B.II级黄 C.II级紫红 D.II级蓝

85.两个光性非均质体不垂直于光轴的切片上下重叠时,若光率体椭圆切面的异名半径互相平行且光程差相等时,则总光程差为0,视域出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D )。 A.消光 B.全消光 C.全消色 D.消色

86.斜消光时,矿物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或双晶缝或晶体边棱之间的夹角称为( B )。 A.解理缝可见临界角 B.消光角 C.光轴角 D.光孔角 87.长条状矿物切片,其延长方向与光率体椭圆长半径Ng或Ng’之间的夹角关系称为( C )。 A.光性 B.轴性 C.延性 D.延展性

88.锥光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偏光束中,各个不同方向的入射偏光通过矿片后,到达上偏光所产生的消光和干涉效应总和。他们构成特殊的图像,称为( C )。 A.闪图 B.瞬变干涉图 C.干涉图 D.消光图 89.锥光下出现黑十字干涉图的切面类型为( A )。 A.一轴晶⊥光轴切面 B.二轴晶⊥光轴切面 C.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倾角较大) D.无法确定 90.可出现瞬变干涉图的切面类型为( A )。

A.一轴晶∥光轴切面 B.二轴晶⊥光轴切面 C.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倾角较大) D.无法确定 91.偏光显微镜下矿片的标准厚度为( B )mm。 A.0.01 B.0.03 C.0.05 D.0.1 92.二轴晶中,多色性最明显的切面是( D )。

A.⊥光轴切面 B.⊥Bxa切面 C.⊥Bxo切面 D.∥OAP切面 93.关于橄榄石矿物描述错误的是( B )。

A.二轴晶矿物 B.中级晶族矿物 C.光性非均质体 D.斜方晶系矿物 94.关于电气石矿物描述错误的是( A )。

A.二轴晶矿物 B.中级晶族矿物 C.光性非均质体 D.三方晶系矿物

95.二轴晶除了⊥Bxa、⊥Bxo、⊥OA的切片外,能观察到Nm的切面有( D )个。 A.1 B.2 C.3 D.无数

96.观察方解石的闪突起,应选择( A )切面才最明显。 A.∥OA B.⊥OA C.斜交OA D.无法判定

97.观察白云母的闪突起,应选择( A )切面才最明显。 A.∥OAP B.⊥OA C.斜交OA D.⊥Bxa

98.角闪石的多色性公式为:Ng=深绿,Nm=绿,Np=浅黄绿,其吸收性公式应为( A )。 A. Ng>Nm>Np B.Ng<Nm<Np C.Nm>Ng>Np D.Ng>Np>Nm 99.单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观察、测定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D )。 A.颜色 B.多色性 C.突起 D.消光角

100.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观察、测定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B )。 A.消光类型 B.贝克线 C.干涉色 D.消光角 101.一轴晶垂直光轴的切面在正交偏光下的特点是( A )。 A.全消光 B.四次消光 C.不消光 D.对称消光 102.一轴晶平行光轴的切面在正交偏光下的特点是( B )。 A.全消光 B.四次消光 C.不消光 D.对称消光

4

103.一轴晶垂直光轴的切面在锥光镜下的特点是( A )。

A.黑十字干涉图 B.闪图 C.瞬变干涉图 D.横或竖的黑臂 104.影响光程差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D )。

A.矿物性质 B.矿片厚度 C.切片方向 D.突起等级

105.矿物在正交偏光镜间I级干涉色的色序特征是具有灰白色,而无( A )色。 A.蓝绿 B.紫红 C.橙黄 D.暗灰

106.二轴晶光率体形态为三轴不等椭球体,有( B )个圆切面。 A.1 B.2 C.3 D.无数

107.要准确测定普通辉石的消光角(Ng∧Z),必须选择( A )的切面。 A.∥OAP B.⊥OA C.斜交OA D.⊥Bxa 108.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用途不包括( D )。

A.确定轴性 B.确定切面方向 C.测定光性符号 D.测定干涉色级序 109.二轴晶光率体主要切面类型不包括( B )。 A.⊥OA B.∥OA C.∥OAP D.⊥Bxa

110.要测定矿物的轴性及光性正负,最好选择在正交偏光镜间干涉色( A )的切面。 A.最低 B.最高 C.居中 D.无法判断

111.对于一轴晶矿物来说,其延性总是和( A )相一致。 A.光性 B.轴性 C.多色性 D.吸收性

112.薄片中透明矿物的颜色是由于矿片对白光中各单色光( A )的结果。 A.选择性吸收 B.消光 C.全部吸收 D.定向吸收

113.二轴晶负光性光率体垂直Bxo的切面,其光率体椭园切面半径是( A )。 A.Nm和Np B.Ng和Np C.Ng和Nm D.Ng’和Nm

114.二轴晶正光性光率体垂直Bxo的切面,其光率体椭园切面半径是( C )。 A.Nm和Np B.Ng和Np C.Ng和Nm D.Ng’和Nm 115.光程差公式中的要素不包括( D )。

A.薄片厚度 B.双折率 C.光程差 D.光轴角 116.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的用途不包括( D )。

A.确定轴性 B.确定切面方向 C.测定光性符号 D.估测2V角大小 117.一轴晶斜交光轴切面的半径为( D )。

A.Ne和No B.Ng和Np C.Ne和No’ D.Ne’和No 118.白云母闪突起的变化规律是( A )。

A.正中-正低 B.正中-正高 C.负低-正中 D.负低-正低 119.方解石闪突起的变化规律是( C )。

A.正中-正低 B.正中-正高 C.负低-正中 D.负低-正低 120.斜长石常见双晶类型中为( B )。

A.格子状双晶 B.聚片双晶 C.卡斯巴双晶 D.穿插双晶 121.石榴石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不包括( D )。

A.无多色性 B.全消光 C.无干涉图 D.黑十字干涉图

122.光率体是表示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 D )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的一种光性指示体。

A.传播方向 B.偏振方向 C.入射方向 D.振动方向

123.单斜晶系光性方位特点是( B )与光率体三个主轴之一重合,其余两个结晶轴与另两个主轴斜交。

A.X晶轴 B.Y晶轴 C.Z晶轴 D.无法判断

5

124.沿Z轴延长的长条状矿物,当Ng与Z轴平行时,矿物的延性符号为( A )。 A.正 B.负 C.中性 D.无法判断

125.矿物的( A )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最不明显。 A.多色性 B.吸收性 C.光性 D.延性 126.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永远是()轴。 A.Ne B.No C.Ne’ D.No’

127.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与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的干涉图特点完全一样,在( B )明确的情况下也可用作光性正负的测定。 A.延性 B.轴性 C.多色性 D.吸收性

128.在单偏光下,黑云母颜色最深时的解理缝方向可以代表( A )的振动方向。 A.下偏光 B.上偏光 C.单偏光 D.偏振光

129.矿片干涉色的高低取决于矿物性质和矿片厚度,在标准厚度下则受( B )的影响。 A.切面半径 B.切面双折率 C.切面干涉色 D.切面干涉图 130.二轴晶中Bxa和Bxo的关系是( A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斜交 D.无法判定 131.折射率反映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物质的( A )。 A.密度 B.硬度 C.延展性 D.光泽

132.石英光率体的特点是光波平行光轴振动时的折射率( A )垂直光轴振动时的折射率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约等于

133.方解石光率体的特点是光波平行光轴振动时的折射率( B )垂直光轴振动时的折射率值。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约等于 134.在一轴晶矿物中,平行光轴切面双折率( B )。 A.最小 B.最大 C.为零 D.无穷大

135.两个光轴之间锐角的平分线称为 锐角等分线 ,以符号( A )表示。 A.Bxa B.Bxo C.OA D.2V

136.二轴晶光率体中垂直主轴面的斜交切面,即垂直NgNp面、NgNm面及NmNp面的斜交切面,称为( B )。

A.任意切面 B.半任意切面 C.主轴面 D.光轴面

137.光率体在晶体中的位置,受到晶体( A )的支配,光性方位因 晶系不同而异。 A.对称性 B.光性 C.多色性 D.延性 138.一般以符号( A )代表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A.PP B.AA C.XX D.OO 139.单偏光镜的装置不包括( D )。

A.反光镜 B.下偏光镜 C.物镜 D.聚光镜 140.正交偏光镜的装置不包括( D )。

A.反光镜 B.下偏光镜 C.物镜 D.勃氏镜

141.锥光镜与单偏光晶及正交偏光镜最大的区别是( A )。 A.加聚光镜 B.加勃氏镜 C.加下偏光 D.加上偏光 142.矿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有关的光学性质不包括( D )。 A.颜色 B.多色性 C.吸收性 D.干涉色 143.与矿物折射率值大小有关的光学性质不包括( D )。 A.突起 B.边缘 C.贝克线 D.颜色

144.矿物的解理在矿片中表现为沿一定方向平行排列的细缝,称为( B )。

6

A.裂理纹 B.解理缝 C.双晶缝 D.节理缝

145.薄片中解理缝的宽度和清楚程度,除与矿物解理的完善程度有关外,还与( A )有密切关系。

A.切片方向 B.矿片厚度 C.矿片双折率 D.矿片光性

146.在薄片中矿物的( B )一般表现为弯曲或不规则的细缝,有时也可以是平直而贯穿整个颗粒,但缝与缝之间的距离往往不等。

A.解理纹 B.裂理纹 C.节理纹 D.双晶纹

147.矿物在岩石薄片中呈现的颜色是矿物薄片在( D )光下所呈现的颜色。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D.透射

148.矿片对白光中各单色光波选择性吸收后所呈现的颜色,遵循各单色光的( A )原理。 A.混合-互补 B.折射 C.吸收性 D.全反射

149.矿物在薄片中呈现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矿物的 化学成分 ,特别是矿物晶格中存在的( A )。

A.过渡元素 B.重金属元素 C.卤族元素 D.轻金属元素

150.观察贝克线时,把两物质的接触界线置于视域中心,适当缩小( D )以挡去倾斜度较大的光线,使视域变得较暗,贝克线将显得更清楚。 A.物镜倍数 B.聚光镜 C.视域 D.缩光圈 151.矿片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现象称为( B )。 A.突起 B.糙面 C.边缘 D.光滑度 152.闪突起中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不包括( C ) A.边缘 B.糙面 C.贝克线 D.突起高低 153.下列矿物中,呈负高突起的矿物是( D )。 A.橄榄石 B.石英 C.正长石 D.萤石 154.下列矿物中,呈负低突起的矿物是( C )。 A.橄榄石 B.石英 C.正长石 D.萤石 155.下列矿物中,呈正低高突起的矿物是( B )。 A.橄榄石 B.石英 C.正长石 D.萤石 156.下列矿物中,呈正中突起的矿物是( D )。 A.橄榄石 B.石英 C.正长石 D.磷灰石 157.下列矿物中,呈正高突起的矿物是( A )。 A.橄榄石 B.石英 C.正长石 D.萤石

158.一轴晶或二轴晶中( C )方向的切片不具闪突起。

A.平行光轴 B.平行光轴面 C.垂直光轴 D.斜交光轴

159.正交偏光下,当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与AA、PP成45°夹角时,矿片( A ),这时的矿片位置称为45°位置 。

A.最亮 B.最暗 C.四明四暗 D.明暗相间 160.光程差与( A )成正比。

A.矿物双折率 B.光性 C.矿片形状 D.光轴角大小

161.在观察测定一轴晶矿片干涉色时,必须在( A )的定向切片上测定干涉色。 A.平行光轴 B.垂直光轴 C.斜交光轴 D.平行光轴面

162.在观察测定二轴晶矿片干涉色时,必须在( D)的定向切片上测定干涉色。 A.平行光轴 B.垂直光轴 C.斜交光轴 D.平行光轴面 163.干涉色色谱表的横坐标表示( A )的大小。

A.光程差 B.双折率 C.矿片厚度 D.干涉色级序

7

164.干涉色色谱表的纵坐标表示( C )的大小。

A.光程差 B.双折率 C.矿片厚度 D.干涉色级序 165.干涉色色谱表中的斜线表示( B )的大小。

A.光程差 B.双折率 C.矿片厚度 D.干涉色级序

166.当两个矿片在正交偏光镜间45°位置重叠时,光波通过两个矿片后,其总光程差R的增减,取决于两个矿片的( A )。

A.重叠方式 B.干涉色 C.厚度 D.晶体特征 167.二轴晶光率体的Ng始终是( D )的。

A.竖直 B.水平 C.倾斜 D.无法判断 168.一轴晶光率体的Ne始终是( A )的。

A.竖直 B.水平 C.倾斜 D.无法判断 169.二轴晶光轴面(OAP)始终是( A )的。 A.竖直 B.水平 C.倾斜 D.无法判断 170.某矿物切面见不到解理缝,说明该矿物( D )。

A.一定不发育解理 B.一定发育解理 C.一定发育裂理 D.无法判断 171.非均质体矿物在薄片中一定( C )多色性。 A.有 B.无 C.可能出现 D.无法判断

172.电气石纵切面平行十字丝纵丝时,所见的颜色是( B )的颜色。 A.Ne B.No C.Ne’ D.No’

173.普通角闪石(010)面上多色性最明显,可以见到( A )的颜色。 A.Ng和Np B.Ng和Nm C.Nm和Np D.Ng’和Np’ 174.在岩石薄片中,矿物折射率愈小,其突起( D )。 A.愈高 B.愈低 C.一致 D.无法判断

175.将正长石置于折射率为1.70的浸油中所观察到的突起是( A )突起。 A.负高 B.负低 C.正低 D.正中

176.在同一岩石薄片中,同种矿物不同方向切面上,其干涉色( A )。 A.不同 B.相同 C.变化不大 D.无法判断 177.判断矿物的正负突起,必须借助( A )进行。

A.贝克线的移动规律 B.干涉色的变化 C.光性的变化 D.干涉图的变化

178.某矿物的干涉色为二级绿,在45°位置加云母试板,如同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变为( A )。

A.II级黄 B.II级蓝 C.II级紫红 D.III级绿 179.一轴晶的光轴往往与其( C )方向是一致的。 A.A轴 B.B轴 C.C轴 D.U轴

180.某矿物的最高干涉色为Ⅱ级蓝,因此该矿物的某些切面可能出现( A )。 A.I级紫红 B.II级紫红 C.II级黄 D.II级绿 181.二轴晶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用途不包括( D )。

A.确定轴性 B.判别光性 C.判别切面方向 D.估计折射率的大小

182.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中,从中心到边缘放射线的方向就是( C )的方向。 A.No B.Ne C.Ne’ D.No’ 183.二轴晶最大双折率为( A )。

A.Ng-Np B.Ng-Nm C.Nm-Np D.Ng’-Np’ 184.当解理缝与薄片表面( A )时解理缝最清楚。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近似垂直

8

185.单偏光下具有闪突起的矿物颗粒,正交偏光下其干涉色一般( A )。 A.较高 B.较低 C.为I级灰白 D.为高级白

186.石英为一轴晶,No=1.544,Ne=1.553,标准薄片厚度下,最高干涉色是( A )。 A.I级灰白 B.I级橙黄 C.I级紫红 D.II级蓝

187.方解石为一轴晶,No=1.658,Ne=1.486,最高干涉色达到( D )。 A.I级灰白 B.II级橙黄 C.III级紫红 D.高级白

188.某二轴晶矿物,Ng=1.705,Nm=1.700,Np=1.693,垂直Bxa切面干涉色是( A )。 A.I级灰白 B.II级橙黄 C.III级紫红 D.高级白 189.某颗粒干涉色为灰色,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那另一个45°一定变为( B )色。

A.灰白 B.黄 C.紫红 D.蓝

190.某颗粒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另一个45°位变为黄,那原来的干涉色一定是( A )。

A.I级灰白 B.II级橙黄 C.III级紫红 D.高级白

191.某颗粒干涉色加石膏试板后,两个45°位都变为绿色,说明原来的干涉色一定至少为( C )级。

A.I B.II C.III D.IV

192.某颗粒干涉色加石膏试板后,只要有一个45°位变为I级,说明原来的干涉色一定不超过( B )级。

A.I B.II C.III D.IV

193.某矿物颗粒干涉色加云母试板后,升高位变成绿色,降低位变成红色,则该矿物干涉色为( B )色。

A.紫红 B.蓝 C.黄 D.灰白

194.一轴晶矿物平行C轴切面为( A )消光。 A.平行 B.对称 C.斜 D.全

195.具有闪图干涉图的矿物颗粒,去掉锥光系统后,在正交镜下,其干涉色( A )。 A.较高 B.较低 C.不明显 D.无法判断

196.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45°时,两个弯曲黑带顶点连线为( B )方向。 A.光轴 B.光轴面迹线 C.Bxa D.Bxo

197.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与两个弯曲黑带顶点连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始终为( D )方向。

A.光轴 B.光轴面迹线 C.Bxa D.Nm

198.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色一定( B )垂直Bxo切面干涉色。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199.二轴晶垂直OA切面干涉图45°位时,加试板后,弯曲黑带凸方与凹方干涉色变化正好( B )。

A.相同 B.相反 C.一致 D.无法判断

200.二轴晶闪图干涉图,去掉锥光系统后,在正交偏光间具有该矿物干涉色( A )。 A.最高 B.最低 C.中等 D.无法判断

一、 判断(每题1分,共150分)

1.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永远不会发生全反射。 (√)

9

2.光在晶体中传播方向一致,则折射率一样。 (×) 3.折射定律表达为折射率为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所以入射角越大,折射率越大;入射角越小,折射率越小。 (×) 4.贝克线的移动规律是下降物台,贝克线总是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 (√) 5.二轴晶光率体,当Np>Nm>Ng时,为负光性。 (×) 6.一轴晶光率体切面始终有一个No,二轴晶光率体切面始终有一个Nm。 (×) 7.矿物的多色性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最不明显。 (√) 8.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永远是Ne轴。 (√) 9.光性方位指的是光率体在晶体中的摆放位置。 (√) 10.二轴晶Bxa一定垂直Bxo。 (√) 11.二轴晶Bxa和Bxo构成的切面一定与光轴面一致。 (√) 12.二轴晶光率体的Ng始终是竖直的。 (×) 13.一轴晶光轴Ne始终是竖直的,二轴晶光轴面(OAP)也始终是竖直的。 (√) 14.在单偏光镜下,黑云母颜色最深时的解理缝方向可以代表下偏光的振动方向。 (√) 15.某矿物切面见不到解理缝,说明该矿物一定不发育解理。 (×) 16.非均质体矿物在薄片中一定有多色性。 (×) 17.薄片中矿物有颜色的切面一定有多色性。 (×) 18.电气石纵切面平行十字丝纵丝时,所见的颜色是No的颜色。 (√) 19.普通角闪石(010)面上多色性最明显,可以见到Ng和Np的颜色。 (√) 20.角闪石的多色性只有在垂直Bxa的切面上观察才最明显。 (×) 21.在岩石薄片中透明矿物所呈现的颜色是矿片对白光中各单色光波折射和散射的结果。

(×)

22.矿片糙面的明显程度是受矿物软硬和矿片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 (×) 23.在岩石薄片中,矿物突起愈低,其折射率就愈小。 (×) 24.正突起就是矿物向上凸起,负突起就是矿物向下凹进。 (×) 25.所有非均质体椭圆切面都具有闪突起。 (×) 26.将石英置于折射率为1.70的浸油中所观察到的突起是负高突起。 (√) 27.在同一岩石薄片中,同种矿物不同方向切面上,其干涉色不同。 (√) 28.对于一轴晶矿物来说,其延性和光性总是一致的。 (√) 29.判断矿物的正负突起,必须借助贝克线的移动规律进行。 (√) 30.矿片干涉色的高低取决于矿物性质和矿片厚度,在标准厚度下则受切面双折射率的影响。

(√)

31.某矿物的干涉色为二级绿,在45°位置加云母试板,如同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升高为二级蓝,如异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降低为二级黄。 (×) 32.当非均质体矿片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平行时,矿片就会变黑而消色。 (×) 33.晶体的光轴往往与其C轴方向是一致的。 (×) 34.矿物折射率与光波传播的速度紧密相关,因此光波在矿物中传播速度愈快,矿物折射率就愈大。 (×) 35.要测定矿物的轴性和光性符号,应该选择在正交偏光下干涉色最高的切面。 (×) 36.两非均质体矿片在正交镜间的45°位重迭,当异名半径平行时,因总光程差为零而使矿片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色。 (√) 37.某矿物的最高干涉色为Ⅱ级紫红,因此该矿物的某些切面可能出现Ⅰ级紫红。 (√) 38.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与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的干涉图特点完全一样,在轴性

10

明确的情况下也不能用作光性正负的测定。 (×) 39.两非均质矿片在正交镜间的45°位置重叠,当异名半径平行时,总光程差等于两矿片光程差之差。 (√) 40.同一岩石薄片中,同一种矿物的干涉色相同,不同种矿物的干涉色不同。 (×) 41.二轴晶垂直光轴切面的干涉图用途有:确定轴性、光性、切面方向和估计折射率的大小。

(×)

42.在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中,从中心到边缘干涉色逐渐升高的方向就是Ne的方向。 (×) 43.根据Ng、Nm和Np的相对大小可以确定二轴晶矿物的光性正负,当Ng-Nm < Nm―Np时为正光性,当Ng―Nm > Nm―Np为负光性。 (×) 44.中级晶族的光性方位是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与晶体的三个结晶轴之一重合。 (×) 45.要确定光率体切面方位,必须选择在正交偏光下干涉色最高的切面。 (×) 46.在单偏光镜下,观察到了矿物的某些切面形态为正方形,我们可以认定这种矿物具有立方体晶形。 (×) 47.在利用楔形边法测定某矿片干涉色级序时,发现该矿物边缘最外圈呈现黄色,从边缘到中部一共经过2条红带,我们不能确定矿片的干涉色是否为3级。 (√) 48.除真空外的任何介质的折射率总是大于1。 (√) 49.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一定发生全反射。 (×) 50.均质体有无数个相同的N或只有一个N。 (√) 51.非均质体有几个不同的N。 (√) 52.自然光射入均质体中,基本仍为自然光,偏光射入仍为偏光,不发生双折射。 (√) 53.自然光射入非均质体中一般发生双折射形成两种偏光;偏光射入非均质体中,按入射偏光传播,不发生双折射。 (×) 54.光在晶体中传播方向一致,则N一样。 (×) 55.光在晶体中振动方向一致,则N一样。 (×) 56.一轴晶有Ne、No两个主折射率,二轴晶有Ng、Nm、Np三个主折射率。 (√) 57.一轴晶No轴始终垂直于光轴。 (√) 58.一轴晶正光性Ne>No,负光性Ne<No;二轴晶正光性Ng>Nm>Np,负光性Ng<Nm<Np。

(×)

59.一轴晶光率体切面始终有一个No,二轴晶光率体切面始终有一个Nm。 (×) 60.无论是一轴晶还是二轴晶,具有最大双折率的切面一定平行光轴。 (√) 61.一轴晶有一个光率体圆切面,二轴晶有两个光率体圆切面。 (√) 62.二轴晶光轴面一定与NgNp面一致。 (√) 63.二轴晶垂直光轴面的任意切面总有一个半径是Nm。 (√) 64.一轴晶最大双折率为|Ne-No|,二轴晶最大双折率为Ng-Nm。 (×) 65.二轴晶Bxa或Bxo不可能是Nm。 (√) 66.一轴晶光率体的光轴始终是竖直的。 (√) 67.二轴晶光率体的Ng轴始终是竖直的。 (×) 68.一轴晶Ne与Z轴始终一致,二轴晶Ng与Z轴始终一致。 (×) 69.二轴晶三个光率体主轴一定与三个结晶轴一致。 (×) 70.二轴晶斜方晶系Ng、Nm、Np与X、Y、Z轴一致。 (×) 71.二轴晶单斜晶系一定是Nm = Y。 (×) 72.解理缝一般是暗色细缝。 (√) 73.当解理缝与薄片表面垂直时解理缝最清楚。 (√)

11

74.辉石和长石都发育两组解理,薄片中辉石见到解理的机会少,而长石机会多。 (×) 75.手标本上见到某矿物有颜色,则薄片中一定也有颜色。 (×) 76.均质体矿物在薄片中一定无多色性。 (√) 77.非均质体矿物在薄片中一定有多色性。 (×) 78.有颜色矿物的没有多色性的切面一般是光率体圆切面。 (√) 79.有多色性的一轴晶只有NeNo面上有多色性,二轴晶只有NgNp面上有多色性。 (×) 80.矿物突起越高,N越大,突起越低,N越小。 (×) 81.提升物台时,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方向移动。 (×) 82.正交偏光镜间全消光的矿物颗粒一定是均质体。 (×) 83.正交偏光镜间出现“四明四暗”现象的颗粒一定是非均质体。 (√) 84.正交偏光镜间观察到的颜色为矿物自身的颜色。 (×) 85.非均质体所有切面都可以出现“四明四暗”现象。 (×) 86.干涉色与单偏光镜下颜色的形成原理类似。 (×) 87.干涉色与光程差是一一对应的,只要干涉色颜色种类一样,则光程差一样。 (×) 88.灰色和黄色干涉色一定属于I级干涉色。 (×) 89.蓝色和绿色干涉色至少是II级或以上干涉色。 (√) 90.相邻色序对比,紫红对应的光程差一定小于蓝色对应的光程差。 (√) 91.同一级序内,紫红对应的光程差也一定小于蓝色对应的光程差。 (√) 92.同一薄片中,具有不同干涉色的颗粒,一定是不同种矿物。 (×) 93.同一薄片中,具有相同干涉色的颗粒,一定是同一种矿物。 (×) 94.每一种非均质体矿物,只有一种干涉色。 (×) 95.每一种非均质体矿物,只有一种最高干涉色。 (√) 96.具有最高干涉色的切面一定平行光轴。 (√) 97.平行光轴的切面,一定具有最高干涉色。 (×) 98.单偏光下具有闪突起的矿物颗粒,正交偏光下其干涉色一般比较高。 (√) 99.石英为一轴晶,No=1.544,Ne=1.553,标准薄片厚度下,最高干涉色是I级紫红。 (×) 100.方解石为一轴晶,No=1.658,Ne=1.486,最高干涉色达到高级白。 (√) 101.某二轴晶矿物,Ng=1.705,Nm=1.700,Np=1.693,垂直Bxa切面干涉色是灰色。 (√) 102.补色法则中,光率体半径同名平行时,结果干涉色一定比矿片原来的高。 (√) 103.补色法则中,光率体半径异名平行时,结果干涉色一定比矿片原来的低。 (×) 104.某矿物颗粒干涉色为灰色,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另一个45°位变为黄,干涉色都比原来的高,所以两个45°位都是光率体半径同名平行。 (×) 105.某颗粒干涉色为灰色,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那另一个45°一定变为黄。

(√)

106.某颗粒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另一个45°位变为黄,那原来的干涉色一定是灰。 (√) 107.某颗粒加石膏试板后,一个45°位变为蓝,另一个45°位变为灰,那原来的干涉色一定是黄。 (×) 108.颗粒干涉色加石膏试板后,两个45°位都变为绿色,说明原来的干涉色一定至少为II级。 (×) 109.某颗粒干涉色加石膏试板后,只要有一个45°位变为I级,说明原来的干涉色一定不超过II级。 (√) 110.原干涉色为蓝色,加云母试板后,升高位一定变成绿色,降低位一定变成红色。 (√)111.某矿物颗粒,加云母试板后,一个45°位变成紫红色,另一个45°位变成绿色,则原

12

来的干涉色一定是蓝色。 (×) 112.原干涉色为黄色,加云母试板后,升高位一定变成红色,降低位一定变成绿色。 (×) 113.一轴晶矿物平行C轴切面为平行消光。 (√) 114.单斜晶系矿物普通角闪石Nm=b,其平行(100)的切面是平行消光,平行(010)的切面是斜消光,平行(001)的切面是对称消光。 (√) 115.正光性矿物一定是正延性,负光性矿物一定是负延性。 (×) 116.正交镜下全消光的矿物切面,在锥光镜下也全消光。 (×) 117.只有光率体切面为椭圆的矿物颗粒,在锥光镜下才有干涉图。 (×) 118.一轴晶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就是一个黑十字。 (×) 119.正交镜下最高干涉色越高的矿物,其垂直OA切面干涉图干涉色色圈越多。 (√) 120.单偏光镜下具有闪突起的矿物,其垂直OA切面干涉图干涉色圈一般比较多。 (√) 121.一轴晶垂直OA切面,波向图中切线方向为No,放射线方向为Ne。 (√) 122.锥光镜下,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观察到的干涉图为闪图。 (√) 123.某一轴晶矿物颗粒在锥光下出现一黑十字,且四个象限均为灰色,现插入石膏试板,发现一、三象限变成蓝色,二、四象限变为黄色,该矿物为负光性。 (×) 124.具有多圈干涉色色圈的垂直OA干涉图,从中心向外干涉色逐渐升高,加入石膏试板后,干涉色仍然从中心向外逐渐升高。 (×) 125.具有多圈干涉色色圈的垂直OA干涉图,加入石英楔试板后,发现二、四象限干涉色色圈连续向外移动,该矿物为正光性。 (√) 126.偏心干涉图一般只见黑十字一条横臂或一条竖臂,均无法判断视域外黑十字中心的位置。 (×) 127.当视域内见一条横臂,顺时针转物台,其向上移动,说明黑十字中心在视域右侧。(×) 128.当视域内见一条竖臂,顺时针转物台,其向左移动,说明黑十字中心在视域下方。(√) 129.当视域内见一条竖臂,逆时针转物台,其向左移动,继续逆时针转动物台,当该竖臂转到离开视域后,则下一步将会看到一条横臂从上方进入视域。 (√) 130.具有闪图干涉图的矿物颗粒,去掉锥光系统后,在正交镜下,一般具有比较高的干涉色。

(√)

131.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45°时,两个弯曲黑带顶点连线为光轴方向。 (×) 132.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的色圈,也是以黑十字交点为中心的同心园色圈。 (×) 133.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两个弯曲黑带顶点连线为NgNp面迹线方向。 (√) 134.二轴晶正光性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与负光性垂直Bxo切面干涉图一样。 (×) 135.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两个弯曲黑带顶点凸方连线方向为Bxa投影方向。 (√) 136.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两个弯曲黑带顶点凹方连线方向为Bxo投影方向。 (√) 137.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与两个弯曲黑带顶点连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始终为光轴方向。 (×) 138.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图中,弯曲黑带在II、IV象限时,加试板后,I、III象限干涉色变化一致,II、IV象限凸方与凹方干涉色变化也一致。 (×) 139.垂直Bxa切面干涉图,弯曲黑带在I、III象限的45°位时,从II、IV象限插入石膏试板,弯曲黑带顶点之间干涉色由灰变蓝,其光性符号是负。 (√)

140.垂直Bxa切面干涉图〔色圈多),弯曲黑带在I、III象限,从II、IV象限插入云母试板,两个弯曲黑带凹方各出现一个对称的小黑团,其光性符号是正。 (×)

13

141.二轴晶垂直OA切面干涉图与一轴晶垂直OA切面干涉图很类似。 (×)

142.二轴晶垂直OA切面干涉图相当于垂直Bxo切面干涉图的一半。 (×)

143.二轴晶垂直OA切面干涉图45°位时,加试板后,弯曲黑带凸方与凹方干涉色变化正好相反。 (√)

144.二轴垂直Bxo切面干涉图,也会出现一个粗大黑十字,也叫闪图。 (×)

145.二轴晶垂直Bxo切面干涉图与垂直Bxa切面干涉图类似,只是中心出露轴不同。 (×)

146.二轴晶矿物NgNp面干涉图一定为闪图;反过来,具有闪图特点的切面,一定是NgNp面。 (×)

147.二轴晶闪图干涉图,去掉锥光系统后,在正交偏光间具有该矿物最高干涉色。 (√)

148.二轴晶垂直Bxa切面干涉色一定低于垂直Bxo切面干涉色。 (√)

149.二轴晶垂直Bxa切面与垂直Bxo切面干涉色的相对高低,视光性不同而不同。 (×)

150.单偏光镜使用的显微镜部件包括目镜、物镜、上偏光镜和光源。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