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绿化用地所占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建筑密度一区内的居住区不低于25%,其中公共绿地按居住人口规模人均不少于0.5平方米;在建筑密度二区内的居住区不低于30%,其中公共绿地按居住人口规模人均不少于0.8平方米;在建筑密度三区内的居住区不低于35%,其中公共绿地按居住人口规模人均不少于1平方米; (二)商业中心、仓储不低于20%;
(三)交通枢纽、工业企业不低于25%,其中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的工厂不低于30%,并设立宽度50米以上的防护林带;
(四)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机构、部队等单位不低于35%;
(五)园林景观道路不低于40%;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不低于30%,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不低于25%,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不低于20%。
因特殊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标准的,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可适当降低比例,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的70%,并按所缺的绿化用地面积缴纳绿化补偿费,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本地段内安排绿化建设。 日照间距
百科名片
日照间距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目录[隐藏]
计算方法 换算表
具体操作方法
计算方法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实际应用中,常将D换算成其与H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即日照系数=D/H),以便于根据不同建筑高度算出相同地区、相同条件下的建筑日照间距。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表5.0.2-2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5.0.2.2 正面间距,可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换算表
表5.0.2-2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表5.0.2-2 方位 0°~15°(含) 15°~30°(含) 折减值 1.0L 0.9L 30°~45°(含) 0.8L 45°~60°(含) 0.9L 0.95L >60°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日照间距系数是一个非常不全面的设计依据,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方法的已经改进为计算机日照分析。
(来源: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人居环境模拟实验室 )
http://caad.arch.tsinghua.edu.cn/index.php/research/25-sunshine/48-sun-shadow-analysis-background
具体操作方法
建筑日照计算简介
建筑日照计算在上世纪上半叶主要采用2类方法:
第一类:作图法,包括:正日影图、棒影图、瞬时阴影图及分时阴影叠合图(影子信封)。
第二类:模型测试,使用建筑的缩尺模型和日规仪进行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计算机绘制阴影图及日照等时线图。 直到上个世纪末,国内国内还在使用作图法,作图法十分麻烦,所以常有设计人员图省事采用日照间距系数表,日照间距系数表是规范中的推荐指标,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建筑布置严格符合日照间距系数表的测算条件的场合:沿纬向平行布置的6层条式住宅(楼高18.18米,首层窗台距室外地面1.35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71页)
日照间距系数表不能用于其它复杂的布置场合,如:1.单幢建筑物纵向长度过长的情况。2.条式与点式建筑物混合遮蔽的场合。3. 小区中存在着超高建筑物。 在建筑小区建筑总平面日照计算中,不能用多个单体建筑物的日照等时线简单线性叠加。
对于不同朝向的日照计算,我国一些城市的地方法规对太阳光线入射角度与承照墙面的夹角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用棒影图求解十分麻烦。 居住区众多点式和条式住宅混合形成的日照等时线场存在着日照等时线的摄动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用间距系数来测算日照情况存在较大误差。简单地采用从图纸上量取间距系数来制定建筑的排布和间距是极不可靠的,它可能导致失误,在方案后期发现的日照问题将给设计单位和业主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损失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日照间距系数tanh=D/(H-H1),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tanh/(H-H1); 式中: D—房屋间距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实际应用中,常将D换算成其与H的比值,即日照间距系数,以便于根据不同建筑高度算出相同地区、相同条件下的建筑日照间距。
建筑日照 百科名片
建筑日照是根据阳光直射原理和日照标准,研究日照和建筑的关系以及日照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光学中的重要课题。研究建筑日照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阳光以满足室内光环境和卫生要求,同时防止室内过热。阳光可以满足建筑采光的需求;在幼儿园、疗养院、医院的病房和住宅中,充足的直射阳光还有杀菌和促进人体健康等作用,在冬季又可提高室内气温。有的地方还可用太阳能作能源(见太阳能建筑)。 目录[隐藏]简介 计算简介 日照原理 日照调整
简介
建筑日照 daylight in building
建筑日照是根据阳光直射原理和日照标准,研究日照和建筑的关系以及日照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光学中的重要课题。研究建筑日照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阳光以满足室内光环境和卫生要求,同时防止室内过热。阳光可以满足建筑采光的需求;在幼儿园、疗养院、医院的病房等特殊场所,日照要得到更多的阳光。
建筑日照
计算日照不能依靠日照间距系数,而是应该利用经过建设部认证的程序来模拟日照状况。
日照间距系数是一个非常不全面的设计依据,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方法的已经改进为计算机日照分析。
计算简介
建筑日照计算在上世纪上半叶主要采用2类方法:
第一类:作图法,包括:正日影图、棒影图、瞬时阴影图及分时阴影叠合图(影子信封)。
第二类:模型测试,使用建筑的缩尺模型和日规仪进行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计算机绘制阴影图及日照等时线图。 直到上个世纪末,国内国内还在使用作图法,作图法十分麻烦,所以常有设计人员图省事采用日照间距系数表,日照间距系数表是规范中的推荐指标,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建筑布置严格符合日照间距系数表的测算条件的场合:沿纬向平行布置的6层条式住宅(楼高18.18米,首层窗台距室外地面1.35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71页)
建筑日照
日照间距系数表不能用于其它复杂的布置场合,如:1.单幢建筑物纵向长度过长的情况。2.条式与点式建筑物混合遮蔽的场合。3. 小区中存在着超高建筑物。
在建筑小区建筑总平面日照计算中,不能用多个单体建筑物的日照等时线简单线性叠加。
对于不同朝向的日照计算,我国一些城市的地方法规对太阳光线入射角度与承照墙面的夹角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用棒影图求解十分麻烦。 居住区众多点式和条式住宅混合形成的日照等时线场存在着日照等时线的摄动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用间距系数来测算日照情况存在较大误差。简单地采用从图纸上量取间距系数来制定建筑的排布和间距是极不可靠的,它可能导致失误,在方案后期发现的日照问题将给设计单位和业主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损失。
日照原理
建筑日照
研究建筑日照要了解研究点和周围不透明体的相对位置,研究点的阳光方向。阳光的方向用太阳高度角(θ)和太阳方位角(ɑ)来表示:太阳高度角是指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方位角是指阳光的水平投影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偏东为负,偏西为正。阳光的方向也可用直角坐标系X、Y、Z来表示(图1)。设XOY平面与水平面重合,OY轴线与正南夹角为γ,则在数值上有以下关系: 上式的实用意义为:如有平行两列建筑,其朝向角为 γ(朝向角的正负应与方位角取得一致),朝阳光方向的前列建筑物的高度为Z,要求前列建筑物不遮挡阳光直射后列建筑物,则必须使两列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大于Y。又如有一建筑朝向角为γ, 窗檐下面至窗台的高度为Z,为避免阳光直射室内,则必须使出檐的长度为上式中的Y(自墙内面计)。同时檐口向阳光投射一侧的侧面探出长度即为上式中的X。
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表示太阳位置的直角坐标数值X、Y、Z也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便于设计者掌握所设计的建筑全天或全年日照情况,常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纬度画出当地各季节典型天如冬至日、大寒日的棒影轨迹图。它是在 Z轴上截取垂直立于O点的不同单位长度的棒,并找出所研究的那一天的各个时间棒影端点的位置(X、Y),将同一长度的棒的棒影端点连成曲线(棒影端点轨迹),同时标上时间线和长度标准(图2)。画时可取朝向角γ=0,即OY轴指向正南。 建筑日照
应用棒影轨迹图可以:①根据建筑日照的要求在棒影轨迹图上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或在建筑物位置和间距确定后求出日照延续时间,各类建筑日照延续时间指标见表。②按照在一定时间内使房间的相应部分获得必要日照的原则,确定窗口大小和位置。
炎热地区民用建筑如室内气温在29℃以上,太阳辐射强度大于240千卡/米2,阳光照射深度 (由墙内表面算起)大于0.5米,阳光照射室内的时间超过1小时,为防止室内过热和直射眩光,应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如恒温恒湿室、易燃品仓库等,要另行采取防热措施。
日照调整
如果建筑物体形、朝向和间距不能满足日照要求,须进行日照调整。日照调整主要是解决室内过热和直射眩光,大体可采取遮阳和折射、扩散两种途径。为达到折射、扩散的目的,窗户玻璃常采用半透明材料,如玻璃钢、乳白玻璃等,以减小直射阳光的强度;采用断面为棱形的玻璃或玻璃砖,也可改变阳光投射方向,避免阳光直射,并可保持较高的采光效率。 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 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