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置

来源:伴沃教育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置 佟铁壁孙旗 患者采用JudKins法穿刺外周血管,其中 841例经桡动脉入路,390例患者采用股 动脉入路,术中观察至少1支冠状动脉主 要分支直径狭窄>50%为阳性。可行进一 步介入治疗,其中采用与m管直径比例 (1.1—1.2:1)的球囊预扩张1~2次,压 力10±1.5atm,之后按1:1.1冠状动脉比例 到80g/L,外科清除血肿,并股动脉缝合, 术中发现穿刺的恰处于股动脉斑块上。 110003解放军第202医院(辽宁,沈阳)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 术后因下肢持续却血及术后胫前动脉内 血栓形成,患者右足截肢。⑤血管迷走反 射:经股动脉入径组发生14例,经桡动脉 人径中发生2例。发生后立即静推阿托 治疗(PCI)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 和处置方法。方法:对l231例行PCI的 品0.5—1mg,血压降低(<90/60mmHg) 先给予多巴胺5—10mg静脉注射,并持 患者发生并发症中的48例出现并发症的 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 48例,其中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例,冠状 动脉穿孔后心脏压塞1例,冠状动脉内无 置人支架,其中581例直接置人支架,造影 见前向TIM1血流达3级为置入成功。 结果 续静滴,同时加强补液500~1000ml后患 者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⑥冠状动脉内 痉挛:均为PCI术中发生,8例患者中球 囊扩张后发生6例,支架置人后发生2 例。发生后立即于硝酸甘油100—200 ̄g 再流11例,穿刺血管损伤引起皮下血肿 10例,血管迷走反射16例,急性性冠状 动脉痉挛8例.支架脱落l例。结论:PCI 并发症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 并发症分布:共出现并发症48例,其 中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例,冠状动脉穿孔 后心脏压塞1例,冠状动脉内无再流11 例,穿刺m管损伤引起皮下血肿10例, 管迷走反射16例,急性性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内推注,复查造影狭窄解除,其 中1例硝酸甘油狭窄解除不理想,冠状动 脉内推注硝普钠后狭窄解除,TIMI恢复3 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发生取决与多种因 素,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早发 现、早处置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发症 8例,支架脱落1例。 并发症处置及预后:①冠状动脉急性 闭塞,l例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 级。⑦冠状动脉支架脱落:1例患者于处 置右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手术中,因支架通 过困难,发现支架部分脱开,6ATM扩张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并 . 者,造影发现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于前 降支置入药物支架,即刻造影见前向血流 TIMI 2~3级,2分钟后再次复查造影发 现前降支及回旋支急性闭塞,TIM1 0级, 反复多次球囊扩张后无恢复,抢救无效临 球囊后将支架带到桡动脉鞘前,择期换用 8F动脉鞘,导入活检钳支架钳住,从鞘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 34.046 成功取出脱落支架。 讨论 1977年第1例绎皮冠状动脉腔内成 床死亡。②冠状动脉穿孔后心脏压塞:该 患者为右冠严重狭窄,于治疗过程中导丝 行走过远,送人球囊后扩张,发现远端冠 状动脉造影剂外渗,于导管室m现血压下 降,心率增快,心包穿刺后放置引流管,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有创性 的操作,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血管性并发 症:如急性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穿孔和 形术(VI'CA)以来,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冠 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从中受 益。1998年Antonio Colombo博士将PCI 引进中国后,近10年来PCI技术在中国 心脏压塞、冠脉无再流现象等。并发症一 旦发生,不但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 迅猛发展,PCI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 等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歼通冠脉血流,恢 复心肌细胞的血供,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 病的重要方法之~。随着技术进步、器械 改善和经验积累,绝大多数心脏病治疗中 心,PCI成功率已达到95%以上…。但 流出血液后股静脉回输,并于穿孔冠状动 脉内选择注射无水酒精0.5ml封堵,术后 严密监护,患者痊愈出院。③冠状动脉内 无在流:发生11例,其中右冠发生9例,1 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目前对上述并发症 的防治虽,但这些并发症仍然是影响经皮冠 状动脉介人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 本中心的临床数据显示:冠状动脉介 前降支发生1例,回旋支发生1例;8例 予反复球囊扩张,复查造影血流恢复TI— MI 3级。2例冠状动脉内静推硝普钠 100 ̄g血流恢复,未置入支架,3例患者应 用球囊扩张后予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拈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10 ̄g/kg 静脉注射,然后以0.15 ̄g/(kg・分)的持 入检查及治疗并发症状总发生率 4.22%,其中主要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4例(1.13%),无再流11例(0.89%), 皮下血肿10例(0.81%),冠状动脉内痉 挛8例(0.65%)。血管迷走神经多见于 经股动脉人径患者,综合考虑,与术后因 穿刺肢体制动,平卧时间过长,腰痛、大小 是,介入治疗 其在血管腔内实施操作, 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但 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手术 的失败 资料与方法 续静脉滴注24—48小时,复查心电图抬 高ST段回到基线,1例患者于术后48小 便不方便,患者不愿进食,空腹,精神紧 2002年1月~2011年1月行冠状动 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1231例,男842 例,女389例,年龄28~90岁,平均53.6 岁;冠状动脉造影685例,冠状动脉内介 入治疗54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96 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加重,伴心电图sT抬 高,因家属不同意再次PCI治疗,仪行静 脉内尿激酶150万U溶栓,抢救无效临床 死亡。④穿刺血管损伤引起皮下血肿:10 例均发生于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手术患 者,9例患者经加压包扎后血肿消失;1例 张,焦虑,拔管过程中局部压迫疼痛刺激 等多种因素引起有关,而本组资料发现经 桡动脉入径患者也有血管迷走神经发生, 均为女性,考虑患者高度紧张,或拔管过 程中因桡动脉痉挛导致上肢疼痛有关。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42例,稳定性心绞 痛193例。 迷走反射的发生大多是可逆的,只要发现 及时、处置得当,患者往往可迅速纠正。 临床治疗中术前应充分交代病情,争取患 方法: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 患者心率,血压下降,复查血红蛋白下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4期(第13卷总第295期)49 论著・临床论坛 ( .JINESE(:OMMIlN{rr"13(,cro ¥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36例临床观察 36例,男23例,女l3例,B组18例,男12 高志红 112700辽宁调兵山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纳洛酮对肺性脑 时由于脑组织严重缺氧,缺m,腑水肿等 例,女6例。 治疗方法:54例均行常规治疗,给予 低流量吸氧,抗炎,解径平喘,补液,纠正 因素,导致血及脑组织中B一内啡肽水平l‘ 升,B内啡肽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存 在于脑垂体中,当呼吸衰竭时,致使垂体前 叶释放13一内啡肽,使m浆中B一内啡肽明 显上升,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和儿茶酚胺的 皿管效应,抑制细胞ATP的代谢,I1『致细胞 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肺性脑病 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 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尼可 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 组采用纳洛酮1.2mg+5%葡萄糖或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持续静滴。24 小时总量2.4—4.8mg,平均3.2mg,疗程 72小时。B组采用尼可刹米1.875加入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膜离子转运功能障碍,细胞膜的稳定忤降 低,造成细胞水肿,出现意识改变 纳洛酮是尢激动活性,结构类似B一 内啡肽的u型受体阻断剂与受体的亲和 力较强,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能竞争性阻 刹米治疗。结果:治疗组在72小时内较 对照组有较高的苏醒率,72小时后治疗 组的PaCO,的平均水平较对照组低,而 PO,较对照组高。结论:纳洛酮能有效地 改善患者的通气,起效快,明显加快肺性 脑病患者的苏醒。 关键词纳洛酮 肺性脑病 Ⅱ型呼吸 衰竭 阻塞性肺疾病 中持续静滴,24小时总量2.25~7.5g,平 均3.0g,疗程72小时,两组病例均于用药 前及用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行 断B一内啡肽与受体结合 从而使纳、『各 酮具有: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增强呼吸 1 枢对CO,的反应,减少肺问质水份的积 动脉血气并观察通气功能,意识状态,呼 吸音变化情况。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定:观察每例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 1. 34.047 者病情以及生命体征,确切记录患者神志 转清的时间,以及神志清醒后的呼吸音变 化情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抽动脉血 气分析。患者疗效按神志是否转清醒为 标准。完全清醒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结果 聚,大剂量的纳洛酮对减轻肺的动静脉分 流,改善肺微循环有效。同时纳洛酮埘肺 性脑病患者具有催醒作用,可能 其阻断 B一内啡肽对脑干的抑制,使脑十『蚓状 行激动系统发生作用或通过增加PaO,, 降低PaCO,使脑m流量及脑灌注量增 加,减少脑水肿,解除p一内啡肽埘脑戍 肺性脑病是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而导致气流受限 一,发生严重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 一质的直接抑制作用,使患者迅速苏醒,神 志,精神功能恢复正常 。观察结果 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 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达30%~45%l 。 血气分析A组、B组治疗后24小时、 48小时、72小时相比,APO 、APCO 均有 治疗上患者因多种原因,机械通气不易被接 受,常用药物主要为呼吸兴奋药,而临床上 对呼吸兴奋药的作用有争议。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10年3月收治肺性 显著意义(P<0.01),两组意识恢复情况 对比,P<0.O1,纳洛酮组的明显,起效时 间短于尼可刹米组,且APO APCO,均 比尼可刹米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72 小时后,有31例肺部呼吸音增强,对照组 实纳洛酮确实能改善肺性脑病患者的吁 吸功能,增强呼吸中枢对缺氧和 氧化碳 升高的反应,从而改善肺部通气功能,使 肺部呼吸音增强,加快意识的清醒,增加 血PaO ,降低PaCO ,加快肺性脑病患者 的苏醒 参考文献 有12例呼吸音增强。 讨论 l秦桂玺,李困义,吴钦志,主编.临床急诊 脑病患者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 55—84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Ⅱ型呼吸衰竭。诊断依据符合肺性脑 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年 龄,病情程度均相仿,具有可比性。A组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加重期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慢阻肺患 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资料证明,肺性脑病 学,北京:人民卫生jH版社,1996:295. 2胡湘明,刘洁-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 观察・中围急救医学,2000,20( ): 88 者家属信任,拔管前充分局部麻醉,加强 监护,做到早发现,稳处置。 本组患者中,无再流的发生率 0.89%,支架内无再流的原因是多方面 到患者生命,目前提倡应用的抽吸导管抽 吸导管及远端保护装置虽可以降低无再 参考文献 1 韩雅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丰¨关并发 : 的诊治现状与思考[J1.中闫实H{内科杂 志,2010,30(7):589—590. 流的发生,但受到成本及耗材的限制应 用药物冠状动脉内静推如硝酸甘油、硝普 钠、维拉帕米、地尔硫革、GP II b/llIa受体 拮抗剂通常为临床所常用手段。本中心 观察到静推硝普钠100—2001 ̄g同时静脉 输注GPII b/Ⅲa受体拮抗剂可快速,有 效,经济的处置无再流,同时术中充分球 囊预扩张,选择合适直径的支架,避免长 支架及支架重叠过多,压力过大,术中手 术团队的配合均可减少无再流的发生。 的,如糖尿病、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等,特 别是对于血管内径小、病变呈弥漫病变及 分又、血管扭曲、成角或合并夹层更易发 生急性血栓,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药物 支架置入后急性血栓的形成与多支、多处 2邢正汀,肖践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 症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l医学综述,2010, 16(4):574—576. 3 Rodriguez AE,Mieres J,Fernandez—Pereira C,et a1.Coronary stent thrombosis in the( ̄tlr— rent drug—eluting stent era:insightsfrom the 病变,再狭窄,钙化病变及慢性闭塞病变 有关 ]。无再流一旦发生,往往伴随血 压,心率下降,如不积极处置,可立即危及 ERACIⅢtrialf J].J Am Coil Cardio],2006, 47(1):205~207. 50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34期(第l3卷总第29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