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伴沃教育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1 各级“旅游中心城市”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综述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概念,目前尚未有学者做出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描述,但对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已有较多可参考的观点。

1.1.1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国外国家中心城市的研究和建设

国外没有国家中心城市的提法,但对中心城市的研究起步很早。1915年,英国的格迪斯首次提出“世界城市”,继而一些做相关研究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补充,他们对中心城市、国家城市等级体系及世界/全球城市网络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并在城市规模的问题研究上渐趋成熟。其中,德国的克里斯泰勒提出“中心地理论”,弗里德曼等提出著名的“世界城市假说”,美国的萨森提出“全球城市”概念,英国学者泰勒提出“世界城市网络”,斯科特提出以“全球城市区域”

代表世界城市。

国外的大城市,大都是在工业化和市场化工厂中“装配”出来的,它们虽然没有被冠以“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但却发挥着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如伦敦、纽约、东京这样的大城市,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借助港口优势发展国际商贸,逐步成长为所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金融、贸易、服务、创新中心。除发达国家以外,大多数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国家的首都,如墨西哥城、新德里、曼谷等。

1.1.3 国“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及概念界定

1.2.1 研究进展

对“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研究,国外并无相关的提法和概念。国内则多为一些实证研究,提出形如“旅游中心城市”、“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名称,对概念的描述和界定上都未达成共识。

其中,旅游中心城市的称谓有两种:一、支持“旅游中心地”称谓的学者中,

肖星(1998年)认为,旅游中心地是指某一地区或旅游区概念界定

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 2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所处的中心、节点和枢纽等关键位置,决定了它具有多样性的综合功能,可以概括为控制管理、协调辐射、旅游服务和信息枢纽等功能。 2.1 控制管理功能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具有显著的旅游资源配置功能和旅游管理决策功能。这种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一般通过指挥控制中心、创新中心和商贸中心来反映。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旅游经济为核心要素的区域旅游经济指挥控制中心,在旅游产业领域产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品牌。可以用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十年间曾进过中国500

强的企业数量、近五年的百强旅行社数量等来衡量。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高端人才和高端知识为核心要素的创新中心,建立发达的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体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和研发基地,成为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制度、新模式的发源地。可以用R&D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和每万人口大学生数量等来衡量。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全国性市场为核心要素的“综合资源配置型”商贸中心,融入全球贸易网络,集散有形商品和要素市场,配置虚拟市场资源和要素。可以用货运总量、银行贷款余额等来间接衡量。

2.2 协调辐射功能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强大的协调辐射功能,通过有效组织区域间生产、交换和消费,协调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同时进行国际交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崛起。协调辐射功能可以通过区域旅游增长中心、区域旅游开放门户来反映。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所在城市区域或城市群合理分工、共同发展为核心要素的区域旅游增长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旅游发展。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为核心要素的区域旅游开放门户,成为地区与全球交互的平台,促进地区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的发展。可以用出入境国际旅游人数等来衡量。 2.3 旅游服务功能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是区域信息枢纽功能

控制管理、协调辐射和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了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信息枢纽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中心城市通过信息网络体现对旅游业的支配性功能和过程。这种信息枢纽功能反映为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一流信息生产场所为核心要素的信息中心,成为知识和信息资源,特别是复杂和专业化信息创建、交流和传播的场所。可以用信息产业增加值等来衡量。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应当是以发达文化资源与品牌为核心要素的文化中心,促进多元文化共融和先进文化传播,拥有先进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功能。可以用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单位从业人员、千人医生数量等机构数量等来衡量。

3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1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建立在上述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本质、特征、核心功能和属性的分析基础之上,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中心城市全貌。

3.12 实用性原则

突出指标的典型性、代表性,尽量使最终的评价指标数量相对较少和独立。 3.13 可比性原则

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用于不同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兼顾同一城市的纵向比较。 3.14 协调性原则

指标体系分为多个层次,各个子系统的指标要相互协调,比例适当。考虑上述原则,并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最后选取40个指标,建立如表2所示的指标体系。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针对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价基本没有,但评价评价国家中心城市和评价旅游竞争力等方面的文献却较为丰富。总体上,有三种方法。第一,以单个指标比较或少数得到公

认的识别性指标作为评判标准。第二,建立指标体系,但不求全面综合,只偏重于某一项或几项的功能性指标。第三,建立全面综合的指标体系,但研究者的目的不同,具体的指标设定也有差异。如,屠启宇(2009)构建了一个由目标性和路径性指标群组成的后发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

陆军(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了39个世界城市的发展水平。胡静(2013)在《2013年中国旅游发展报告》中运用旅游竞争力这个概念来评价各个中心城市的旅游属性。

国家旅游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