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秦皇汉武》导学案

来源:伴沃教育
《秦皇汉武》导学案

——第三单元复习课(一)

一、复习目标

1、 了解秦始皇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知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评价秦始皇。 3、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情况。

4、 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自主复习一】

1、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 先后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于 年,都城 。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表格一) 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3、秦朝暴政的表现: 、 、 。 4、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地点是 。结果:失败。意义: 。 【巩固提高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二: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的“朝代循环”模式……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 ——蒋永清《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阻滞与转机》

(1)依据材料一,列举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种‘一脉相承’的体制”是指什么制度?

(3)小组讨论:这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巩固提高二】 阅读材料: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谭嗣同: “历代皆行秦政制。” ------ 毛泽东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晋朝人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 请思考:

(1) 以上材料中对秦始皇的评价有哪几种观点?

(2)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3)小组讨论:运用这些原则对秦始皇进行评价。

【自主复习二】

汉武帝巩固统治、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表格二)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巩固提高三】

阅读材料,讨论以下问题:

2

措施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汉武帝采纳该主张的目的是什么?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做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不同效果?

【复习反馈】

1、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 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存在的情况错误的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统一文字的措施。该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中央政令的传达 B.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C.确保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括( )

A.战乱频仍 B.徭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赋税沉重

6、“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3

D.有利于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7、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 8、读图并回答问题:

燕 燕

齐 赵

卫 齐 晋

鲁 魏 秦

周 宋 秦 周

楚 吴 越

A B

西

C D

1、 请说出A、B、C、D四幅地图的名称。

2、 从地图A、B到地图C、D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怎样的趋势?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