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苏志勇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仓 215411)
摘 要: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以人为本思想的现象,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5379(2010)01
0235
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根本转变,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放交流的日益扩大,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等都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我国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围绕“主体性、需要性、实践性、特殊性”,真正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明确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是实现学生思想解放、化解学生思想禁锢的有效途径,是解放人、塑造人的有力保证。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塑造人,就是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为基点,从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性内涵入手,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正面、健康的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的人格品质,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人。
(三)促进人格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一种人性、人格教育,它以人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积极活动中,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影响,通过自身的作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塑造人格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依据学生的意识与活动相关联的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知行转化。人的知行转化是一个无限的连续过程,每一个良性的知行转化都是人格发展中的必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的知行转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一、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重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使其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的教育与引导,并积极将所学理论内化为指导自己实践的行为动力,学生才能得到主动发展。同时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动力,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进步。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要使他们学会做人,把做事和做人教育结合起来;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又要使他们具有创新能力,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优良的综合素质,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灵魂,创新能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
*收稿日期:2009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以人为本思想的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长期
1011
作者简介:苏志勇(1971—),男,江苏苏州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36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bgjxt.swu.cn 2010年2月
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其实
效性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呈现出弱化的趋势。笔者认为主要是当前思想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还未完全贯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层次性不够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上,有时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是注重整体,忽视个体;注重普通,忽略特殊,不善于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潜在思想。对学生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时,加强公民道德、公民素质教育,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和社会化融入,使之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具备基本公民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最后才是成才教育,使之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质,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力争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实际培养教育中应将其有机融合,并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展开。
(二)开发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实际,切忌空泛,能够解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人们的思想问题总和家庭美德要求较少,特别是没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趋于理想化,对学生思想心理的特殊性、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强。
(二)教育方法的实践性与主体性不足
进行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过多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总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个体塑造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个体的发展完全从属于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只注重社会的要求,忽视甚至抹杀个人的内在需求;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性功能,忽视甚至贬抑在促进个人发展中的个体功能;只讲个人对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服从,忽视个人合理利益的满足。在思想教育中,有的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不融治,这已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一大因素。
三、完善以人为本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点放在社会和道德层面,过多强调培养继承既定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忽视人的自身价值、人格独立、个体需要,过多看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合理性价值”,忽视其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目的合理性价值”;忽视教育对象个体的差异和内心认同,导致教育对象磨灭自身个性去适应“大一统”的严格规范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这种传统模式,首先应着力于成人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健康成长、具备基本生存发展能力的人;其次要进行公民教育,在增进知识技能的同
是存在现实依据,结合实际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要真实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和趋势,实事求是地向人民群众提供能用以指导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言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道德观点。如实分析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忌夸大成就,回避不足。不断通过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大局和趋势,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历史机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历史责任感。形势政策教育要有针对性、时效性、政治性和政策性。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要制度化、经常化,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形势政策观,掌握分析政策、观察形势的科学方法,提高其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能就事论事,作简单的知识性介绍。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即看到人是主体和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人视为客体、手段和工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不断克服失误而又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通过恰当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因此,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真心实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唐益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