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7-05T10:26:47.87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期上 作者: 李 强
[导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平时对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 亮点与遗憾以及瞬间的灵感进行总结分析、 学习完善的活动。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平时对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 亮点与遗憾以及瞬间的灵感进行总结分析、 学习完善的活动。教学反思, 不是简单的表面化的停留在点到为止的程度, 而是要求我们在用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 深入挖掘有利于引导学生品德和学习知识技能的因素, 需要我们在日积月累的一点一滴的研究思考中, 创造出很多方方面面优秀可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课后教学效果的反思, 以便随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 探讨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科学制定目标: 要以 “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进行分解, 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 不仅解决了 “学到什么” 和 “怎样学习” 的问题, 尤其解决了“喜欢学” 和 “主动学” 的问题。目标分解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将形成的目标群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 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 以 “他思” 取代 “我思” , 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 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 不注重反思, 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 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 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 利于及时调整, 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 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能及时,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 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 面对动态的、持续的、 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 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 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 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 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 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 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 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 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 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 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 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 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 你如何处理?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 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 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 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 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实践证明, 课中有效的反思,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 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 “教会” 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 程序去学习, 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 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 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 好用。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 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在授课过程中, 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 环节?这个 “亮点” 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
重视反思, 及时反思, 深入反思, 有效反思, 并持之以恒, 坚持反思, 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 是我们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反思, 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阅, 被修正, 被强化, 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 得到升华, 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 唯其如此, 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教师通过教学反思, 不仅可以在反思中解难, 在反思中完善, 在反思中提高, 在反思中成长, 还能为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 河北省威县侯贯学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