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竞赛
班级 姓名 学号
写出下列基团的结构简式:
正丙基 异丙基 乙烯基 苯甲基
丁基有 种,分别是
羟基 氨基 氰基 硝基
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羟基 氢氧根 醛基 甲基 CH3+ 氨基
(注意“基”与“根”的区别:“基”有单电子,呈电中性,“根”通常已达稳定结构)
一、取代反应
(烷烃卤代,芳香烃及酚的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酯、二糖及多糖、肽及蛋白质的水解反应,酯化反应,醇分子间脱水成醚,氨基酸分子间脱水成肽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1.丙烯与Cl2共热发生一取代:
2.由甲苯制TNT
(甲基使苯环活化;制混合酸时,应将浓 慢慢加入浓 中,加热方式为 加热)
3. 向苯中加入液溴,然后加入铁粉
(除去溴苯中液溴,加入 溶液充分反应后 ,离子方程式为 )
4.甲苯与氯气在铁作催化剂时
5.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时反应生成一取代产物
6.向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 (对比苯、甲苯的卤代条件,理解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7.
HOCH2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
(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则发生 反应,溶剂不同,导致反应类型不同。)
8.
CBr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OHOOHC+H2O(提示:
C)
9.氯苯与NaOH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加压反应:
(比较上面2个反应,可知:当卤素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时,卤素难被取代)
10.乙醇与氢溴酸(通常可用NaBr、1∶1硫酸代替)共热
(实验室制溴乙烷的方法之一)
11.乙二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环状醚:
12.1分子苯甲酸与1分子乙二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去1分子水:
13.乙二酸与乙醇、浓硫酸共热生成乙二酸二乙酯
(醇中-OH或羟基里的氢原子都能被取代;而羧酸参与取代,通常是羧基里的羟基被取代。)
14.丙三醇与浓硝酸、浓硫酸作用制硝化甘油(一种无机酸酯)
15.二乙酸乙二酯与稀硫酸共热:
16.甲酸苯甲酯与NaOH溶液共热
OH17. OOCCH3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18. ClCH2COOC2H5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OOO19.
O 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二、加成反应
(含C=C键、碳碳三键、苯环、羰基等的基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是羧基、酯基难加成)
20.写出1,3-环己二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
21.乙烯水化法制乙醇
22.乙炔水化法制乙醛
23.由乙炔制氯乙烯
(氯乙烯的一种工业制法,已淘汰)
24.丙炔与足量的溴水作用
25.苯乙烯与足量H2加成
26.丙烯醛与足量H2作用
27.丙酮醛与足量H2作用
(醛、酮加氢分别生成伯醇、仲醇。)
28.丙醛分子间相互加成:
三、消去反应 (卤代烃、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注意不同类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
29. 2-溴丁酸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
30.2,3-二氯丁酸与足量KOH的乙醇溶液共热:
31.环己醇制环己烯
(制备过程中有一个副反应发生,反应式为 )
四、氧化反应: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含α-H)、醛等能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褪色
32. 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3. 乙醇与浓硫酸共热,液体变黑
(此副反应导致制得乙烯中含SO2,将混合气体通过 溶液除去SO2。)
34. 把铜丝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伸入异丙醇中
35. 苯甲醇催化氧化制苯甲醛
36. 2-甲基-1,2-丙二醇催化氧化
37. 环己醇催化氧化
( 醇氧化成醛, 醇氧化成酮)
38. 苯丙烯醛发生银镜反应
39. 乙二醛与足量新制Cu(OH)2共热
40. 甲醛与足量新制Cu(OH)2共热
41. 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工业制乙醛的方法之一)、乙醛催化氧化制乙酸
42. 乙醇使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由 色变成 色:
43.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五、还原反应(醛、酮加氢被还原为伯醇、仲)
六、加聚反应
44. 丙烯与乙烯共聚:
45.丁二烯与苯乙烯加聚制丁苯橡胶
46. 1,3-丁二烯加聚得聚1,3-丁二烯:
47. 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加聚得聚异戊二烯:
48. 乙炔加聚得聚乙炔
49.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制有机玻璃
七、缩聚反应:二元酸与二元醇、羟基酸、氨基酸、二元酸与二胺等分子间脱水生成高分子
50. 间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聚酯
51. 6-羟基己酸分子间脱水得高分子
八、其它
52. 把锌加入乙酸溶液中,离子方程式
53. 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作用:
COOH54.
HOOHOH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55. 向苯酚的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56. 把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酸性强弱顺序:羧酸>碳酸>苯酚>HCO3-(以上两部分反应为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