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很多地址水资源供需矛盾严峻,加上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很不均匀,这就在必然程度上需要进行跨流域调水以减缓缺水地域的供需矛盾,实现缺水地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固的进展。而跨流域调水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在很多方面存在高度风险的工程。因此要据已有工程体会,充分分析利弊,制定风险评估及应付方案,以期达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2/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风险;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many plac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serious, and the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is not uniform, to a certain extent inter-basin water need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area, realize the economic society in water scarce areas for stable development. Inter-basin diversion and is a very complex, in many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high risk project. So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engineering experience, fully
analy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mulate risk evaluation and solution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ngineering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words: inter-basin diversion;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工程以后又一超大型水利工程,工程旨在以不降低丹江口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供水保证程度的原则下,分东、
中、西三线向北方缺水地区送水。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膨胀,总体需水量增长迅速,再加上水污染问题严重,不少地区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会被提上日程。这些工程可能各个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其必须面对的风险却可以依据来源大体分为工程风险、水文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五个方面。这些风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会相互诱发和放大,
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败。 水文风险
对于大型调水工程首先应研究的就是水文风险问题。水文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旱涝等水文事件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及其不利后果。由于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很可能发生供水区遭受严重旱情的极端情况,导致无水可供,如果再伴随着受水区也遭遇旱情,那么工程风险情况将更大,严重降低供水保证率;如果水源区和受水区同时达到偏丰年份,则受水区就不需要太多调水,导致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引发水量供过于求风险;同时整个输水线路很长,
也存在线路经过地区发生极端水文现象,导致输水线路被毁等线路中断的风险。
水文条件与降水、蒸散发、下垫面条件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充分认识到水文的不确定性,科学评估其风险,对调水工程的正常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要根据多年实测水文资料,通过保证率等计算合理确定工程规模,运用“气象研究和预测”等模型提高灾难风险预测能力。对于供水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在工程设计时采取适当较高的水源地供水保证率,或采取在线路中途修建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备用水库作为备用水源等措施以提高应对供水不足
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节水、污水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减少受水区需水量;而在水源区和受水区都降水偏丰时,可以继续输水,用多余的水量来补充受水地区地下水,改善地下水质及沿海城市海水倒灌情况,充蓄调节水库,进行必须的高耗水生产、建设工程;而针对输水线路可能被毁的问题,应尽量在规划时选取安全性好的线路,并在高危区段提高设计等级或修建备用水道。 2. 工程风险及对策
工程风险主要源自工程本身质量问题,或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工程结构、自然条件或工程条件因素导致工程不能安全稳定运行。如沿线有大量多种类型
的工程建筑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工程结构性能逐渐恶化,从而使安全性出现问题;洪水肆虐导致沿线湖库、河道内渡槽、涵洞等建筑物冲毁,区域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造成威胁;由于输水工程线路较长,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复杂而又很难全面调查清楚,使建筑物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等。 对于工程风险,要充分分析不同建筑物随时间推移的失效机理,并有针对性地使其在设计时有留有足够的强度等方面的冗余量,以保障其可靠性,对于兼顾多重任务的建筑物甚至要提高安全等级;充分利用分析线路跨越地区的气象、水文资料,实现水利信息化,在设
计标准制定中考虑极端自然现象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沿线地质、施工、运行条件多做深入调查,以便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方案,同时要加强监测,特别是重要、薄弱部位,要实现监测自动化和实时分析,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加固处理。由于工程往往缺乏经验资料,在设计、施工及运行中对各种工程风险因素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全面分析,所以还应根据相应章程制定多套应急方案,以便在出现问题是能快速、科学有序地进行处置。
3.生态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风险是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引发的不确定事件,导致生态环境质
量下降、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等不良后果。国内外调水工程由于建设初期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在运行期间大都曾因生态环境风险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如源头水质恶化,入渠水质不达标,沿线湖泊等水体污染,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导致输送水体污染,受水地区污水量增加而处理不达标造成二次污染,加剧了当地地下水污染,输水使原有的地域界限被打破,导致外来动植物入侵,水流模式的变化引起动植物群落变化等。
跨流域调水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可若不能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则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实用价
值的甚至灾难性工程,所以要处理好生态环境风险。首先要严格保护水源水质,在库区及上游地区按污染防治规划实现水资源保护,同步实施周边地区污染防治规划;合理选取输水路线,避开高污染地区,密切关注入渠支流及沿线湖泊水质,防止在输水中途受到污染;在在受水区开展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需求,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在增加用水量的同时不增加甚至逐步减少污水排放量;对于有航运要求的,要严防航运垃圾,船舶含油废水,突发事件等造成的污染,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实施生态监测工程,保障生态用水,对于特殊需保护区域动植物实施特殊保护
工程。
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项目运行中由于经济、政策、社会等各方因素导致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其结果是虽不会造成工程结构性破坏,但却导致工程论证的效益很大,可建成后却很难发挥预期效益,使项目运行难以为继。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往往投资巨大,随着市场的变化,工程投资、银行利率、资金到位情况、运行费用、用户水价承受能力等都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再加上供水及受水地区所需水量受自然及社会发展因素影响显著、工程使用年限难以准确预测、工程运行期间存
在受损毁可能,这些都加大了工程的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与许多因素都紧密相关,十分复杂,它也是在市场经济情势下不得不重点考虑的工程风险因素。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后对水源区的补偿费等各项费用都会逐渐加入到水费之中,进而推高用水区水价。但费用高到用水区难以承受时,就会促使其采取节水措施或寻找更为廉价的替代水源,最终造成需水量的减少,给工程收益造成风险。为此,国家在进行调水工程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谨慎立项,将此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建成项目出现此种情况时,应发挥政府调控能力,如对生态
用水、补偿地下水等生态恢复措施增加的用水量买单,以在稳定水价同时,间接对工程投资进行补偿。对于受水地区也应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单位GDP耗水量少的高新产业,增加人民收入,以增加其水价承受能力。对于资金风险,应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增加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渠道,以达到分散资金风险的目的。对于工程可能因遭受意外灾害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可借鉴应对工程风险的对策来应对。 5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爆发社会危机的潜在可能。由于调水工程距离长、投资大、范围广、涉及利益群体庞大、关系复杂,
往往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如移民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在新的居住地不能很好地适应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返贫,进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调水后各方物质利益分配不均衡而引发水事纠纷;调水工程会促使水源地和受水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变,这必然会影响一些行业的既得利益,从而引起其抵制心理等。 调水中的社会风险很可能演变成恶性社会事件,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隐患,因此要及早地发现并给以恰当处理。要做到加强风险社会意识与风险管理控制意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并建立相应制度体系;做好移
民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改革利益分配机制,使其合理反映更多方面得利益分配诉求;对于因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需要而被迫进行产业转型的利益受损方,采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转型引导和适当补偿。 6结语
跨流域调水涉及多部门、多区域、多流域,是十分复杂的工程,随着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的到来,我们应加强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正视所有调水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充分吸收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工程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积极应对。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针对运行调度制定相关的、完善的法律
法规;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调度体系,随时掌握调水工程的运行状况,有效地对调水工程进行控制;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探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水价模式,保证投资收益等。以期将调水工程做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