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2课 主 题:留心观察自然现象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贾遂民/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学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在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学会认真倾听,能用普通话交谈。
2. 教材分析: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并且在读课文过程中也能主动识字。学生有一定得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利用积累的识字方法去识字,但在书写方面间架结构掌握的不是很好。学生之前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读长句子,并且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基于阅读: 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关键词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到文本中,从读中悟情。 (三)基于口语交际: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但是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也比较差,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概、阻”等八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听说”等22个词语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三、评价任务
1.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多种方式,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词语意思,挑生造句,造句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借助创设情境,圈画、比较对比朗读,时候,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检测评价任务二达成。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1、出示法布尔资料 激趣导入 2、说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过程。激起学习 (5分钟) 兴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初读课文,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准字形,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读准字音将词语带入文本中朗读,体会词语意思带领大家(12分钟) 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一、再读课文,学生了解实验原因,概括实验目的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及课环节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8分钟) 后的资料袋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呢?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挑生回答(第一段) 二、法布尔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是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呢?(生答:捉了20只蜜蜂,跑远路,座机号,放飞蜜蜂) 三、请大家读课文2、3在文中找出以下内容,画出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他猜想的?(生回 环节二 答) 1.作者为什么在实验开始时用了“好像、大概、推测、可能” 环节四 课堂拓展(5分钟)
1.再读课文,试着结合自己平时生活,写出自己的观察和猜想,用上上边的词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