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管见

来源:伴沃教育
第23卷 第7期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9年7月 V01.23 No.7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JuI.2009 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管见 张志超,任 海,李红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组织应及时转变观念,从过去只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转变到开展团的日常工作和促 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把 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并重,并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一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 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制定规划和具体措施,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 学校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 业难已成为学生、家庭、社会、政府关注的焦点。因此,如 2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 何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顺利 自身优势 择业就业,成为当前高校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服务党政 高校团组织作为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服 大局的重要任务。 务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为:第一,学 校党政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为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给予 1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力的支持;第二,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覆盖范围广 泛,组织结构清晰,联系社会紧密;直接负责指导学生会、 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 研究生会、学生科协及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工作,联系 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全社会的 青年学生也最紧密;第三,建立了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 安宁稳定。高校团组织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做好服 学技术、艺术训练、文化体育等活动阵地;拥有如大学生活 务工作,就是为青年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既是实践党的 动中心、墙报、团讯等丰富的活动和宣传阵地;第四,对青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贯彻“三个代表” 年学生具有明确的教育引导职能,具备优良的传统和丰富 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其次,作为党的助手和 的教育资源,在拓展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第二课堂工作中占 后备军,促进大学生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可以 主导地位等。上述优势决定了团组织一定能够在大学毕 不断增强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把广大大学 业生就业创业这项系统工程中理该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生团结到党的周围,从而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实现共青团事业的稳步发展。再次,高校团组织必须紧紧 3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 围绕学校党政的工作中心,始终把团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 业的作用 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 作用,为学校分忧解难。第四,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3.1合理定位,积极探索,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是当前高校团组织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团 对大学生的就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87.97%的非毕 收稿日期:2009—02—26 作者简介:张志超(1981一),河北廊坊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研究。 张志超,等: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管见 181 业生和8O.5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比较 力 5 J。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大学生实现“校园人”向“社会 重要”或“很重要”¨j。但从另一项“您认为学校职业指导 人”转型的主要方式。高校团组织可以依托社会实践活动 在就业过程中对您有何帮助”的调查显示,有高达39.3%的 的开展,将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实践 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是办理各种手续,26.4%的人认为是开 能力的有效平台,把社会实践基地逐渐建设成为大学生的 展了一些就业咨询,23.5%的人认为是牵线搭桥、提供信 实习和就业基地,拓展校区、校地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要 息 J。由此看来,高校传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择业 广泛开展各种主体鲜明、具有特色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需求相对滞后,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技能和适 在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地区政府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发 应能力的培养等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必 挥大学生在科技攻关、企业帮扶、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中 须在观念重构、内容覆盖和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思考、大 作用。 胆探索,要从当前单一的事务性工作拓展到包括职业规划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意 设计、综合能力提升和毕业指导服务等多个层面的工作。 识。高校团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 作为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和团学组织 技创新素质的有效形式。高校团组织要根据职业能力需 等各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切实成效。高校 求为导向,开发设计各种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提升大 共青团组织要从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指导的角度,从服 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创业的能力。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 务青年学生和服务学校大局的高度,重新定位自身在大学 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导大学生培养创新 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中的角色,重新认识自身在大学生就业 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有条件的高校团组织要积极与大学 过程中的功能发挥。要着眼于整个大学期间,发挥自身优 科技园区、高科技园区合作,不仅要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 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供全程性的就业创业服 能力培养和竞赛活动的层面,而且要在引导大学生开展团 务和指导。如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指导工作中可利 队创业实践、进行科技项目的转化等实际运作层面取得成 用自身优势通过开展青年人才论坛、就业形势分析、人力 效,为今后就业和创业奠定牢固的能力基础和心理基础。 资源咨询会、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示范引导和事实说明。 3.3发挥组织、资源优势。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服务工作 还可组织开展诸如“大学生创业者风采报告会”等活动,通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和对职业的 过优秀典型示范,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和迎难而上 科学规划。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明 的勇气,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确,不会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大学生活与学习安排,规 3.2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 划未来工作与人生发展。为此,高校团组织应在原来开展 竞争能力 职业生涯导航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 据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 指导工作,让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接受和获得全程性和针 看重的素质排序前4位为: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23%)、道 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 德修养(16%)和团队精神(12%)‘3 J。因此,全面提升大学 首先,可以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合作,成立大学生 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是解 职业规划指导的专业机构【6】。机构一般由现代人力资源 决就业问题的内在根本途径。为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以 开发专家、校外专业机构人员组成,还可以聘请各行各业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统揽全局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校园文 优秀的管理者和技术型青年专家。同时,机构中还要建立 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努力促进大学生 大学生职业设计指导数据库,为机构中的专家指导大学生 综合素质特别是非智力能力的提高。 进行职业设计提供平台。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大学生 1)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 职业规划设计提供组织依托和科学保证。其次,要采用科 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用人单位都对应聘大学 学方法帮助大学生制定规划 J。高校团组织要通过所成 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但 立的专业机构和数据库帮助大学生分析职业环境,如对当 与此相反的确是如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前人力资源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特别为大学生个人 却成为不少学子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一项校园人际关系 感兴趣的职业领域、职业特性和职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大调查显示,58%的人感觉同学间的感情温暖一般,感觉温 分析自身情况,如利用人力资源和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软 暖的只有28%,觉得压力大的占18.5%[引。高校共青团组 件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个人意 织多年来所主导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 愿、能力倾向、个性气质等,进行分析测试,从而确定职业 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要通过组织健康丰富的第二 范围,锁定职业目标。第三,要开展广泛的职业规划涉及 课堂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与校内外师生之间、社会各类群 指导和实践活动。依托职业规划设计机构,高校共青团组 体及个体之间广泛交流与联系,在活动中使他们逐渐改变 织要大力开展各种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 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懂得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和思维习 立“人生规划”的理念。引导他们学会规划自己大学四年 惯,承认差异、允许差异,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大学生人际 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要着重突出“经营”和“管理”的思 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 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让大学生学会“经营”大学青 2)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 春时光,“管理”未来人生发展,确定职业坐标和发展矢量, 182 在社会分工谱线中实现合理定位。 重庆工学院学报 橱窗、团委网络等宣传阵地,配合就业指导部门,对一些招 聘信息、就业政策和就业过程中的新规定等给予广泛宣 3.4完善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1)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88。高校团组 _织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联系青年 紧密的优势,与校外各级、各类团组织,特别是企业团组织 加强联系,要积极联系并争取得到地方团组织的支持,充 分利用当地青年企业家协会,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 传_1 。共青团组织也可以通过组织讲坛、专题讲座和说明 会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咨询,为大学生处理就业 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经验交流。通过联合宣传,让大学 生对就业中的各种规定充分了解,提高解决就业中出现的 各种问题的能力。 生,并在团属网站上建立就业信息网,将毕业生的基本情 况、各种资料等信息放在网上,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数 据库,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要主动做好毕业生 信息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工作,及时总结调查 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帮助大学生了解本校历届毕业生的 就业情况,科学预测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形势。同时要努 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将有潜在就业机会的实践 基地逐渐建设成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促成优秀学生与 实习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为有就业愿望而暂未能就业的 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提供预备就业岗位,不失时机 地将就业实习基地转变为实际就业渠道。 2)积极扶持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_9J。高校共 青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等为载体,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培养、训练学生的 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的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大学 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要 继续办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 业计划竞赛,帮助获奖的大学生向社会推荐优秀作品并申请 专利,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帮助大学生发挥知 识优势,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机会和奠定基础。联系兄弟学校 和地方团组织,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 供政策、资金和场地支持。 3)建立协调机制,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政策宣传工 作_1。。。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合作,相互协 调,共同形成协同效应和聚集力量,营造全校都关心大学 生就业服务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当前大学生就业服务工 作的新发展。高校团组织要发挥团报团刊、广播台、海报 参考文献: [1]魏有兴,黄林楠,蒋菊.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2. [2] 刘晓娜.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探 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4(4):18—22. [3] 王庆环.大学校与”人际交往”现状调查[N].中国青 年报,2008一O1—18(5). [4] 张飞燕.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思考[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41—44. [5] 张惠元,郭普庆.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 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6):95—97 [6]董海军.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J].才智,20o9(3):254 [7] 刘吕高.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J].新西部,20o9(2):85 [8] 朱晓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J].人民政坛, 2009(1):41 [9] 庄晨忠,陈少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5):41—42. [1O]连城.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J]. 教育探索,2oo9(3):134—135. [11]范星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边际递减效应”探析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57. (责任编辑范义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