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引起的环境污染、垃圾渗滤液渗漏等问题突出,已无法满足环保发展要求。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在卫生填埋、处理垃圾渗漏液基础上符合要求方可排放。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 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也在不断上升,此时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技术和设置数量也有了新的需求,部分过于老旧的填埋场以及不符合现有需求的垃圾填埋场则面临着被淘汰或者整改提升。不同城市的垃圾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城市的管理人员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需求也存在特异性,这也就导致部分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存在一些弊端或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一些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对于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的排放收集处理这方面的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物质如果不能科学处理,会对周边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必要性分析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堆积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有害气体、液体等物质会导致周边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并且引发各类生物污染,如果这些有害性污染物不能进行集中的科学处理,必然会阻碍城市生态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应用相关技术对填埋场实施有效的封场处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一来才能够尽量控制污染的扩散,对填埋场周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修复,抑制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分析 1、垃圾堆体整形技术
一般情况下,生活垃圾运输到指定填埋场之后,对填埋场实施封厂处理之前必须确保场内垃圾堆体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为此需要应用对堆体整形技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如果垃圾堆体的坡度设置或者分层密度未能达标,封场处理过程中上方覆盖物可能无法实现对于垃圾堆体的完全覆盖,或者覆盖之后出现失稳的情况,后续引发垃圾堆体坍塌。相关技术人员在封场处理之前必须要根据填埋场的地形分布、坡度设置等情况合理进行垃圾堆体整形处理。
生活垃圾堆体整形处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垃圾分层的密度控制问题,通常来说,普通生活垃圾堆体分层的压实密度要控制在800kg/m3左右,如果压实密度过大,会导致堆体分层结构之间过于密集,对其实施覆盖处理之后很容易滋生各种类型的细菌微生物,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密度过小,又会增加覆盖的难度,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此技术人员要结合填埋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垃圾分层密度。其次是垃圾堆体结构的坡度设置问题。其中坡度控制包括垃圾堆体的顶部坡度控制和当边坡度控制,顶部坡度是指垃圾堆体最上方位置和地面之间形成的坡度,该坡度比值通常来说要大于4.5%,而当边坡度比值通常要大于9%。第三,要注意控制台阶式收坡结构的边坡坡度控制,一般来说,其比值要控制在1:3左右,台阶之间的高度最大不得超过5cm,宽度要大于2cm以上。
2、垃圾渗沥液及地表水的收集处理技术
完成生活垃圾堆体整形处理之后,一方面要注意对于填埋气体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控制,与此同时还要考量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沥液体的处理问题。这些物质具有极强的污染性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收集处理技术,避免其产生严重的空气水土污染。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首先,技术人员要在垃圾堆体的坡角位置设置导排系统装置,用于排放渗沥液体,并且设置专门的导排沟,将渗沥液体引入到沟渠当中,然后在导排沟渠中安置穿孔管,穿孔管与渗沥液体的处理池相互连接,进而将液体集中收入到处理池当中,完成渗沥液的收集处理。在此期间需要注意,导排沟装置以及穿孔管装置必须应用具有防腐性质且强度较高的材料。
其次,渗沥液体收集完成之后,技术人员要对处理池中的液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处理完毕之后才能进行排放。除了垃圾填埋期间产生的渗沥液体,周边区域还会存在部分地表水,为了防止这些含有污染物的地表水渗入地下或者流出造成周边污染,也必须对地表水实施有效收集处理。技术人员要明确地表水的准确排放位置,然后在这些位置上安置排水渠,将其和外界地表水源实施隔离处理,然后完成特定区域内地表水的收集处理。 3、垃圾填埋气体收集与排放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进行封场处理之前往往会产生比较多的有害气体物质,封场之前必须完成这些气体的有效收集处理。封场处理之后,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覆盖,在此过程中垃圾还会持续发生分解反应,与此同时伴随着部分填埋气体的产生,这些气体也要及时收集处理,防止其通过垃圾覆盖层向场外持续释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填埋气体中存在甲烷等热量较高的气体物质,如果能对此类气体进行有效收集和回收利用,能够充分提升其能源利用价值。为此技术人员需要设置气体收集系统装置,在纵向防渗墙结构和垃圾覆盖层结构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然后设置导气层结构,形成有效的气体通道。这样一来,填埋气体可以在气体通道中完成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随后通过检测之后才能进行排放。如果产生的填埋气体不具备二次利用价值,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准好氧填埋处理技术使得垃圾堆体处于稳定反应状态。 4、封场覆盖技术
应用覆盖技术进行封场处理,能够借助覆盖系统避免或者尽量减少渗沥液体的进入,充分抑制臭味气体的扩散,避免大量微生物或者细菌等物质的传播。此外,该技术的应用还能充分提升垃圾堆体结构的稳定程度,对其实施环保生态修复。垃圾覆盖系统主要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首先是排气层,该层结构处于覆盖系统的结构最下层,其主要作用就是系统支撑,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该层结构需要应用具有较强透水性质的材料,例如多空沙砾材料等,排气层厚度通常要控制在0.3m左右。
其次是防渗层,这层结构处于排气层上方位置,主要作用就是避免外界雨水的渗漏,如果降雨量增多,往往会伴随大量渗沥液体的产生,增加后续液体收集处理的难度,为此必须严格控制雨水渗入量。该层结构要应用具有较强防渗密封性能且密度较高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黏土材料等。
第三是排水层,该层结构位于防渗层上方,主要功能就是对防渗层结构实施保护和缓冲,与此同时其会将上方进入的水分进行有效排放处理,防止大量雨水等物质渗入到防渗层。
第四为植被层。该层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被植被覆盖着的覆土层
结构,另一部分为植被的营养层结构,其中,覆土层结构中会设置不同种类的植被类型,根据其类型要合理设置结构层厚度。植被的营养层中会渗入雨水及地表水等物质,给植被提供水分营养,植被层能够对周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净化处理。 结语:综上所述,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填埋场处理是一种有效途径,但随着生活垃圾及有害物质的增多,该填埋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实际处理需求,甚至部分老旧填埋场出现操作不规范、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填埋场危害,垃圾填埋场采取封场技术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危害,降低渗沥液及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垃圾堆体更加稳定与安全,推动本地区垃圾填埋场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健明.简易填埋场内存量垃圾治理技术浅析[J].广州化工,2019,47(14):139-141.
[2]王旭.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浅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167-168.
[3]刘雪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5):96-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