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
是
A.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CS2分子的球棍模型:
C.醛基的电子式:
D.甲酸苯甲酯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D 略
2. T℃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A、B、C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Ⅰ)所示。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时间关系如下图(Ⅱ)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2 min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B.在反应达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在反应达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D.在T℃时,若A的浓度减少了1 mol/L,则B的浓度会减少3 mol/L,C的浓度会增加2
mol/L 参考答案: D
略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MnO-2-4、SO4、K+
、Fe
2+
B.pH=1的溶液中:NH+
+
2-3+
4、Na、SO4、Fe
C.含有大量AlO-
+
3+
-
-
2的溶液中:K、Al、Br、HCO3
D.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4
mol·L-1
的溶液中:HCO-+
-2+
3、NH4、Cl、Ca 参考答案: B
A中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有MnO-2+
-
3+
-
4、Fe;C中 AlO2和Al、HCO3不能共存;D中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4
mol·L-1
的溶液中,可能是酸或碱,HCO-3均不能存在。
4. 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H2SO4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参考答案:
B
5.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C.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 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参考答案: D 略
6. 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
生成Na2O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生成SO2,故D项错误。
7. 已知:HNCO(异氰酸,其结构是H-N=C=O)能和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 B. 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C.每生成1mol H2O转移6mol电子 D. CO2是氧化产物
参考答案: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B2 B3
【答案解析】D 解析:由结构式H-N=C=O知HNCO中H为+1价,N为-3价,C为+4价,O为-2价,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方程式为8HNCO+6NO2=7N2+8CO2+4H2O,则 A.HNCO中N为-3价,反应后N为0价,则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故A正确; B.NO2中N为+4价,反应后N为0价,则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故B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4mol水转移24mol电子,则每生成1mol H2O转移6mol电子,故C正确;
D.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利用HCNO的结构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8. 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参考答案: A
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正确,因为
,
与
反应生成
,
与
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
,故B错;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
,故C错;因为
新制氯水中含有
,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
10. 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100 nm的颗粒Y(化合物),反应原理为: 3Fe2+
+ 2S2-
2O3+ O2 + aOH-== Y+S4O2-
6+ 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4 B.将Y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C.每有3 mol Fe2+
参加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5 mol D.S2O2-3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事实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无关的是( ) A.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溴水,溶液变蓝 B.NaOH、Mg(OH)2、Al(OH)3的碱性依次减弱
C.金属钠燃烧呈现黄色火焰,金属钾燃烧呈现紫色火焰 D.F2和H2暗处化合爆炸,而Cl2和H2化合需光照或点燃
参考答案:
C
1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 B. 尿毒症患者做“血透”是利用胶体的性质 C. “84”消毒液与双氧水杀死流感病毒的原理不同 D. 铝比铁活泼,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用
参考答案:
B
A、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故A错误;B.血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用透析的手段净化尿毒症患者的血液是利用了胶体的性质,故B正确;C.“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和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流感病毒,原理相同,故C错误;D.Al表面的氧化膜为致密的结构,铝制品更耐腐蚀,而铁制品比铝制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则铁制品腐蚀严重,故D错误;故选B。
1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氯水的标签上应标注: B.O2﹣
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BeCl2的电子式:
参考答案:
B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化学试剂的分类. 【分析】A.氯水是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应该标氧化剂或腐蚀品;
B.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总数为10; C.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官能团结构; D.BeCl2中,Be原子最外层含有2个电子.
【解答】解:A.氯水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标签上应标注和
,故A错
误;
B.O2﹣的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 D.BeCl2分子中,Be原子的最外层只含有2个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4.
参考答案: D 略
15. (双选)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NaCl溶液先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后滴加少量NaI溶说明Ksp(AgI)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参考答案: (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本题为一综合考查物质的制备、除杂、检验,仪器的连接等内容的综合实验题。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气通过A中焦炭产生CO、H2、CO2、H2O(g)等气体,首先经过NaOH溶液除去CO2(避免干扰CO的检验),再通过浓H2SO4除去水蒸气,排除了对H2检验的干扰,再通过盛有足量CuO的B管发生反应H2+CuO Cu+H2O,CO+CuO Cu+CO2,再将产生的气 体通过盛有CuSO4的干燥管C,可由白色粉末变蓝确定含H2,最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CO;由洗气装置长进短出,干燥管装置大进小出不难确定其接口顺序。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7分)常温下Cu能与Fe3+反应:Cu+2Fe3+===Cu2++2Fe2+。现取Cu与Fe2O3的混合物26.4 g与1 L 1 mol·L - 1 的H2SO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 (1)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3+的浓度为0.05 mol·L- 1(溶液体积仍可视为1 L),则原固体混合物中Cu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不考虑盐类的水解)? (2)若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随x值变化,反应所消耗H2SO4的量也发生变化。要使固体完全溶解,且所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最少,x值应为 。 参考答案: (7分)解:(1)Fe2O3+6H+===2Fe3++3H2O Cu+2Fe3+===Cu2++2Fe2+ 由于溶液中有Fe3+为0.05mol,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设:Cu为x mol,则Fe2O3为(2x+0.05)÷2=(x+0.025)mol (1分) 64x+160(x+0.025)=26.4 g 求得:x=0.1 mol (2分) mCu=64×0.1=6.4 g c(H+)=(1×2-0.125×2×3)÷1=1.25 mol·L- 1 (1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Fe2O3越多则消耗硫酸越多,满足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消耗最少。 (2分) 即:n(Cu)∶n(Fe2O3)=1∶1 x=0.5 (1分) 略 18. (9分)(1)肼(N2H4)和NO2是一种双组分火箭推进剂。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g),已知8g气体肼在上述反应中放出142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2)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又知H2O(l)H2O(g);△H=+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参考答案: (9分)(1)2N2H4(g)+2NO2(g)=3N2(g)+4H2O(g);△H=-1136kJ/mol (2)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1016.5kJ(每空3分) 略 19. 加热某一硝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和硝酸银的混合物110.2g,使之完全分解,得到固体残渣48.4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1.68L (S. T. P.)。求原混合物中硝酸铜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 设硝酸铜结晶水合物为Cu(NO3)2·nH2O,其物质的量为x,AgNO3的物质的量为y 2Cu(NO3)2·nH2O→2CuO+ 4NO2↑ + O2↑ 4NO2+O2+2H2O→4HNO3 2 2 4 1 4 1 x x 2x 0.5x 2x 0.5x 2AgNO3→2Ag+2NO2↑+O2↑ 4NO2+O2+2H2O→4HNO3 2 2 2 1 4 1 y y y 0.5y y 0.25y 由以上方程式可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且为0.25y,0.25y=1.68/22.4 y=0.3mol 氧化铜与银的质量=48.4g,即有80x+108y=48.4,得x=0.2mol 原混合物中结晶水的质量=110.2-(0.2*188+0.3*170)=21.6g,n(H2O)=21.6/18=1.2mol 则硝酸铜结晶水合物中n[Cu(NO3)2]:n(H2O)=0.2:1.2=1:6 所以硝酸铜结晶水合物为Cu(NO3)2·6H2O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