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 理解 合作
----280班家长会
2014.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
作为班主任,我首先代表我和所有任课老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深深 的感谢。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效的家校配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目的是: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最近的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更好地加强学校教 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一)学习习惯
1.要求孩子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书写工整,还要自己检查,不依赖父母的习惯。培养耐性,使孩子静得下心,坐得住。
2..培养孩子学习的责任感。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孩子有责任完成这个任务。但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学会负责任。比如,让孩子选择:“你是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一会儿,还是先玩15分钟再做作业?”“你是想背完这篇课文再吃零食,还是先吃再背?”父母的询问,应是让孩子好回答的。让孩子明白,他有责任对自己的事做出选择,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命令的人,而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的人。
3.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的目的,当然是和遗忘做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但是 “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并不是刚刚学过的课文,要你复习,你就反复朗读;刚刚学过的单词,要你复习,你就反复地抄写………复习是一个融会贯通、梳理联想、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得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
(二)生活习惯
4..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如;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穿衣、系鞋带、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替孩子代做。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其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从等不良品质。
5..父母还应当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碗、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责任心有很大帮助。
6..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范例。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增强受挫能力
忍受挫折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主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临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要帮助孩子制定适当的学习。学习就是学习的方向,有了学习,孩子就能有针对性的去努力。学习的制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征求好孩子的意见,从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自身条件等通盘考虑,要确保学习实现的可行性,是在孩子的努力之下可以完成的。要既有大,又有小,既有长远,又要有阶段。让孩子从小做起,逐步实现大的,在实现的过程之中感受到成功愉悦。
制定好以后,家长要经常检查,对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督促孩子完成。要知道,的完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在配合孩子实现学习的时候要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
四、安全教育 1.校内安全; 2.交通安全;
五、结束语
各位家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家 长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学生的自身努力。只有三股绳拧到一起,才能为孩子 创造出一个灿烂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你们的孩子能取得优越的成绩、 有健全的人格,让我们加强联系,共同努力吧!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