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来源:伴沃教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知识讲解

读某区域图,回忆下列知识。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图中表示山区聚落的是a,表示平原地区聚落的是b。(填“a”或“b”)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

限制因素 线路形态 工程造价

(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上,密度小。 (2)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密度较小。 (3)平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上,密度大。 二、考点分析

考向一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1 / 8

平原 较少 呈网状分布 较低 山区 较多 呈“之”字形,线路曲折 较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阴坡为北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

考向二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2~3题。

2.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多断崖、深谷 C.多高山、陡坡

B.多石灰岩溶洞 D.多角峰、U形谷

3.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答案 2.AC 3.CD

解析 第2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桥隧是克服的哪一种不利条件。一般情况下,修路遇到深谷时要建桥梁,遇到陡坡、高山时要打隧道。雅西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多断崖、深谷、高山和陡坡。第3题,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冰川活动和冻土的分布,从材料中看,该区主要是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等不利条件,这些条件加上川西地区多暴雨,特别容易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跟踪训练

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据此回答1—2题。

B.减轻冻土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2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

2.上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及廊桥位置。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 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 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4题。

3.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4.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下面左图为某古镇分布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3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河流在ac处形成曲流的主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

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7.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C.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4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 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 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11.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 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 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 二、综合题

12.该苏门答腊岛位置和山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3)当地计划沿海岸线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路线建设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摩天大楼”。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下图示意希巴姆古城位置及土木大楼景观。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希巴姆古城选址的依据。

5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说明希巴姆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的原因。

【答案】1.C 2.A

【解析】1.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可知,闽浙山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故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的海拔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冲击;甲处桥梁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坚固。故选A。 【答案】3.D 4.A

【解析】3.从图中可知甲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为减小坡度,修路时多呈“之”字型。故选D。

4.A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风景优美,适合建聚落和疗养城市。故选A。 【答案】5.B 6.C 7.B

【解析】5.读图,河流在ac处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形成曲流主要受离心力作用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①错;古镇靠近河流取水方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便于农耕,②对;河岸d是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夏季降水多,河流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③对;河岸c位于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且靠近湖泊,土层含水量大,易被水流侵蚀,所以c岸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d,④对;河岸a、d为凸岸,d附近有湖泊,a处没有湖泊,在洪水期a不易决堤,⑤错。故选B。

6.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不用考虑等高线因素,A错;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不用考虑防寒,B错;古镇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与我国的冬夏季风风向一致,主要是为了通风散热,C对;街道走向与河流流向关系不大,D错。故选C。 7.新城布局在a处,会破坏古镇的原有风貌,A错;布局在c、d处,会影响湖泊生态环境和景观,C、D错;所以新城建在b处,凹岸水流湍急,水深,适合发展港口运输,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不影响古镇的环境,B对。故选B。 【答案】8.A 9.D 【解析】

8.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①河段河流落差大,河道较窄,说明其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速较快,图中甲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易受流水侵蚀,不宜建房,A正确;乙地位于凸岸,堆积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是水冲地;②河段河段。河道较宽,河流落差小,说河流位于河流下游,水流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以流水沉积为主。故选A。

9.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①②河流没有结冰期;①河段夏季降水多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①河段流向为自西向东 ,②河

6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段流向无法判断;有上题分析可知,①河段位于上游落差大,流速大,沉积物半径比河段较大。D正确。

【答案】10.D 11.D

【解析】10.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故选D。

11.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聚集的中间位置。故选D。

12.【答案】(1)地势特征:西南高,东北低(或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理由:河流从西南向东北流,注入海洋。

(2)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或:沿海、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沿海沿河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沿河流地区水源充足。 (3)有利:沿海地区地形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差。

【解析】(1)描述地形特征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②地势特征,即哪里高哪里低。地势高低主要依据等高线和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学科~网

(2)参考左图图例可知,图中聚落在西南沿海,此外在该岛的中部河流沿岸也有聚落的分布。故该地聚落的分布特点是: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聚落分布的原因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经济有关,这些地区从地形来分析位于沿海;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海、沿河交通便利。

(3)影响交通的自然条件要从地形、地质、气候来分析。而自然条件对铁路影响的评价要从有利与不利方面来评价。图中甲乙之间若修建铁路线,刚好在东北沿海地带,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为其修建的有利条件;但该地段经过了河流和沼泽地,而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线附近,多火山、地震,地质灾害频繁。故该区域修建铁路的不利条件是: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13.【答案】(1)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远离沙漠腹地。 (2)墙厚:隔热降温。窗小:抵御风沙。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解析】

(1)古城选址多考虑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河流或水源,自然灾害等因素。从图中信息可知古城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位于热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古城所在地远离沙漠腹地,邻近海洋,降水较多适合人类生存。

(2)题干中主要提到的是民居的特点,任何地点的人文环境都有当地自然环境的烙印,此题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从气候、风沙、大气运动等方面进行。该地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古

7 / 8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墙厚,有利于隔热降温。建筑窗小,有利于抵御风沙。窗子分排上下两层,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