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第1课时)测试与评价
本课时主要是针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而设计的同步测试评价,共四道大题。 以下试题分为三个水平等级: 水平1(用★☆☆表示):
知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准确使用厘米描述常见物体的长度; 水平2(用★★☆表示):
初步学会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了解如食指宽度等常见物体的长度,建立厘米表象;初步掌握一定的估测方法。
水平3(用★★★表示):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选择测量方法。 一、我会看,我会估。 1.
中间的纸条大约有( )个中间的纸条大约有( )根那么长。
那么长。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的认识。 水平等级:★☆☆
解析: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回顾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选的标准单位不同,测量结果也是不同的,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答案:8,4。 2.
钥匙大约长()厘米铅笔大约长()厘米回形针大约长()厘米
1厘米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估量物体长度的掌握情况。 水平等级:★☆☆
解析:在实际生活中,估算、估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的常用手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估算、估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答案:5,7,2。 二、填一填。
1.尺子是测量( )常用的工具。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测量长度所需的常用工具——厘米尺的认知。 水平等级:★☆☆
解析:厘米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之一。 答案:物体长度。
2.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王明测量结果是12支粉笔的长度,李华测量结果是7支铅笔的长度,这是因为长度单位( )的原因。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统一长度单位重要性的理解情况。 水平等级:★☆☆
解析:测量所用单位不同,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很可能不同。 答案:不统一。(答案不唯一,意思正确即可)
3.厘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食指宽大约是1(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建立情况以及厘米的字母表示形式。 水平等级:★☆☆
解析:厘米是最基本的、学生最容易感知、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较小的长度单位,需要联系学生实际经验使学生对厘米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食指的宽是最容易得到的1厘米的表象。
答案:cm,厘米。
三、以下各图中物体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 )厘米
( )厘米
()厘米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是否能灵活使用厘米尺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情况。 水平等级:★★★
解析:橡皮的长度,可以数一数刻度2至刻度5之间有几个1厘米,也可以用5-2=3得到结果。同理,小纸盒长度可以用7-3=4(厘米)。
答案:4,8,3,4。 四、在正确的做法下打√。 1.
()2.
()
()
()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掌握情况。 水平等级:★☆☆
解析: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保持物体被测的边长与尺平行。 答案:1.第一幅图正确;2.第二幅图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