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是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物理教师臧江南,很高兴也很荣幸今晚在线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讨论!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问题一、最后一道题电路图为什么答案没有给并联电路并联的可以,还可以设计其他电路如下图(还有其他画法),能满足时间、电阻相同,电流不同即可
问题二、13题的A选项只发生一次折射(本题由叶脉出射的光由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不符合凸透镜的原理. 所以,看到的“叶脉纹路”是叶脉纹路的放大的虚
像。
凸透镜成像问题
只有发生两次折射现象,才是
中山实验臧老师(767197987) 19:56:34
问题三、14题BCD
物体起始状态是静止
0-2s,F=10N F 4-6 s, F=f, 做匀速直线运动(以5 m/s的速度保持不变 )C正确 6-8 s,F>f,做加速直线运动(以5 m/s的速度为起点开始增加速度,假定到8秒时增加到12 m/s) 10-12 s, F=f, 做匀速直线运动(以12 m/s的速度保持不变 )D正确 注意看括号内设定的速度值 中山实验臧老师(767197987) 19:56:47 问题四、实验次数的选取具体跟什么有关?怎么才能准确选择正确的实验次数? 在研究A物理量与B物理量的关系时,若A和B均可用目前已经掌握的方法进行测量,需进行6次 在研究 A物理量与B物理量的关系时, 若A和B任何一个或两都不可用目前已经掌握的方法进行测量,就只能做定性的研究。实验次数3次既可 中山实验臧老师(767197987) 19:57:01 问题五、电阻丝怎样选择,为什么是5,10,15,我选的是10,10,10 控制变量的思想运用。问题是探究Q与R是否有关,R要变化,其他的影响因素电流、时间要控制相同。 问题六、22题增大受热面积和均匀受热两个答案具体有什么区别? 有一定的联系 水浴加热的优点 1、是避免了直接加热造成的过度剧烈与温度的不可控性,可以缓慢地加热,许多反应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就需要水浴加热. 2、可以使待加热物质受热均匀,便于观察。酒精灯的火焰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若实验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给物质加热,则无法记录和观察物质的熔化过程。水浴法则不会。 3、可以使待加热物质受热面积更大(与直接用火焰加热试管相比),水浴加热的缺点是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度 问题七、关于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曲线的分析,应该如何回答? 要具体分析变化趋势 以30题的数据分析为例 如果得到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定性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数据,显然有更进一步的规律,从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当入射角每增加15度时,折射角的增大量分别为9.5、9、7.5、5.5、3,可以发现,折射角的增大量是越来越少的,因此结论应为: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的越来越缓慢. 曲线更容易分析,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即可 问题八、一模题总体和以往中考比有什么变化?比如题型,力、热、电分数分布及难易程度等。 基本没有变化 23、24作图由每题3分总计6分,改为每题2分总计4分,计算题由3题总分18分,改为3题总分20分 问题九、物理选择题第13题D选项还可以物距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情况 问题十、12题 电路图看懂即可 问题十一、填空题6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理解 (1)经过凸透镜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会聚了一些(更靠近主光轴); (2)经过凸透镜的光线未必是会聚于一点的,可能为发散光线。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理解 (1)、经过凹透镜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 发散了一些(更远离主光轴); (2)、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未必是发聚光线,可能为会聚光线。 问题十二、请问老师实验探究题让画表格应该是什么顺序?都应该有什么量呢? 基本顺序1次数 2控制住不变的量3改变的变量4、测量的量5、待研究的量 问题十三、实验表格的设计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数据的个数该怎么选择? 表格和最后一个画电路图本质上考查的还是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是最难的部分,目前探究类的实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熟练程度是最重要的。只要设计思想确立了,实验记录表格或实验电路图也就不难画出了。 问题十四、如何复习 1.复习时应立足教材,打好基础,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上下工夫。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其联系,注意知识建构的过程和完善。 2.不要盲目的做题,应精选近几年来体现中考改革精神的复习资料。那些没有实际背景、计算繁杂的题,不必浪费时间。 3.由于综合题命题的空间和自由度大,形式不拘一格,相当“活”,但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题新,但理在书内,因此不要把功夫花在猜题、做题上,只能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再适当练习,熟悉答题的思路和要求,提高解题能力,做到融会贯通。这也正是中考改革的方向和目的。 4.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一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训练。 5. 要训练准确读题,快速标记关键的物理表述,并快速在草稿纸上列出所有与解题有关的物理量和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重视审题训练, 6.审题能力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 问题十五、31题为什么选薄的 橡皮膜要承受一部分的压力,抵消一部分压力,极限思想,换成个铁片就没法完成这个实验了 问题十六、还有第二简答 例29题:某同学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个雪糕,吃的时候舌头“粘”在了雪糕上。请解释这个现象。 首先要分析情景,找到关键词-“粘”,翻译成物理语言-凝固,找准对凝固对象-舌头上的水。 对已经发生的凝固现象进行逆推理,分析凝固条件如何满足。 1,舌头上的水温度降低到了凝固点,说明舌头上的水一定遇到了温度低于它的物体进行放热,这个温度低于舌头上的水的物体就是雪糕,其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2,物质能凝固的第二个条件是,继续放热,说明已经达到了0摄氏度的舌头上的水仍能遇到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物体。可说明之前雪糕从舌头上的水吸收热量后温度还低于0摄氏度。至此,已经分析清楚整个物理现象发生的原理。 推理是从现象反推发生原理,但是在解释的过程应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接准备,逻辑清楚。 问题十七、老师好,多选14题为什么不考虑最大静摩擦? 我也想了这个问题,第一,初中阶段根本不可能考这个 第二,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2-4秒拉力有27N了,应该可以超最大静摩擦力,所以2-4秒,应该是运动状态。 问题十八、老师有关压强平衡问题该怎么考虑 找到等量关系,还有第一个发生改变的量 问题十九、27计算题 你公式忘了吧 问题二十、老师,请讲解选择第11题 最重的就是地面有摩擦力,不能忽略,所以从a到b机械能一直在变小。克服摩擦力做功,机能能有部分转化为内能了。d、e等高,重力势能相同。D的机械能大于E,所以D点重力势能等于E点,那么D的动能就一定大于E点的动能呗 B正确 问题二十一、老师26题《3》必须写E光吗 E代表能量,写E规范 W是功 问题二十二、简答题用不用写相关公式 有需要就要写,例如分析浮力的变化情况等。见13年中考简答热气球下降问题的答案 问题二十三、老师,水壶台灯那道题如果先求发热效率,再用100%-发热效率=发光效率可以么 可以 今天的一模答疑到此结束,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