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朱光潜谈修养

来源:伴沃教育
一、青年厄运悲惨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现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追求——彷徨——堕落

二、极简单的往往是正途大道,因为易为人所忽略,也往往最不易实现。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幸福的世界里决没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懒惰者的地位。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 三、谈立志

1.从前的青年人病在志气太大,目前的青年人病在志气太小,甚至于无志气。 2.普通人的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成功是我的成功,失败是我的失败。

3.有志者事竟成三层含义: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

想到应该做,马上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发空头愿成了一个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

4.三此主义:此身(应该做而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此时应该做而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外一个地位去做)。 四、谈青年人的心理病态 1.压迫感觉、寂寞感觉、空虚感觉

2.如何拯救自己:对自己应有勇气负起责任;应知实事求是;靠自己努力去医治。 五、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所以道德观念特别浓厚;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中国人以为一个人须先是自己是一个好人,对社会才是好人,个人好,社会才能好;西方人以为一个人对于社会是好人,才算的是好人。社会

好,个人就容易好。

改变风气是教育的事,但是教育却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六、谈处群

(一)中国人不善处群的表现:社会组织力的薄弱(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由强出头,明哲保身传统保守思想作祟。团队构成要素——少数人领导,多数人协力赞助)、社会道德堕落(公私不分明、不守法执礼、缺乏议会精神——勇于表示意见,服从多数决定)、社会制裁力薄弱(道德风纪、法律、舆论) (二)中国人不善处群的原因

历史环境:地广民众。政治愈公开,人们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愈多,群的意识愈易发达,处群的能力也愈加强。

个人修养:中国人家的观念比国的观念浓厚,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做官,做官的最大目的不是为国家做事,而在扬名声,显父母。中国人难以成立大群,就误在小组织的精神太强烈。小组织多立界限,多结党营私。比如同乡会、同学会、哥老会、西山会所等组织。中国士流鄙视政治活动。人人都想抬高自己的身份,觉得社会卑鄙,不屑为伍,所以跳出来站在一边,表示自己不与人同。中华民族比较富裕独立性,不肯轻易随人,而好立异为高。 群组织的最大障碍是自私心。

群的成因——种族语言统一、文化传统没有重要的分歧。 (三)处群训练

1.改变教育观念:教育不是知识贩卖。

2.增加团体合作活动:操业合作(团体合作课程:音乐、体育)

3.政治生活:民主政治体制。良好政治习惯(热心参与政治活动、不做腐败政治活动)民治精神在公事公议公决。政治公开(政权委托于贤能,民意须能影响政治——在西方国家,人民信任议会,议会信任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对人民负责。) 七、谈恻隐之心

罗素在《中国问题》里讨论我们民族的性格,指出三个弱点:贪污、怯懦和

残忍。他把残忍放在第一位,所说的话最足令人深省:“中国人的残忍不免打动每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人道的动机使我们尽一份力量来减除九十九份力量所做的过恶,这是他们所没有的。„„我在中国时,成千成万的人在饥荒中待毙,人民为着几块钱出卖儿女,卖不出就弄死。白种人很尽了些力去赈荒,而中国人自己出的力却很少,连那很少的还是被贪污吞没。„„如果一只狗被汽车压倒致重伤,过路人十个就有九个站下来笑那可怜的畜牲的哀号。一个普通中国人不会对受苦受难起同情的悲痛,实在他还象觉得它是一个颇愉快的景象。他们的历史和他们的辛亥革命前的刑律可见出他们免不掉故意虐害的冲动。”

自觉安全说。柏拉图认为对人起哀怜,就会对自己起哀怜,对自己起哀怜,就是缺乏丈夫气,容易流于怯懦与感伤。 八、谈学问

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必须使有问题的变为没有问题(这便是问),疑问无穷,发现无穷,兴趣也就无穷。学问之难在此,学问之乐也就在此。 九、谈读书

1.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2.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