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五课一反思”教师模式-最新教育文档

来源:伴沃教育


构建“五课一反思”教师模式

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研究上。以“文本”为载体,以“课堂”为研究平台,把“教”与“研”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集体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集“研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反思”为一体的“五课一反思”文本研究活动。

“五课一反思”文本研究基本流程。

研课:教师对指定的教材进行钻研――研究文本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有关文本信息等;在个人研课的基础上,集体讨论,交流各自对文本的理解与设想。

提出研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目的。

备课: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教案。 上课:每个文本教案采用抽签的形式确定一名上课人员,因上课人员的不确定性,使得每个教师研课、备课环节中都不敢懈怠。大家都设法查找资料,准备教具、学具等。这样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教学设计的能力。

说课:被抽到上课的教师,上完课后进行说课,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理念。 评课:教师从“教师风采”“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参与”三个方面给予执教教师积极评价。“教师风采”包括角色转变,环境营造,素养展示;“三维目标落实”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参与”包括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听课教师要挖掘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并提出改正的建议。让执教老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探讨课堂教学规律。

反思:执教教师在课后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反思自己在研课、备课、上课过程中,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什么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

1 / 2

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简单的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通过“五课一反思”文本研究活动,将教师耳熟能详的新课程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师“研、说、上、评、反思”等基本功的提升。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