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来源:伴沃教育
第29卷第11期 2013年11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01.29 No.11 November.201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窦 伟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实施,河南省已由传统的农业大省逐渐向工业强省跨越。伴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河南省的比较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从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河南省工业竞争 力:重工业和化工业排名靠前,具有行业优势,产业竞争力比较强;资源依赖型工业行业排名靠前,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排名靠后,为建设工业强省,必须大力发展。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6;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3)11—0104—03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实施,作为中部地区 的一支重要力量,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上 个特点:(1)因子数量远少于原有的评价指标的数 量,能减少分析计算的工作量;(2)因子变量是通过 对原有变量的信息进行重组来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 升时期。河南省已由传统的农业大省逐渐向工业强 省跨越。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河南省的比较优势 也正在逐步显现。面对这新的挑战和机遇,认清自 身的产业优势和不足,抓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 产业加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概述 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或整体产业通过对生 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及转换,稳定、持续地生产 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提高产业竞争 力,需先对区域内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予以评价。一 般情况下,评价产业竞争力,首先要建立评价原则, 找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各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 分析,得到各个行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后进行 排序,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因 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工业产业之间的竞争力进行比 较,最终得出河南省的工业行业竞争力的现状,为政 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因子分析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1.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因子分析法是用具有代表性的较少的因子来描 述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选取的因子集中反映了原 始资料大部分的信息,具有代表性。主要有如下几 收稿日期:2013—09—01 部分信息;(3)因子之间是不相关的;(4)因子具有 定的经济意义,能反映原有的评价指标代表的经 济信息。 因子分析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一些方法确 定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如KMO检验和 Bartlett检验。(2)确定因子。因子分析法中确定因 子变量的方法主要有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 法、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其中,主成分分析 法应用较多。(3)对选取的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 (4)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构建 本文选取河南省主要工业行业的38个产业作 为研究对象进行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了解工业行业 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河南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提 供决策参考。依据产业竞争力评价原则,产业竞争 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下面各方面。 总量竞争力是产业中最直接的竞争力,其越大, 表现出该地区的经济实力越强。在实际应用中,我 们采用工业增加值(x1)和固定资产投资额(X2)这 两个指标来反映总量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产业中最现实的竞争力。市场竞 争力越强,就越能影响市场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 而支配市场的能力就越强,因此该行业占有的市场 一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编号:B075)。 作者简介:窦伟(1969一),女,河南郑州人,会计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第11期 窦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105 份额就越大,从而又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 力 】1。 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两个指标,即 产品销售率(X3)和市场占有率(X4)。计算公式 为: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现价)×100%;市场占有率(%)=某地区工业品 销售收入/全国工业品销售收入×100%。 资源配置力是指地区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 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率的能力。一 般地讲,资源配置力越强,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地区所 能争取和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使得地区工业的经 济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很高。这里,我们采用全员劳 动生产率()(5)和成本费用利润率(x6)这两个指标 来衡量地区工业资源配置力。全员劳动生产率 ( 人)=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工 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00%。 资产利用力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这 里我们用总资产贡献率(x7)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X8)来衡量。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 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金总额×100%;流 动资产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 全部流动资产平 均余额。 产业社会竞争力是产业在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造成的影响方面表现的竞争力。增强产业社会竞争 力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而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必将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 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产业社会竞争 力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数据的可 得性,我们用从业人数(X9)和利税总额(X10)来反 映地区产业社会竞争力。 三、实证分析 首先,通过先期所收集到的2012年河南省统计 年鉴和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原始材料,根据所 设定的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各 个评价指标变量的数据。 其次,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原始变量标准 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见表 1)。KMO检验的取值为0.596,这说明原始变量不 是很适合作因子分析,而Batr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 0,说明若干原始变量适合因子分析。因此我们认为 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变量中部分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卜Meye卜Olkin Measure。f s锄pl .596 Adequacy. Bartlett’S Test of Approx.Chi—Square 356.494 Sphericity df 45 Sig. .000 其次,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前3个特 征根的计算,最终得到前3个因子变量的载荷矩阵, 结果如下: 表2因子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 初始解 旋转的特征值 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 1 3.939 39.391 39.391 3.924 39.235 39.235 2 2.716 27.163 66.554 1.944 19.442 58.678 3 1.088 10.882 77.436 1.876 l8.758 77.436 4 .924 9.241 86.677 5 .527 5.266 91.943 6 .488 4.876 96.819 7 .192 1.922 98.741 8 .075 .747 99.488 9 .039 .386 99.874 1O .013 .126 100.000 备注:主成分分析法 该表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的总体 情况。该表的第7列描述了3个因子变量的累计方 差贡献率,前3个因子的总方差所占的比例为 77.436%,说明只要选择前面3个因子就能解释原 始变量的大多数信息。因此我们选择前3个因子作 为主因子。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对应的10个公共因子的原 始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经过四次的旋转后得到对应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 3)。 表3旋转后的主因子载荷矩阵 利用旋转后的竞争力主因子载荷矩阵,我们可 以来考察各主成分因子的经济含义以及各个评价指 标的数量关系。从公共因子1这列数据来看,主要 反映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数和利 税总额等方面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产业规模因子;从 公共因子2这列数据来看,主要反映了全员劳动生 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等方面的信 息,我们称之为产业效率因子;从公共因子3这列数 据来看,主要反映了市场占有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方面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市场因子。 最后,为了得到各产业的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我 们先对3个主因子载荷量进行线性化计算,然后对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 4 6 7 9 m¨ B " 加 拍 3个主成分的得分以其对累计方差的贡献率的贡献 程度为权重进行加权,从而求出38个行业的竞争力 综合得分(见表4)。以各自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 形加权求和,其线性方程为: =∑ =加 + + , 其中F (J:1,2,…38)为工业各行业的竞争力综合 得分, (i=1,2,3)为第 产业的第i个主因子的得 分权重。 表4产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及排名 排名 行业 竞争力 综合得分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680 烟草制品业 1.418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1408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O972 农副食品加工业 0.8l11 通用设备制造业 0.457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860 专用设备制造业 0.2808 食品制造业 0.2764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2254 纺织业 0.223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0.116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933 非金属矿采选业 0.0351 饮料制造业 —0.0324 医药制造业 —0.053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0686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0.0706 造纸及纸制品业 —0.072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0.0738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0748 塑料制品业 —0.1565 金属制品业 —0.1888 家具制造业 —0.198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0.230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2987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366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0.4009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4081 橡胶制品业 —0.412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5028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0.517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5675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577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650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7057 化学纤维制造业 —0.849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一1.0544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计算出河 南省工业各个行业的竞争力综合得分。按照由高到 低的顺序进行排序结果见表4。从产业的内部结构 看,河南省工业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重工业和化工业排名靠前,具有行业优势,产 业竞争力比较强 从河南省产业竞争力排名中可以看出,前10位 的产业中有7个为重工业,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其余3 个都属于传统轻型加工业,即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 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重、化工业竞争优势突出,源 于河南省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是河南原有重工业基 础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2.资源依赖型工业行业排名靠前,可持续发展 能力不足 从表4中可以看出,前10位的产业中,有5个 为资源消耗型产业,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 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说明河南 省主要有竞争力的工业产业还是集中在自然资源丰 富的领域,如煤炭、铝矿、锰矿等,而很多资源现在基 本枯竭,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强,社会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遇到很大的挑战。另外,在竞争力前1O位的 产业中,有2个为食品方面的产业,即农副产品加工 业和食品制造业。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食品工 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工业 经济极具竞争实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产业。 3.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排名靠后, 必须大力发展 从表4可见,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如通讯设 备、电子设备、精密机械等虽有所发展,但其竞争力 指数排名靠后,远远落后于重化工业和资源依赖型 行业。这说明,河南省高附加值的高新产业仍处在 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滞后,带动力不强,目前还未发 展成优势产业。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是 河南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地区还较低,不能吸 引大量优秀人才,从而缺乏高新技术人才;同时高新 产业基础薄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尽管目前各县市 都在积极兴建产业集聚区,但利用集聚效应吸引资 金与技术是需要一定时间检验的。 参考文献: [1]卢方元,曹治星.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 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3). [2]朱耀明.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 社.2000. [3]曾培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M].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1995. 【责任编辑:李维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