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假日经济利弊分析

来源:伴沃教育
经济与法 商品与质量 ・7 9 ・ 我国假日经济利弊分析 肖 东 (云南工商学院,云南 昆明 6 5 71 00) 【摘要】我国黄金周从1999年到20I4年已经走过15个年头。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 受争议,此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自1999年以来,黄金周就一直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大好时机。从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rvJ.看出“黄金周” 继续为吃、住、行、游、购、娱及众多衍生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2008年国家实施了新假日制度,不变的是仍然保留了“十一”和“春节”两 个七天的假期。虽然“黄金周”的运作还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取消之声不时有之,但“黄金周”仍然吸引人j#议。 【关键词】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 文章编号:I SSN1 006~656X(201 5)03—0079—02 “假日经济”是中国调整节假日政策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指人们利用法定节假日集中购物和集中消费的行为,从而带动供 给、带动市场并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1]假日经济是一种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的情况而逐渐形成的。近年来,为了 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减少对进出贸易和政府投资的依赖程度,政 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政策。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 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 天。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 两个双休El,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 的长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黄金周”。2008年国家实施了 新假日制度,不变的是仍然保留了“十一”和“春节”两个七 天的假期。 由于它在短期内对国内经济尤其是对市场消费的影响,社会各 界包括经济学家对其上升到“假日经济”的高度来认识。除了拉 动经济增长外,对人们休息权的尊重也是当初实行“黄金周”的 个因素。从整个人类的休息权演变来看,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一一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人81.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33.2亿元,39 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786亿元,其他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 入1204亿元。 二、黄金周带来的问题 不可否认,“黄金周”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好机 会,而且仍在扮演着“经济增长点”的角色。但是,翻看近几年来的 “黄金周”新闻,冷静思考“黄金周”的历程,从备受追捧到饱受争议, 从运动式的旅游方式到给社会造成的供给压力,从服务质量下降而造 成的大量投诉,从旅游业的盲目过度开发到对资源的破坏,【3]“黄金 周”遭遇的尴尬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黄金周”被限定于“五一”、“十一”和春节,在时间 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 使其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 平稳的发展。“黄金周”设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拉动经济 扩大消费,营造所谓的“假日经济”。现在看来,经过几个“黄 金周”,并不能达到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经 济出现不正常波动。因为,“黄金周”仅仅是改变了消费时间和 消费地点,从全年的消费总量来看,并没有得以改变。因为,消 费总量主要是由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的。例如,“黄金 周”导致消费者旅游或购物的增加,是商家利用了集中营销策略和 消费者存在一定的盲目或非理性消费造成的。十月“黄金周”,使 当月销售额大量增加,但“黄金周”过后则出现连续几个月的消 费急剧下降。由此看来,“黄金周”只是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时 间,从全年看并不见得会增加多少消费总量。 “黄金周”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适应对假日集中 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 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 周而复始地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黄金周”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 利益的情况。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一种 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 “一、黄金周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1999年“十一”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 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l亿元;2013年国庆黄金 周七天共接待游客3124.51万人次,累计门票收入16.6亿元,全国道 路水路共运送旅客6.1 5亿人次,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 8700亿元。 我们国家通过把两个双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结合,形成一个比 较长的假日时间,在此期间,人们可以得到较好地休息,或者选择出 去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 费,已经深入人心。[21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完成一次旅游活动需要借助“衣、食、 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行业的协调。由此,通过旅游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012年双节黄金周所实现的2105亿元 恰似一座桥梁,为各国国民到其它国家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途 志,但也仅是一个开始。当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改革的一个重 径。这就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交往奠定了基础。其二,通过国 要话题,即是协调知识产权与人权的关系,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际条约规定的最低限度保护原则,促使各国法律逐渐与该原则所要 国家的利益。说到底,也就是公共利益原则的有效实施问题。求的标准接轨,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确立了统一的公平合理的基 准。 注释: . 1)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民出版社1 995 笔者认为,在上述情形下,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依然存在。 (年版。第244.397页。 1995。 在新的时代,以我们熟悉的国际条约为例,保护工业产权为目的的《巴 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为目的的 《伯尔尼公约》以及首次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相联系的 《知识产权协定》等国际条约的签订,使得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也不 仅限于本国法律的保护,时代赋予了其一定范围的域外效力。但从 根本上来讲,这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所谓“域外效力”并没有突破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也仅仅是在一定的国际条约范围内对参与成员 国加以保护,因此,知识产权的“域外保护”并没有突破其地域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民出版社 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2tR- ̄1:, 1995年版.第449、7页 (2)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民出版社1 995 年版。第244。397页 参考文献: 性,但却是一步跨越式发展。 M余先予主编《冲突法》。法律 JIR- ̄1,-..1990。 知识产权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愈来愈与时俱进,其固有特征在 [2]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新的时代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解释。除了地域性的发展外,其时间性在 各国有不同的规定,为促进国家技术发展将专利保护期限缩短,专有 性被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限制等无一 例外的证明了知识产权在现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标 社1 995。 [3]余先予主编《冲突法》。法律出版 1990。 1 9 95。 [4]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人民出版社 Is]冯术杰主编《知识产权地域性的成因及发展》。 -8 0・ 商品与质量 经济与法 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 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 兴而来、败兴而归。 景点是黄金周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景点接 待能力有限,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严重超过了旅游实际容量,根 本没有质量可言。 “黄金周”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 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长假是出门旅游、探亲访友的最佳时节。开始施行高速公路免 费通行政策,今年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十分拥堵,交通事故数量有所 增加。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近 年知名景点经常被曝超容载力接待,致使游客太多拥挤不堪,很难真 正领略景区美景和文化。2013年1O月2日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 滞留事件。因不满长时间候车,部分游客围堵景区接送车辆,导致上 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滞留多个小时的游客纷纷抱怨,拥堵是管理不当 所致。而景区方面则回应称,拥堵原因是少部分游客因不听劝阻,拦 车阻碍交通。事实上,除了九寨沟,此次黄金周在北京故宫、杭州西 湖等诸多主流景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接待人数超载问题。九寨沟滞留 事件,且不论诱因为何,根源在于黄金周游人爆满所产生的巨大服务 需求导致景区接待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供需矛盾。旅游的流动带来巨大 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十一”期间更是翻倍增长,参 与到旅游活动中的全职旅游企业和兼职旅游企业在享受着巨大的旅游 利益的同时却把沉重的垃圾问题抛给了极少受益于旅游活动的目的地 社区环卫系统。 日,商家不得在法定休息日强制员工从事经营或生产活动,否则要 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即使提供购物的服务性行业也必须到劳动管 理部门登记申报,并支付比平时高出好几倍的工资。由于这样一些 原因,你可以看到西方的景象是在法定休息日里商店“门可罗 雀”,厂房内“鸦雀无声”。“休息”通过法律得到强制保障。 (二)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时效性,假日经济也具有时效性,发 展到一定阶段时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黄金周”这种经济活动的收 益小于所付出的代价,因此,“黄金周”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以解决 目前存在的负面影响。执行带薪休假和轮休制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 法之一。【5】 五、严格执行带薪休假是解决黄金周问题的根本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经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 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职工累计工 作已满1年不满1O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O年不满2O年的,年 休假10天;已满2O年的,年休假1 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 日不计人年休假的假期。然而,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却呈 现明显的“旱涝不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对3913人调查的结果显示,所在 单位实行带薪休假的受访者不足半数(40.6%),50.4%的人表示所在单 位不实行带薪休假。具体单位性质上,74.3%的人认为私企带薪休 假实行情况最差,其次为个体工商户(60.1%)。 几年来,国企带薪休假制度逐渐落实,执行方式也越来越灵活 多样,满足了员工的不同休假需求。外企带薪休假制度更为规范,不 三、中外休假制度比较 仅工资奖金照拿不误,而且休假时间也相对较长。但是,占比更多的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如 私营企业职工和派遣工,多数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待遇。一些行业劳动 欧美国家一般多是在年底前的圣诞节,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春节 力结构性过剩比较突出,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常常处于弱势,不仅带 前后,日本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左右。[41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一年之内集 薪休假成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未休年假的3倍工资补偿也难以兑 中全体国民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周假,更少有国家通过政府发布通知将 现。[ ] 假期间的两个周末上移下错,来将三天的假期延长成七天的长周假。这 再与国外比较,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更加“捉襟见肘”。 些国家如遇一年一次的两三天以上的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或政府部门 前不久,国外某机构以被调查国家和地区“一周工作5天并有 自行决定自己单位是否要将周末上移下错,而不是一个政府统一的全 l0年工龄”的企业员工为样本,得出一份各国“带薪假期”时间 国性的行为,如欧美国家一年一度最长的全公众的圣诞节假期,一般 长短的排行榜:排名榜首的巴西 “带薪假期”为41天,包括国 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调休多少个假日。国际上很少有一周 家法定带薪假目为11天、带薪年假为3O天。美国带薪年假】5天、 之内全国都不上班,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关门,而且一年 国家法定带薪假日10天,共25天。而中国职工每年带薪年假为10 之内重复三次全国上下统统放假的状况。 天、国家法定带薪假日11天,全年共21天,是上榜国家和地区中 中国采用的是阳历制,每周休息两天,这和世界上大多国家是接 “带薪假期”时间最短的。 轨的。中国的大中小学的假期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也是基本接轨的,每 带薪假日旅游的分时分地性可对假日旅游热潮起到分流作用,调 年分为寒暑假,一般冬天一次,夏天一次。另外就是两个周末在全国 节旅游目的地淡、旺季差别,缓解假日旅游经济的负面影响。我 范围内人为调休的做法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习惯的。实际操作上,在 国假日旅游表现出客源过于集中,分时、分地带薪休假旅游模式是 国内的许多机关企业,甚至外企,都将七日的长假放到了九天,甚至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员工旅游的时 十天,因为长假过完要接着在调出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上班,对很多和 间。假日旅游经济构成多数为“家庭型”、“亲朋型”,而带薪 国际企业接轨的企业来说无事可干,因为国外公司都不上班,股市也 旅游恰好可以带家人、朋友一起旅游的条件,可以满足那些需要在 不上班,很多合作伙伴也不上班,所以很多企业索性将应该上班的周 假日期间带亲人出去旅游的愿望在带薪旅游中得到解决。带薪休假 六和周日也和长假一块休了。所以说,三天的假,变成了七天的连休 旅游模式将是调控假日旅游负面影响的重要对策之一。 假,很多又变成了九天的假,一前一后,整个各行各业有差不多十多 假日经济的兴起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 天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和运转。 遇,开创了各大产业的巨大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直接挑 另外一方面,五月和十月的黄金时间休假太长,也会影响其他 战。在此次假日经济调研中,游客频繁反应假日旅游中存在的各种 时间的正常工作。现在,中国的五月上旬和十月上旬可以说在全国 问题。因此对于假日经济,应当扬长避短,政府和市场要对其积 范围内不能安排任何正常的工作,很多工作会挤压到其他的月份。 极地加以引导和规划,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快 如国际上一般是一夏天的长假完了后和学校开学后,九、十月份是 速发展。 最忙的季节,全世界各行各业又都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然而,由 于中国在十月份有十多天无法正常安排工作,会议,访问等,使 参考文献: 得很多工作都安排到了九月份或其他时间。假期多是件好事,但假 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M],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2月第一版 期安排太密很多时候也不利于人工作和休假的节奏和规律。 四、重新思考“黄金周”定位 [2]刘伟、朱玉槐,旅游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年9月第二.J甄。 -(一)化解“黄金周”的矛盾,还应该重新思考“黄金周” L3]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的功能定位。我认为,不应把“假日”和“经济”刻意捆绑,  ̄--3月第一版。 这是因为,“假日”和“经济”本身就是矛盾的,假日就应该 “休息”和“娱乐”,不应该鼓励利用假日去做集中、运动式的 旅游或经济活动。在我国,“黄金周”使一部分人得到了休息的 权利,但也使许多人(包括各类服务人员如店员、宾馆服务人员、 【4J仇保兴。我国旅游黄金周假日经济利弊分析,2008年 奢醐。 L5J沈亚梅,分析中 ̄rll&日经济的兴起。南京信息工程大 学学报。2012年第五期。 导游及警察等)围绕着“黄金周”而加班加点。发达国家从来也 没有什么“黄金周”之类或“假日经济”的说法。在法定休息 I 6 l陈实。带薪休I1 ̄'1f41度落实情况调查:旱涝不均私企情况 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