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189・ Nursing Research 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刘丽菊 山西省临县人民医院,山西临县033200 【摘要】:介绍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提出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增强法律意识,以防 范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士;输血;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5~0189—01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 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人 1.2.1心理护理输血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措施,在输血过 程中,应仔细观察,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加强巡视,多和病人谈一些轻松的话题,将病人的注意力 分散出来,减轻病痛和对输血的担心。 1.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监测心 率、血压、呼吸、体温、颈静脉充盈情况。观察有无局部 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肝炎病毒的经血传播,安全输血已引起 人们的广泛关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举证 责任倒置”,加之输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 因此,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2006年1月_2O09 年1月,我院共进行输血患者123例,经采取相应预防措 施,减少或避免了输血过程中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1.1输血前的预防措施 1.1.1输血前的告知输血虽然是急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 措施,但受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不可能达到 “零风险”,医务人员在给病人决定输血治疗前,应向病人 疼痛,有无输血反应,如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1.2.3输血中注意事项1.3输血后的预防措施 输入两袋血以上时,之间须输入 少量等渗盐水。输血时,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它药品。 1.3.1输血后核查输血完毕,再次核对交叉配血单、血 袋、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内容清楚齐全,是证明输注血 液来源和血液质量的直接依据,可使病人输注的每单位血 液追溯到献血者,帮助发现和解决以后出现的问题。因此, 血袋标签应从血袋上取下贴在病历中,完整而规范地 及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 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同意书》上 签字(特殊情况例外)。 1.1.2输血前的相关检测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与已填 写的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往血库,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试验。采血时不要同时采集两个人的血标本,以免发生混 保存。_2 1.3.2保存原始记录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要求,在病历中应保管的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交 叉配血报告单、病人输血前血液5项检测报告单、血袋标 签和各种输血护理记录的登记签字。输血医疗文书是病人 淆。同时还要求病人输血前必须做血液5项检测,以确定 病人输血前体内是否存在某些与输血相关的病毒。护士不 能因为人员缺编、抢救病人、急于手术或休克病人抽血难 等原因而疏漏,应该注意一旦出现输血纠纷,输血前5项 血液检测结果,可以区分责任在输血前还是在输血后。因 输血过程的原始记录,是解决输血纠纷的有力证据,其完 整性和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护士应认真书写输血 护理记录,整理并保存有关输血治疗的各项医疗文书于病 历中,不可有一丝疏忽。 2小结 此,采血护士必须在病人首次输血前采集血标本;抢救输 血,也应在抽血留样后再为病人输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 护士是输血过程的直接执行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严格输血前“三查八对”,取血时 因此,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还必须 1.1.3输血前的核对与检验科医务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 掌握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输血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 增强法律意识。在工作中,既保证完成输血治疗措施,也 要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第1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17. 的标签内容仔细核对,认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 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确认无误后同时签名。取血 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不 能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应在 室温下放置15—20分后再输入。输血前护士应详细了解受 血者的病情、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并与另一名护士再次 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 1.2输血中的预防措施 [2]方楚如.创伤性休克病人输血过程中医疗纠纷预防措施[J].家庭护 士,2008,6(6):1482. (收稿13期:2010.O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