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考试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20分(含书写分3分)。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语文的阅读之路吧!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容赴难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至死不懈的邓稼先,热情澎pài( )的闻一多……每一个妇rú( )皆知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 qì( )的事迹。他们铸立起中华脊liang ( ),塑造出民族之魂。正是有了这种民族精神的激励,优秀的炎黄子孙才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挺身而出,肩负重任,鞠躬尽瘁,视死如归。 2.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独坐幽篁里, 。 (2)草树知春不久归, 。 (3)当窗理云鬓, 。 (4) ,寒光照铁衣
(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是: , 。 (7)《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表达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 。
(8)《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即更刮目相待( ) ..(3)及鲁肃过寻阳( ) (4)愿驰千里足( ) ..(5)著我旧时裳( ) (6)双兔傍地走( ) ..4.名著阅读。(7分)
(1)关于《骆驼祥子》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以后喝馄饨时,“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体现出《骆驼祥子》语言京味的特点。
B.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洋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人和车厂的主人刘四爷的女儿。
C.新旧军阀不断地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
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人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人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D.《骆驼祥子》中夏太太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
(2)小说往往围绕“变”来塑造人物。请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结合相关情节阐释这一说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 5--8 题。(10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5.选文主要叙写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情?(2分)
6.“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7.邓稼先简短的一句话“我不能走”,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8.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3分)
(二)起来,中国!(18分)
余秋雨
1937年7月10日,萧伯纳的寓所。再过两个多星期,就是萧伯纳81岁的生日。这些天,预先来祝贺的人很多,他有点烦。
今天的他,似乎德高望重,社会的每个角落都以打扰他为荣。他尽量推托,但有一些请求却难以拒绝,例如捐款。
他并不吝啬,早已把当时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八万英镑,全数捐给了瑞典的贫困作家。但他太不喜欢有人在捐款的事情上夹带一点儿道德要挟。对此,他想有所表态。
正好有一个妇女协会来信,要他为一项活动捐款,数字很具体。萧伯纳立即回信,说自己对这项活动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因此不捐。
他回信后暗想,随便她们怎么骂吧。没想到过几天收到了她们的感谢信,说她们把他的回信拍卖了,所得款项大大超过了她们当初提出的要求。 “还是被她们卷进去了。”他耸了耸肩。
对于直接找上门来的各种人员,仆人都理所当然地阻拦了。因此住宅里才有一份安静。但是,刚才他却听到,电铃响过,有人进门。很快仆人来报: “那个您同意接见的中国人黄先生,来了。”
前来拜访的黄先生就是黄佐临,1925年到英国留学,先读商科,很快就师从萧伯纳学戏剧,创作了《东西》和《中国茶》,深受萧伯纳赞赏。黄佐临曾经返回中国,两年前又与夫人一起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导演,今年应该三十出头了吧?这次他急着要见面,对萧伯纳来说有点突然,但他很快猜出原因了。
据他的经验,这位学生不会特地赶那么多路来预祝生日。原因应该与大事有关:《泰晤士报》已有报道,3天前,7月7日,日本正式引发了侵华战争。
萧伯纳想,中国、日本打起来了,祖国成了战场,回不去了,黄先生可能会向自己提出要求,介绍一个能在英国长期居留的工作。当然,是戏剧工作。
萧伯纳边想边走进客厅。他看到,这位年轻的中国人,正在细看客厅壁炉上镌刻着一段话,他自己的语录。
黄佐临听到脚步声后立即回过头来,向老师萧伯纳问好。
落座后,萧伯纳立即打开话匣子:“7月7日发生的事,我知道了。”
“所以,我来与您告别。”黄佐临说。“告别?去哪儿?”萧伯纳很吃惊, “回国。”黄..佐临说。
“回国?”萧伯纳更吃惊了。顿了顿,他说:“那儿已经是战场,仗会越打越大。你不是..将军,也不是士兵,回去干什么?”
黄佐临一时无法用英语解释清楚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沉重概念: “赴国难。”他只是说:“我们中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多数会回去。我不是将军,但也算是士兵。”
萧伯纳看着黄佐临,好一会儿没说话。
“那我能帮助你什么?”萧伯纳问,“昨天我已经对中国发生的事发表过谈话,4年前我去过那里,认识宋庆龄、林语堂,他们的英语都不错。还见了一个小个子的作家,叫鲁迅。”
黄佐临点了点头,说:“”我这次回去,可能回不来了。您能不能像上次那样,再给我题写几句话?
“上次?”萧伯纳显然忘记了。“上次您写的是:易卜生不是易卜生派,他是易卜生;我
不是萧伯纳派,我是萧伯纳;如果黄先生想有所成就,千万不要做谁的门徒,必须独创一格。” 黄佐临背诵了几句。
“想起来了!”萧伯纳呵呵大笑,“这是我的话。”
说话间,黄佐临已经打开一本新买的签名册,放到了萧伯纳前面,说:“再给我留一个终身纪念吧”。
萧伯纳拿起笔,抬头想了想,便低头写了起来,黄佐临走到了他的后面。 萧伯纳写出的第一句话是——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写罢,他侧过头去看了看黄佐临。黄佐临感动得深深点头。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这句话,能让一切中国人感动。
萧伯纳又写了下去——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那么,使未来的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
黄佐临向萧伯纳鞠了一躬,把签名册收起,然后就离开了。 9.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0.文章前面部分以大量的笔墨写萧伯纳捐款的事,有何作用?(3分)
11.文章两处写萧伯纳的吃惊,请说说他吃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萧伯纳很吃惊。 ..
(2)萧伯纳更吃惊了。 ..
12.从选文看,黄佐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3.“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 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那么,使未来的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谈谈你对萧伯纳题写的这两句话的理解。(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①梁州梦 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②【注释】①李十一:即李杓直。元九:即元稹。写此诗时,白居易在长安,与李杓直一同到曲江、慈恩院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远去他乡的元稹,写下此诗。②排去马:安排离去的马匹。
14.按要求完成以下关于这两首诗的讨论。(5分)
(二)孙权劝学(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傅永列传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皆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让:责备。②报:回信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5.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下车引之 D.康肃笑而遣之 ..
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非复吴下阿蒙
③
①
②
c.唯傅修期耳 D.待君久不至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18.吕蒙和傅永才略长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两文的画线句,在表现人物的才略上运用了什么相同的手法,请分析。(3分)
四、写作(40分+3分书写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青春路上,成长花季,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经历从不懂到懂得的过程。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1.(4分)湃 孺 泣 梁 2.(12分)
(1)弹琴复长啸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对镜帖花黄 (4)朔气传金柝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 (6分) (1)(推托 )(2)( 擦拭 ) (3)( 到,等到 ) (4)( 希望 ) (5)( 穿 )(6)(靠近、临近 ) 4.(1)(3分)(D)
(2)(4分)参考答案: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为了实现买车的目标,他努力工作。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经过“三起三落”,经历了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的打击,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5.(2分)一次试验出现意外,邓稼先坚持不愿离开。
6.(3分)环境描写。交代了环境的恶劣,突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从而烘托出邓稼先顽强的意志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7.(2分)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执著、勇敢、无私(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
8.(3分)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表达了邓稼先高度赞美之情。
9.(3分)黄佐临向老师萧伯纳辞别回国赴国难,萧伯纳题词勉励。
10.(3分)表明萧伯纳对捐款的态度,体现萧伯纳不吝啬且果断的性格,为下文写他接待黄佐临并题词勉励做铺垫。 11.(2分)(1)他原以为祖国成了战场,黄佐临会请求自己帮忙介绍一个能在英国长期居留的工作,而黄佐临却说来告别。 (2分)(2)中日战争打响,并非军人的黄佐临却说要回国,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12.(4分)黄佐临创作的剧本深受萧伯纳赞赏,七七事变爆发,他放弃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想回国赴国难,临行前向老师萧伯纳辞别并亲求老师题词纪念,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重情重义、具有责任感的爱国青年。
13.(4分)既饱含对中国的殷切希冀,又是对黄佐临的鼓励与期盼,要有坚韧的毅力与非凡的勇气,发展创作中国戏剧。那么,中国戏剧在世界上一定会大放异彩,耀眼夺目。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4.(5分)①ou ②头(或“游”、“愁”“筹”) ③慈恩院 (每空1分)
④思念故友(该题2分)
15.(3分)A 16.(3分)B
17.(3分)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分)有朋友写信给他,他却不能答复。 18.(3分)共同原因都发愤读书,学有所成。(1分) 画线句鲁肃的“大惊曰”和帝“每叹曰”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长进。(意思相近即可。2分) 四、写作(40分+3分书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