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31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
姜海燕,王瑞华*,舒 刚,王 颜,李 颖(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的为观察组。评价不同治疗模式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首次排气、胸管拔除及住院等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治疗期间,通过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大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值得重视及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8.131.02
在临床上,多发性肋骨骨折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疾病,多发于第4至第10肋间,当为多根肋骨骨折或伴发严重并发症时,需采取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以我院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例,就其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管插管全麻,待麻醉起效后,对患者实施开胸手术,术中尽量缩短切口及单肺的通气时间,不要对单肺造成过度挤压。使用加温器对静脉补液进行加温,对患者体温进行严密监测。关闭胸腔之前对患者展开常规肋间神经阻滞。
(3)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展开多模式镇痛,基础镇痛药采用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术后注意定时帮助患者拍背翻身,加强咳嗽排痰,以加快心肺功能的恢复。此外,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在手术当天,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可帮助其下床活动1 h,随后每天下床活动5 h左右,并鼓励其早期开展自主咳嗽、深呼吸等运动。术后24 h可将尿管拔除,每日胸引量不足200 mL,无明显胸液残余且胸片显示患者肺部基本复张,则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排气、胸管拔除及住院等时间,以及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随机将其分成两个小组,30例接受围术期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30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的为观察组。其中,男女分别有35例与25例;年龄为28~63岁,平均(35.6±3.7)岁;损伤特征:40例为摔伤,20例为车祸伤。所有患者均接受肋骨爪内固定术治疗,并排除存在严重脊柱畸形、心肺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患者。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肠道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进食及复查等。观察组则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手术前,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将正确咳嗽的方法以及吹气球等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他们。在术前6 h,叮嘱患者禁食,术前2 h禁水,并在麻醉诱导前的2 h让其口服400 mL浓度为12.5%的葡萄糖。此外,对于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需对其展开静脉自控镇痛治疗。
(2)术中,对患者展开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双腔气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首次排气、胸管拔除及住院等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n=30,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mL)
120.6±23.5
*术后VAS评分(分)
3.0±0.6
*首次排气(h)17.2±2.3
*胸管拔除(d)2.1±1.1
*住院时间(d)9.1±2.0
*147.8±26.94.9±1.832.4±4.63.8±1.713.9±3.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讯作者:王瑞华3 结 论
通过在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可在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并给予相应的镇痛处理,可将患者术前疼痛有效减轻,降低呼吸功能受到疼痛的影响。本研究中,在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32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78 期2019 Vol.6 No.78
术后VAS评分,首次排气、胸管拔除及住院等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在围术期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大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加快身体恢复,值得
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磊,白忠义,薛如刚,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手术中的临床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7 ,12(11):41-43.[2] 车国卫,刘伦旭,石应康.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3):211-215.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24页)
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术前、术后的整体性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现象的出现,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实施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琼.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护理效果
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4):53-54.
[2] 白燕.个案管理模式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
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4):265-269.
[3] 李艳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6(S1):187-188.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30页)
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ABPx2
n4444
呼吸道感染2(4.5)1(2.3)
泌尿系感染2(4.5)1(2.3)
血栓1(2.3)0(0.0)
肠道梗阻1(2.3)0(0.0)
总发生率(%)
13.64.5<0.052.4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B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A组患者满意度为32/44(72.73%),B组患者满意度为42/44(9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4]。
本次研究发现B组患者术后排气、术后下床及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6%,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A组患者满意度72.73%,B组患者满意度95.45%,B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产生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提高显著,应该得到更多护理人员的认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以及生活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术后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的期待值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更加良好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具有整体性、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方式[3]。宗旨在于提供给患者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在进行此次研究前,我们先对本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舒适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更好的水平对患者进行护理。针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主要是以围手术期护理为主,护理人员给与患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和疼痛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焦虑、紧张心理,大大减少了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得到降低。另外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积极的沟通,让患者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
参考文献
[1] 梁雪梅,程丽华,刘小玲.研究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
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2):294-295.[2] 聂娟.舒适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探讨[J].实用临
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101-102.
[3] 何克玉.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模式
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26-27.[4] 邓亚妮.舒适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病人术后康复
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5):120+124.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