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来源:伴沃教育


三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执教者:尉英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 :

1、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2、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乘数变化,积也发生变化,并引导学生找到变化规律。

3、 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由巩固练习→变式训练→解决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学准备 : 课件、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 :

一、 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出口算过程。

500×4= 6×70=

通过回答,明确: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二、 找出规律,归纳方法

1.课件出示:算一算,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5×1=

5×10=

50×10=

学生独立计算,口答汇报结果。

师: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或 50×10=5×(10×10 )=5×100 =100×5 =500

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共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

4、练习: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6×3= 15×4= 18×2=

学生写算式,计算并汇报。

5、根据16×3=48,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6×30= 160×3=

160×30= 16×300=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完成31页第1题、2题。

2、书上第31页3、4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第31页练一练第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1= 3×2 = 12×4=

5×10= 3×20= 12×40=

50×10= 3 0×20= 120×40=

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共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