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 3课。教科书用学生熟悉的条形磁铁、小钢珠和回 形针这三个物体引入 .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 ” .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磁铁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 .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相同吗 ”从.而开展一 系列 “研究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 ”的活动。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 聚焦 .由学生熟悉的条形磁铁引出本课的主题 “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 ”;第二部分 —— 探索 .有三个活动 .第一个是借助一枚回形针来感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第二个是用 5 枚回形针来检验条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 .第三个是观察铁粉被条形磁铁隔着玻璃吸引后的 分布状态;第三部分 —— 研讨 .在经历观察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 .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 “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 .中间磁力小 ”的相关观点 .从而进一步建构磁极这一概念;第四部分 —— 拓展 .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极后 .学生会思考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 .引导学生利用小钢珠和 回形针自行发现蹄形磁铁的磁极。
本课是《磁铁》单元的第 3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磁极的概念 .即 先让学生探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发现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磁极的概念便顺理成章被 引出。同时 .还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 .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 .观察 工具的精密化能使观察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学生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 .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 .会发现不同 磁铁的磁力大小有区别 .但他们并没有去探索同一块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不 清楚磁铁的磁力是怎样分布的 .即使有少部分学生隐约知道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大 .也不清楚 中间部分的磁力是怎样的。学生对一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这种模糊认知或错误认 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2.了解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大 .中间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 .能观察并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对问题作出推测。 2.在教师指导下 .能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 .用证据检验推测。
3.能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4.能初步对探究的证据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知道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
1 / 7
3.体会到多个证据对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4.当发现事实与自己的想
法不同时 .尊重事实 .逐步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观察工具的精密化能使研究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2.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
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难点:设计多种方法来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条形磁铁、回形针、塑料尺、铁粉盒子、蹄形磁铁、小钢珠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演示:回形针尽量均匀密集地平铺在桌面上 . 将条形磁铁轻轻地放上去 . 再轻轻拿起 条形磁铁。
提问:是不是与你想得不一样?想一想 .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原因 . 教师适当引导(重新演示或请其他学生做演 示等) . 最终将问题定位在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不同上。
2.出示示意图(以磁铁的最大面为例)。 提问:你觉得条形磁铁哪里磁力大 . 哪里小? 3.通过交
流 . 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 . 教师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学生的猜测。 4.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一个演示实
验 .让学生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有不同 .并对哪个部位磁力大 .哪个部位磁力小有了 初步的猜测 .进而引出接下来的探究内容 ——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
二、探索
1. 探究一:借助回形针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1)出示实验材料( 1 块条形磁铁和 1 个回形针)。 提问:你能利用这个回形针来比较磁铁哪个部位磁力大吗?
(2)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3)讲解操作方法 . 明确观察重点:
①四人小组合作 . 每人一份材料; ②先自己操作和观察 . 再小组内交流; ③实验结束后 . 整理材料。
(4)分发材料 .小组观察 .教师指导。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发现。 预设: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但他们对中
2 / 7
间部分磁力大小有不同的意 见。
设计意图: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 来自主观感受的体验是其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 通过细细地体会条形磁铁上的磁力变化能初步感受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较大。
2. 探究二:移动条形磁铁吸引回形针。
(1)出示实验材料( 1 块条形磁铁和 5 个回形针)。 提问:移动条形磁铁去吸引这些回形针 . 是否可以探究条形磁铁磁力大小的分布情况呢? (2)师生交流回形针按怎样的位置摆放比较好。 (3)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 ①5 个回形针要排成一条直线; ②条形磁
铁要稳定地平行推进;
③观察并记录 5 个回形针先后被吸引的顺序; ④再重复操作两次 .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记录单一。 (4)学生探究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分布情况 . 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能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 . 中间磁力小。但对于中间部分是否一点磁力也没有 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
设计意图: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 ——反复实验和仔细观察 . 学生找到了证据去支撑探究 一中体验活动的感受 . 更加明确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 . 中间磁力小的认识。
3. 探究三:借助铁粉盒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1)出示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和铁粉盒)。 讨论:怎样借助铁粉盒验证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 (2)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
①初始状态时 . 铁粉要均匀平铺在铁粉盒里; ②晃动铁粉盒子时要轻; ③仔细观察铁粉的分布情况并记录。(记录单二) (3)学生展示记录单。
预设:学生会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最强 . 向中间逐渐减弱 . 最中间似乎也有一点磁力。 设计意图: 本活动重在观察铁粉在条形磁铁的影响下的分布状态 . 其背后的意图是指向 中学有关磁场的认识。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说一说 . 我们用了哪些实验方法来研究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 2.提问:现在 . 你
觉得条形磁铁的磁力大小是怎样分布的? 3.引导学生小结:条形磁铁上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大 . 中间小。 教师将学生的想法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呈现。(修正前面的猜测) 4.师生一起交流:条形磁铁磁力最大的地方有几个? 小结:磁力最大的部位叫做磁极 . 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3 / 7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实验方法及结果 . 帮助学生体会多个证据对探究的重要作用。 四、拓展
1.提问:老师手上有一块蹄形磁铁 . 你猜猜它的磁极在哪? 2.追问:怎么做可以找到它的磁极? 3.出示材料:蹄形磁铁、小钢珠和回形针。 4.师生交流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索蹄形磁铁的磁极。 5.教师演示实验。
6.根据实验现象 . 研讨和交流蹄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情况和磁极的位置。
7.讨论:环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怎样的?是否也有两个磁极? 请学生在课外开展环形磁铁磁极的探
索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思考寻找蹄形磁铁磁极、环形磁铁磁极的方法 . 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 磁铁的欲望。 【板书设计】
4 / 7
磁铁的两极
示意图:
小大
两端大. 中间小 磁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在观察探究铁粉的分布情况后 .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的条形磁铁图上画一画 .可 以用铅笔以轻轻点“·”画 .用点的疏密来表示不同部位铁粉的多少。尤其要提醒学生仔细观 察和思考 .磁铁中间有没有铁粉 .要不要点“·”。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绘制后 .研讨并发现铁 粉多的地方磁力大 .铁粉少的地方磁力小 .从而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 .称为磁极。
磁极
在拓展活动中 .开展寻找蹄形磁铁磁极的活动。因为磁铁的磁极是一个立体的部位 标注时要用“○”圈出而不能简单画一个“·”。
.所以
5 / 7
记录单一:比较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
通过观察 .你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画一画(标出回形 针被吸引的位置)。
A B C D E 6 / 7
记录单二:铁粉在条形磁铁上的分布
铁粉在条形磁铁上是怎样分布的?画一画(用“·”的多少来表示)
A B C D E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