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下期 学术・理论 现代衾誊 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上 因材施教之探讨 赵联明 徐静 燕友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 东营257061) 摘要:本文针对9O后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即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 9O后大学生的经历;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90后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 关键词:9O后大学生 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 1.引言 3.在课堂教学上的应对措施探讨 2009年是90后大学生入学元年,从9O后大学生迈人大学门槛 针对90后大学生的以上特点,在课堂教学上笔者提出以下几 的那一刻开始就受到了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多的关注。作为专 点意见,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职教师。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1)针对以上提到的第一种特点,教师应做到正确引导“9O 注重加强对9O后大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 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素 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以情动人,晓之与理,以理服人,是至关 质的教育,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不 重要的。 拘泥于刻板的生活和教育模式,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在课 堂教学上如果再运用70前的教学方式,他们势必产生抵触的心 2.总结90后大学生的几个些特点 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提出一些办法激发他们对 (1)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 学习的兴趣。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 9O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很强。 改变传统教学中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引入以学生讨 在“6+1”的家庭结构中,其他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可是到了大 论提高和自我发挥为主的课堂机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 学,尤其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过住校生活,他们很难快速的适应 式,真正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参与进来,从内心接受, 这种大学生活,不会与人相处,经常会惹得同学不高兴,自己也 为此应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上来,充 很不爽,相应的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所以适应环境是他们面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临的第一课。 根据他们头脑比较灵活的特点,引导9O后大学生创新,在大 (2)欠缺挫折经历和挫折教育 学物理实验中,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包括创新性实验和探索性 90后大学生由于出生在一个经济发达的时代,他们受到的关 实验,设计性实验是近几年实验教改中涌现出来的新的实验类 怀和爱护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代,加上在家里备受宠爱,祖辈和父 型,与常规实验相比,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更能调动学生的潜 辈在分别体验了人生的不易后,不希望他们承受任何的苦难,无 在创造性思维。通过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习惯,锻炼 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希望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物质环境。 同学们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技术能力。 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独自面对困难的经历,所,他们大多数人不 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以理服人,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 能吃苦耐劳,更缺少挫折教育。 力和广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倍感亲切,缩小 (3)对网络过分的依赖 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把学生当亲人、当朋友,教会学生做人、做 在“90后”小时候,计算机以及网络就已经兴起,他们从 事,努力培育学生成才。 小就获取了利用网络的本领,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完成老师布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丰富90后大学生的经历,弥补教 置的作业,他们离开了电脑就会感到似乎无从下手,即使一些 育的缺失。由于欠缺挫折经历和挫折教育,往往会导致缺乏耐 需要自己亲身体验生活的事情他们也要在网上搜一搜才能放 心和求胜心切。这一点也会反映在90后大学生身上,针对这种 心。 情况,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性的 (4)日益激烈的竞争让90后大学生功利行为增多 播放一些老科学家奋斗的历史,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石油类学校, 当今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由于对自身发展的渴求,让90后 组织大学生看反应老一辈石油工人奋斗历史的电视剧如《奠基 大学生从一开始对大学生活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90后的大 者》,让他们亲眼看到石油先辈们曾经的艰辛历程和老一辈科学 学新生一入学就急于打听他们所在专业的就业问题,开始考虑 家所经历的曲折的成功道路;另外,多引导、推荐学生读一些 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是就业还是考研,以及就业的去向、考研的 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通过了解前辈们科研的伟大的精神,激 方向,让人觉得他们也太现实了。现实也确实是如此,在就业 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昂扬进取的斗志。从而去体 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压力下,9O后大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 会要想取得成功必定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任何事情都不会是 因此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所有的行为都要为了就业或考研这些目 一蹴而就的。 标而服务。 (3)针对9O后大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精通,引导他们合理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77 项代教胄 对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何景梅 (沈阳工程学院技术经济系 辽宁 沈阳1 10136)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其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办学经验等原因,这类院校 在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准确定位、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 质量标准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批为地方经 济服务的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是由高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来, 通常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讲授,甚至于有些课程学校自身不能 承担,需要外聘教师,因而很难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来进行教 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线,教 学研究,师资的不足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此外新建本科院校教 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 师的平均学历低于原有本科院校教师的学历,这些教师没有本 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科教学经验,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专科教育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的提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学历提 升。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过于宽泛 (三)办学条件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后,一味的追求赶超原有的本科院校, 办学综合化,盲目的增设新专业,学生培养多元化,追求科研水 平大幅提高,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来 自专科院校,他们还没来得及对本科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就转而 忙于科研,并且其中一些研究就纯粹为了研究,对教学没起到任 何帮助作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搞科研上,又如何能 更深入的去研究教学,更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前身是专科院校,其办学条件与原有本科 院校相差较大。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房等的建设相对落后, 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最 新的实训设备,不能获取最前沿的信息,这些都阻碍了教学水平 的提高。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是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教学 质量的物质保障。 (四)没有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 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当务之急是教学,即使搞 定位。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对本科教学认识不够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还停留在专科的水平, 利用网络资源。向他们介绍一些不错的学术网站,学术论坛,让 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找到学习的乐趣,了解大千世界的奇妙。 由于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在培养方案、 科研也应为教学服务。教学型、应用型才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合的 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原有的教学质量标准 已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适 合自己的教学质量标准。为了使教师能尽快的适应教学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标准来指导教学, 关注自己,拉近师生距离,也督促他们积极做好下一次的实验,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4.结语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建立实验网站,让大学生能够在网上模拟做 实验,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可把物理教学内容 贴近生活和贴近科技前沿,这样使学生认为学习物理有趣并有 用,能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学习动机。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 “9O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 挑战,同时,这也会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它将催生一些新 鲜事物的出现,促使当今高等教育适应新的时代。因此,我们要 分为二地看待“90后”大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宽容与认同, 一网上邮件、视频等方式与教师交流、教师答疑也可通过网络进 行。即节省了时间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 (4)鼓励90后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在实践中增加社会经验 相信他们会在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的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我 和工作能力,让学生根据设备条件和各自实际情况选题或参与教 师的科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敢于接受挑战,在开放实 验室里经历挫折、失败和成功,初步感受和体会从事科学研究的 氛围,在探索未知中得到个性和潜能的升华。 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 们学习效果的重视。在物理实验中及时反馈实验成绩和教师的 评价,采用共性错误集中讲解,个别错误单独指出的方法。对 于报告撰写较好和思维活跃、分析问题角度新颖的学生重点鼓 励,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一定范围的讨论。这种做法不仅让学 们要在加倍关怀他们的同时更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他们是可 以承担历史重任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于少萍,陶文静.“90”后大一新生适应性及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O】.社会心理科学.2010,1:79—84. 【2】崔景贵.9O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U】.教育与职业, 2008.35:98—100.口 生充分认识到,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得出,教师一直都在 178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