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抠像技术在影视拍摄与合成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伴沃教育
第11卷第5期2020年03月

Vol.11 No.5March 2020

抠像技术在影视拍摄与合成中的应用分析

尹 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影视后期合成的基本含义,介绍后期技术在当今影视作品制作中的地位与意义;然后引出抠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指出不同抠像手段所适应的不同画面;最后从抠像与合成技术的角度对拍摄策略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希望能让影视爱好者对影视后期有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它的价值。

关键词:抠像技术;影视拍摄;影视合成;应用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志码:A 一、影视后期合成的基本含义与地位

电影制作分为前期策划(Pre-production)、中期拍摄(Production)、后期制作(Post-production)3个阶段。而在后期制作的环节中,又主要分为剪辑、视觉特效(VFX)、调色、合成、声音制作等方面。后期制作这一环节需要工作人员在影片中加入淡入、淡出、叠化等画面效果,现在3D建模、3D/2D追踪、数字灯光、场景合成、抠像等技术也越来越多运用到后期当中。

目前,全世界各国生产的电影大片,基本上都是通

过数字技术来完成的。[1]

影视后期合成工作人员将多种不同的画面效果叠加合成为一种新画面的技术,利用技术手段来表现在特殊条件拍摄下的场景。合成的类型包含了静态合成、三维动态特效合成、音效合成、虚拟现实合成等。早期的《大都会》中的机器人玛莉娅,《西游记》中各种妖魔鬼怪、假山、天宫等场景,都是利用人工模型与自然实物的融合实现导演所需要的画面。现在影视剧中大型的爆破、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科幻、残肢断体等高难度高危场景效果也经常用特效软件来完成。例如,《2012》中的海啸、地表的分裂以及诺亚方舟等效果,以及《红海行动》中的血淋淋的断手效果。好莱坞特效大片也常利用3DMAX、MAYA、HOUDINI、CINEMA 4D、NUKE、达芬奇等部分特效完成3D建模、场景合成、VFX、调色等效果。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表明,来越密切。

[2]

艺术与科学、美学的关系越

二、抠像技术的概念(一)抠像的定义

抠像(Keying)技术最早应用在电视制作中,其原理是使用合成软件系统将画面中的某一颜色移除,将剩下的部分作为抠出的前景图像并与其他画面叠加合成。抠像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影视制作人员在后期中常常遇到的人与背景无法同时出现在一个拍摄画面中的问题,比如在现实环境中很难拍摄的背景预报播报员背后的各地气温动态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影视作品制作中越来越多使用

到电脑技术,因此抠像技术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广泛。[3]

(二)抠像技术

1.色度抠像(Chroma Key)。色度抠像又被称为色度键,是常用的一种抠像方法,它能够从所导入的影视素材中选择其中一种色彩,利用色彩差异抠像。程序会允许使用者选取一个颜色范围作为背景,将该范围颜色的Alpha(阿尔法)通道参数设为0,除此颜色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243-02范围的给予Alpha 通道,并将通道参数设为1。于是

Alpha值为零的背景呈现出透明,而Alpha值为1的前景将保留本来的色彩元素,背景由此被抠除。它在原理上与蓝幕抠像技术非常相似,即在蓝幕中,依照背景和前景颜色不同,将背景从图片中除去。该技术适用对象不限于蓝幕和绿幕,只要与前景颜色完全不同的纯背景都可以用此方法抠除,但常用的是蓝绿两色,其主要原因在于蓝色和绿色属于三原色,更容易被RGB通道系统识别。在国外,绿幕使用会更加常见,这也是因为部分西方人的眼睛为蓝色。

2.亮度抠像(Luma Key)。亮度抠像技术基于图像素材的亮度范围,判定了前景对象到背景对象的亮度差异信息,通过调整图像素材中的黑场(Black Point)和白场(White Point)参数值分离前后景进行抠像,最终提取出蒙版。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非常明亮的前景或相对黑暗的背景,这些画面通常前后景亮度不同。此外,不同色调的颜色会呈现不同亮度的效果,若画面不同色彩导致明显的亮度上的差别,也可以用这种抠像方式。比如,在拍摄火焰、闪电、灰色天空等背景相对前景较暗的画面时,可以用此方法抠除背景。

3.差值抠像(Difference Key)。这个方法是通过比较两段素材之间的差异点来提取蒙版,通常是在无法用幕布拍摄的情况下使用。在机位不变动或运动轨迹不变时,先拍下含有前景和背景的画面,再移除前景,再次拍摄只含背景的画面。由此拍摄的两个视频的背景是一样的,但一个有前景一个没有前景,因此前景画面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需要保留下来的Alpha通道。但两次拍摄中可能出现光线的细微变化、机位运动轨迹不完全相同等其他客观因素,造成前后背景不同,最终难以提取高纯度的蒙版。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两段素材也可以来源于同一图像素材,将画面中的前景擦除,从而将其作为无前景的背景素材,再使用差值抠像提取出前景元素蒙版。

4.三维抠像(Modular Key)。三维抠像是现阶段相比其他技术更高级的一种技术,在国外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中已成必备。计算机会对现场拍摄的素材进行实时剪裁、抠图混合处理,自动消除指定抠除的颜色,并让边缘融合,同时也可以与准备好的特效素材多层合成,实现现场实时查看特效。现阶段,三维抠像已实现动态合成,将制作好的三维模型导入后,根据镜头运动同步运算,与人物实拍进行合成。

三、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在拍摄影视作品中,如果要用到幕布抠像技术,工

243

(演员身后的爆炸场景)或无客观存在的背景(天气技术与应用

作量将会非常庞大而复杂。拍摄前有效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为后期制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第一,光影设计。由于拍摄期间需要通过打光完成与虚拟场景相匹配的光影效果,如阴影、明暗,因此拍摄之前导演需要设计灯光,对要使用的灯具种类、灯光色彩、饱和度、明度、照明角度等进行设计,并使拍摄素材的光影效果与后期需要合成的场景氛围相符合。如果前期的灯光设计没有充足的准备,很容易在合成时出现前景与背景不在同一空间的感觉,并且给后期制作增加巨大的麻烦。

第二,遮幕和道具。在使用遮幕时,导演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遮幕要保持平整,以避免在画面中出现黑色褶皱或阴影,否则在抠像的过程中会出现褶皱或阴影部分无法抠除的情况。其次,在拍摄过程中,镜头里前景物体不得超出遮幕范围,这样在将幕布抠除后,前景可以完整保留。以绿幕为例,在室内拍摄时为了达到相应的画面要求,会在幕布附近打灯,因此绿幕会朝四周散射绿光。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必须和幕布保证一定的距离,否则其面部和躯干在画面中会带绿色。

第三,跟踪点。在拍摄运动镜头时,为了能在后期合成过程中成功追踪,需要在拍摄现场放置跟踪点。跟踪点的摆放位置、数量,与镜头的运动幅度、稳定性、演员活动等因素有关。其摆放原则是,拍摄全阶段不会被前景所遮挡,并且跟踪点不会离开画面。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加入多轴运动控制系统,这

[4]

个系统可以让镜头后期合成变得精准和便捷。

(上接第242页)使得新闻采编人员具备更多的时间和

四、结语

数字技术尤其是抠像技术,自21世纪以来已经迅速普及到各个领域的影视作品中,对电影、电视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加速了后期制作的速度,增强了效果,对影视美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还由此衍生

[5]

出一种新的类型电影:魔幻电影。

在技术爆炸的时代,特效技术也会发展得更快,特效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也会更加普遍。特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呈献给观众更加炫丽和震撼的画面,给欣赏者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电影过于追求特效的宏大,忽略了艺术的本质。我们要正确认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影视技术与艺术更好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89.[2] 林同华.美学系统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98-99.[3] 郑瑾.浅谈视频编辑中的抠像技术[J].电脑与电信,

2014(11):62-63.[4] 张春平,宋振辉.浅谈抠像技术[J].石家庄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0(4):33-35.[5] 张红军.论高科技对电影文化的影响[J].艺术广角,

2001(5):35-39.作者简介:尹翔(1998—),男,湖南长沙人,本科,研究方向:影视制作。

精力撰写有深度的报道。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新闻信息的快速分发。以今日头条为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今日头条掌握不同用户的新闻需求,进而为其推送个性化的新闻信息。分析用户的个人阅读兴趣,使得信息的推送更加精准。不仅如此,针对当前的一些热门事件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及时推送给受众,促使其了解掌握最新动态,提高对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二)大数据技术

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快速捕捉,并经过采编分析后生成高价值的新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展开数据挖掘及分析工作,进而了解掌握事件背后的关联,然后借助新型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吸引用户的关注。以“媒体大脑”为例,该媒体人工智能平台能够实现对数亿个网页的快速扫描,并从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自动化分析热点新闻事件及舆情;然后制作可视化图表,自动化展开配音、配图以及视频剪辑等各项工作,使得新闻节目更加丰富。

(三)移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新形势下,移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风生水起。将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接收端,将声画结合的视频作为传播媒介,使得新闻节目更加丰富。传统新闻节目主要以文字为主,而现在兼具了声音、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多种载体,使得新闻节目更加形象。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具备内容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优势,不仅内容非常完整,而且内容具备了更高的深度,更好地吸引了

244

用户的关注。用户只需要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电脑,

即可随时随地观看新闻节目。此外,移动直播当前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追捧,直播具备更强的现场感,能够为观众完整、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新闻全过程,能够实现

[4]

在多领域的覆盖,进而取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直播给予了观众更多的互动权,观众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直播互动当中,发现自己的意见建议,为用户带来了更强的体验,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四、结语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新闻媒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新闻媒体要想实现良好发展,要充分重视起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新闻采编业务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新闻采编方式方法,提高新闻采编业务水平,促进新闻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刘新存.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研

究[J].传媒论坛,2019(16):57.[2] 梁少梅.新媒体时代下电台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

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22):121.[3] 吴霜.新媒体技术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探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19(10):141-142.[4] 孔令霞.新媒体技术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探析

[J].科技展望,2016(11):56-57.作者简介:卢盛(1969—),男,湖北松滋人,本科,中级记者职称,松滋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