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
时间:第十周 星期一 第六节课 班级:六年级二班 授课:刘赐文
教材内容 本课学习目标 花样跳短绳:用不同的方法跳绳 1.初次学习跳短绳,使90%左右学生了解花样跳绳,基本掌握一到两种跳绳的技巧,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2.通过示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模仿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在课程中比例。 3.培养其身体的协调性,了解对跳绳身体的好处。 4.养成自主学习、共同合作的协作意识以及自觉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 教重点:提高单摇的技术动作,学会并步材单步跳短绳,能连续跳多次。 重难难点:手脚协调配合 点 本 运动参与 学 情 课V 运动技能 重本班共有37名点 学生其中男生20身体素质 领人、女生17人。V 域 心理健康 整体身体素质较社会适应 时间 差。 组织形式 场地布置 结构 开 始 部 分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措施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向教师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安排见习生 5、检查服装 6、宣布课的内容,让学生有自己努力的目标 ①、了解跳绳对身体的好处:教师引导学生想跳绳对身体的多种好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跳绳对心脏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血液获得更多的氧气,使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 ②、不可忽略前脚掌:起跳和落地是前脚掌的“任务”,因为脚后跟着地,时间长了会产生很多隐患——大脑、脚踝和脊柱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膝盖应微微弯曲,缓和膝盖、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 预计问题与解决 预计问题: 个别的同学 4 未在铃声停时集合完毕 处理方法: 教师语言提示并做好登记,必要时课外进行单独训练 ○○○○○○○ ○○○○○○○ △△△△△△△△△△△△△△ ▲ (图1) 要求:快、静、齐。 准 1、热身跑(多种跑3圈) 备2、健美操(踏点步、交叉步、V字步、开合跳)4×8 7 部3、徒手操: ①伸展运动 ②腹背运动 ③体转运动 分 ④弓步压腿 ⑤活动踝关节和碗关节 4×8拍 基 本 一:看看我们班的孩子们有多少种跳绳的方法 1、 情景导入,你会用什么方法跳绳,学生自由展示。 2、 了解其他学生都用了什么方法,要求其他的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全用了多少种方法跳绳。 3、 优秀选手展示,其他的孩子仔细观察学习:手和脚的协调配合。 预计问题:少数同学子积极性不够 处理方法:教师深情并貌激情引导 预计问题: 学生观察时注意力不够。 处理方法: 口头提醒注意力不够的同学,能自我约束, 四 列 横 队 体 操 队 形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四 列 横 队 体 操 队 形 注意:跳绳打到傍边的同学 4 部 分 结束部分 场地器材 二、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跳绳 (1)尝试同步双脚跳 1、优秀生展示同步双脚跳 4 预计问题: 可能少数同学不能完成动作。 体 操 队 形 散 开 2、学生尝试性练习 教师巡视 3、教师讲解,纠错,双脚并拢,前脚掌站立。甩动一次 跳跃一次。 注意手脚的协调行动。 4、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尝试单腿轮换跳绳(学法同前) 4 把重心放在起跳脚上,另一只脚悬空,手的动作不变,绳 子从跳动的脚下滑过。一只脚跳累了换另一只。 (3)尝试逆向跳(学法同前) 4 如果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跳法,不妨教他逆向跳——绳垂 在身体的前面,双手由前向后摇绳,其他动作不变。 (4)尝试双臂交叉跳(学法同前) 2 先做跳绳准备运动,然后双臂交叉跳绳。当绳子在空中时, 交叉双臂,当跳过交叉的绳子之后,双臂反向恢复原状。 (5)行进跳 分组比赛(学法同前)队形如图3 4 跳一下往前进一步,类似于跑跳 方法:行进跳绕过本组前面的标志后回来和下一个同学接 力(一组一条跳绳),先完者为胜。 三:同学们总结自己的收获 3 1、谈谈尝试的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从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收获两个方面谈。 1、 根据交流的心得 分组进行练习,互帮互学,重点协调 手和脚的配合,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分组PK看谁跳的多。每组出一名孩子。 a、教师提示学生PK的规则,且告诉学生很累 b、语言激励让其勇敢 c、要求: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加油鼓励 放松小结 1、 教师带领学生放松完成:让我们荡起双桨 4 2、 小结本次课的得失,表扬优秀孩子,肯定收获。 3、 收还器材 4、 师生再见 每人一根跳绳 (37根) △△ ○○ 处理方法: △△ ○○
教师激励不△△ ▲ ○○ 能完成的同学,△△ ○○ 仔细观察,认真 △△ ○○ 练习。大胆向会 (图2) 的小朋友请教。 散点: 预计问题: 选择位置不够开 处理方法: 师引导重视安全,注意队列散开。 预计问题:部分同学小结不主动 处理方法:评价调动 表扬引导 要求:愉快放松 注意前后左右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队列如图2 队形如图1 负平均心率 荷预练习密度 140次/分 50% 中偏上 计 心理负荷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负160 本课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发展全体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荷140 曲120 线100 设计思路
预80 计 0 10 20 30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