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伴沃教育
磁 壳论坛 2015年第32期(总第272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余雪英 (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西冲小学,贵州 毕节553100)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 学技能艺术,这—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 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 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 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 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 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 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 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3)这只 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 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 堂、教材的能力,确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 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 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 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牲、情感 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 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 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 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 目的的。如教学《/J、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 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 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 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 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 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 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 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 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 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 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 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 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 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 “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 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 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 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 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 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 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 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 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陛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 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 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 114 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 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人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 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 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 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 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 不足。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对于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提出一些有 广度的问题。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 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 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 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 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 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 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 获。 三、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 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 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 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 把握。以《/J、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 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 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 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 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 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 师C:f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 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 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 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 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 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 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 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 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 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 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