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面对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凸现的现实,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宏观发展环境,2006年某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定,并明确提出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快完善以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设区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以及相应详细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某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围绕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构建省域、设区市、县市域、城市区块不同空间层面的规划编制体系,明确各层次规划重点,强化不同类型、不同层面规划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协调性,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
二、我国城乡规划编制概况 1、城乡规划的含义
城乡规划指对在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等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具体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的城乡规划不但能加快城市化进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而且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2、城乡规划编制的含义
城乡规划编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法编制规划文章,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城乡规划编制具有战略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等特点。城市规划编制应该坚持以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综合发展,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3、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的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和部署,城乡规划编制作为城乡规划中十分关键的一环节,对我国城市发展和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不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而且以它战略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公共政策属性的特点,为协调我国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措施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其实质就是要消除城市与乡镇的差别,应彻底摒弃\"因城市化而城市化\"的狭隘思想,创新出\"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新思路。借助加强城乡经济与城乡联合发展,快速城市化过程。目前,笔者分析了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几个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有效措施。
1、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内涵,就是将乡村城镇化。这也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城乡发展过程。受历史因素影响,规划在内容上体现了城乡有别,再加上城乡治理方法上的差异性,就形成了城乡区别发展的根源。要想真正摒弃、克服城乡二元化发展观念,将\"一体化\"的发展观念始终贯彻在凝噎、工业、陈振华并进、互动的全过程中,将农村与城市当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局考虑,借助城乡规划一体化方案,全面带动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创新、统筹兼顾是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的方法保证,把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及工业化并进、互动作为有效途径,切实促使农村与城市、社会与经济、自然与人的可持续、协调、全面发展。
2、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纲领与引导作用。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我们发现,不断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乡社会与经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始终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理念,全面发挥城乡规划方案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引领城乡建设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同步发展。尤其是面对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难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规划的协调与统筹作用,坚持协调、几种與统筹原则,借助不同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促使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引导农村人口将居住地迁移到聚居点及城镇,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流转;引导土地资源向集中经营发展,促使工业向园区汇集、农民向城镇汇集、土地集中经营的新发展模式。
3、提高城乡规划的前瞻性与科学性。为加快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规划一体化,必须树立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原则,把城乡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有机结
合,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规范城乡规划方案编制,坚持规划部门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评审等审批制度,组建由公众代表、专家、政府领导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形成科学、公开、民主的决策制度。根据\"阳光规划\"标准,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公布、公开、听证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意见,将城乡规划方案的编制变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扬民主的过程。
4、制定完善的城乡规划制度。城乡规划的衔接工作,是为了确保各类各级规划形成合理、相互协调的关键,是确保规划有效性、科学性的关键环节,更是保障规划到位、优化规划布局的有力保证。为强化国民社会与经济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地位,应积极构建\"三规合一\"的衔接机制,以保障三个规划方案的融合与协调。要想建立城乡规划一体化体制、创新多头分设、城乡分立的规划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布局规划、防控性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电力规划、交通规划等,都应全面覆盖。
5、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方案,是充分体现城乡规划在资源配置、综合调控、战略引导等作用的重要保证。应积极树立\"规划方案即法律\"的观念,规范城乡规划的修编、审批与制定,重视城乡规划在实施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的监督工作。构建城乡规划评估制度,及时对规划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合理、科学、全面的评价。严格执行规划问题及执法制度,构建操作性强的巡查制度,及时发觉并有效制止乱占地、乱建设、乱变更等违法违规现象,对不严格执行规划方案的负责人应严厉处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当前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实践之一。我国城乡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提升期,因此城乡规划的策略、观念、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应该随着发生转变,以适应城乡规划编制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期间,满足各方面的基本增长需求已经跟不上城乡发展的大步伐,也不能作为主要任务继续存在,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向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和城市内部的优化提升;城乡规划的目标理念向\"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睿.对城乡规划编制及管理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