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

来源:伴沃教育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

一、总则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是指用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工作。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劳动合同各方之间的权益、义务、责任等方面出现分歧,而引起的矛盾和争议。

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制定本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

二、调解机构的组织结构 1. 人员组成

调解机构设主任一名,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协调和管理。主任由组织指派担任,任期两年。

调解机构设若干名调解员,年满30岁,具有劳动法律专业知识,经过严格培训,取得调解员资格证书。调解员由调解机构聘任,任期三年。

2. 工作制度

调解机构按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需要,确定工作人员数量,并确保调解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

三、调解程序 1. 申请调解

劳动合同纠纷一方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向所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 受理申请

第 1 页 共 3 页

调解机构收到调解申请后,应立即受理,并通知劳动争议各方。受理调解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

3. 公告

调解机构在受理后,可以公告调解事项,征集相关证据和意见。公告的内容应准确、明确,并注明参与公告的时间和地点。公告期限为七个工作日。

4. 调解会议

调解机构应在公告期满后五个工作日内召开调解会议。会议召集人是调解机构主任或者指派的调解员。会议期间,调解机构应提供相应的调解服务和协助。

在调解会议上,调解员以公正、中立的态度,帮助双方了解彼此立场,找到双赢解决办法。调解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者人员参加会议。

5. 协议达成

若劳动争议各方在调解会议上达成协议,调解员应记录并签订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应明确双方责任和权益,并有具体的执行日期。

6. 不达成协议

若劳动争议各方在调解会议上未达成协议,调解员应依法提出解决建议,并说明理由。解决建议应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劳动争议各方。

四、调解结果的执行和监督

第 2 页 共 3 页

1. 协议执行

达成调解协议后,各方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2. 监督

调解结果的监督由调解机构负责。调解机构应定期了解调解结果的履行情况,并协助解决履行中的问题。

3. 劳动仲裁

若调解不成功,劳动争议各方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调解机构应协助申请人进行劳动仲裁的申请。

五、调解机构的权益和义务

1. 通过培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组织和开展劳动争议调解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争议解决意识。

3. 定期总结和归纳调解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4. 保护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调解工作的公平性和中立性。

六、附则

本制度由组织负责解释和修改。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