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资料

来源:伴沃教育


《人力资源统计学》

一 单选题

1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分类,不包括( )。 一次统计数据

二次统计数据

三次统计数据

四次统计数据

满分:42 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指报告期劳动生产率除以( )。 基期劳动生产率 上期劳动生产率 下期劳动生产率

满分:43 下列哪种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它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 结构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时间数列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满分:44 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工资总额统计 个人所得税 工资变动

满分:45 在产品产量指数一定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劳动量指数成( )。 反比 正比

没有关系

满分:46 成数是以对比基数为多少所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 5 10 20 100

满分:47 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

( )。

地方统计报表 企业统计报表 行业统计报表

满分:48 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 )和人力资源劳动效益两个层面。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价值 工资水平 满分:49 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

满分:410 全距是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之( )。 和 积 减 差

满分:4 二 多选题

1 全社会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也需要从以下( )方面分别测算。 按社会产品总价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按社会产品增加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按社会产品净值指标表示的劳动生产率

满分:42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按不同类型可分为( )等 对比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时间数列分析法

满分:43 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统计应该包括( )方面的统计指标 反映人力资源总量的统计指标 人力资源构成方面的统计指标 反映人力资源变动的统计指标 人力资源的利用统计指标

满分:44 人工成本统计对企业、职工、国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有利于增加利润和职工收入 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满分:45 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 有利于增加利润和职工收入 宏观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满分:4 三 判断题

1 人力资源实际利用率是就业人数同人力资源总数的对比,以表明人力资源实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 对 错

2 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1。 对 错

3 统计指数法中的统计指数概念,是指广义指数而言,不是指狭义指数。 对 错

4 发展水平一般指总量指标,不包括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对 错

5 工作时间的利用指标是指出勤率指标。 对 错

6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上布置,自上而下通过填制统计报表搜集数据的制度。 对 错

7 就业弹性的经济含义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经济的增长引起了就业人数的增加。 对 错

8 人力资源统计是人力资源统计资料、人力资源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泛指。 对 错

9 企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按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日历时间和制度公休时间。 对 错

10 出勤率的计算方法只有一种:按照工日计算,反映全日缺勤工日对全部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 对 错

《人力资源统计学》 一 单选题

1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有( )种。

一 二 三

满分:42 异众比率是指非众数组次数与( )变量总次数的比率。 全部 最小 最大

满分:43 增长量是用来说明某种人力资源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下列哪项之差。( )。 基期水平 上期水平 前期水平

满分:44 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 期初人力资源总数

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 基期人力资源数量

满分:45 按时间顺序将不同时期的某种指数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是( )。 质量指标指数 环比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指数数列 满分:46 按生产工作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将某种作业完成工作量与下列哪项相比,用以反映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天工作量。( )。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日数 投入该种作业的人工时数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日数 投入该种作业的平均人工时数

满分:47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 )。 综合统计报表 企业报表 事业单位报表

满分:48 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 )。 倒数 和 差 乘积

满分:49 人均实际工资的增减幅度一般是通过计算( )来反映的。 人均实际工资指数 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

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满分:410 标准差是数列中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 )。 开平方 平方

立方

满分:4 二 多选题

1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 实物量指标 价值量指标 生产工作量指标 相对指标

满分:42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通常采用( )。 信息库法

工作绩效评价法 工作态度测定法 潜力评价法 专家打分法

满分:43 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微观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有()。

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 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 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满分:44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包括( )。 信息库法

工作绩效评价法 工作态度测定法 潜力评价法

满分:45 时点数列特点包括( )。 时点数列中各项数据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时点数列中各数据的大小与间隔长短直接关 系时点数列中的数据是通过间断性调查登记取 满分:4 三 判断题

1 结构相对数是两个不同性质、属于不同总体但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对 错

2 标准差系数就是将简单标准差及加权标准差分别除以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用以反映变量值离差的相对水平,其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对 错

3 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通常采用非购入商誉法。 对 错

4 发展速度是人力资源在一段时期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两个时期水平之差。

对 错

5 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是反映各组成单位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对 错

6 在我国实行人工成本统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 对 错

7 人力资源的劳动效率是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只包括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指标。 对 错

8 劳动保护措施费用,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全部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措施费用 对 错

9 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对 错

10 简单平均差适用于未分组的资料。 对 错

《人力资源统计学》 一 单选题

1 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不包括( )。

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满分:42 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可分为基本工资和下列哪项。( )。 辅助工资 津贴 公积金

满分:43 动态相对数等于报告期数值除以( )。 基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满分:44 从组织机构角度反映劳动争议仲裁规模指标不包括( )。 仲裁庭数 特别仲裁庭数 仲裁员人件数

仲裁员人数

满分:45 平均差系数就是将简单平均差及加权平均差分别除以相应的( )。 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满分:46 四分法是按活动的属性将生活时间分为工作及路途往返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 )。 休闲时间 学习时间 三次活动时间

满分:47 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 期初人工成本总额 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 前期人工成本总额

满分:48 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 )。 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时期长短应当前后一致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一致 动态时间数列计算口径和方法要一致

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所说明的总体范围应前后不一致

满分:49 计算时期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一般采用( )。 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加权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满分:410 一般采用( )与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 基期人均货币工资 上期人均货币工资 满分:4 二 多选题

1 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 )。 日报 周报 旬报 月报

满分:42 人力资源劳动效率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 )。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源劳动效益 人力成本

满分:43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 登统方法不同 可加性不同

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可减性不同

满分:44 从大的分类看,时间结构指标有( )。 工作时间占用率

个人必需生活时间占用率 家务劳动时间占用率 闲暇时间占用率

满分:45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满分:4 三 判断题

1 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对 错

2 劳动争议人数是指每件争议案件所涉及的争议双方的人数。 对 错

3 部分支付给职工个人工资外的费用不按照职工工资外收入核算。 对 错

4 比较相对数是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表明计划完成程度的综合指标。 对 错

5 劳动关系统计的任务是及时反映人力资源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劳动者对各种活动的参与情况。 对 错

6 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 对 错

7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单项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 对 错

8 结构分析法是通过总体内各组的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用以说明总体构成的相对数,称为结构相对数。 对 错

9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反映人力资源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的综合指标,如员工人数、高学历员工数量、劳动报酬、企业生产总值等。 对 错

10 按人力资源统计表的用途不同,广义的人力资源统计表可以分为调查表、整理表和分析表。

对 错

《人力资源统计学》 一 单选题

1 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 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

满分:42 衡量员工流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员工流入率和员工流出率。计算方法是某一时期员工流入人数(流出人数)占( )的比例。 不同期员工人数 上期员工人数 未来员工人数

满分:43 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不包括( )。 基本工资 辅助工资 营业外支出

满分:44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等于( )与劳动生产率的结构影响指数的连乘积。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

满分:45 四分位差就是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 )个四分位数之差 一 二 四

满分:46 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

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 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 对总体进行抽样

满分:47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指数与劳动生产率正指标指数( )。 正比 反比

互为倒数

满分:48 职工工资增长弹性等于职工工资增长率除以( )。 企业利润增长率 企业收入增长率 企业净产值增长率

满分:49 人工成本总额指数也就是( )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数之积。 平均人工成本指数

报告期人工成本 基期人工成本

满分:410 人力资源统计数据按其性质可分为( )。 一次统计数据 二次统计数据 三次统计数据

一次统计数据、二次统计数据和三次统计数据 满分:4 二 多选题

1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作用主要体现在( )。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起点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重要依据 人力资源总量指标是认识人力资源总体现象的基础

满分:42 人力资源个体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可以归结为( )。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随机报偿评价法

调整后的随机报偿评价法

满分:43 对于员工流失的趋势发展,可以结合( )等多种统计预测方法进行分析。 移动平均法 线性回归法 多项式回归法 指数回归法

满分:44 人力资源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不包括( )。 提升工资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微观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满分:45 人力资源统计学应用的特点包括( )。 数量性 关联性 动态性 规律性

满分:4 三 判断题

1 人力资源劳动效益是指就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含货物与服务)的能力。 对 错

2 人力资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既是人力资源统计工作过程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又是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基本内容。 对

3 劳动争议仲裁率反映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度。其中的报告期劳动争议件数,指的是将报告期内发生的每一件劳动争议汇总起来。 对 错

4 统计数据的汇总组织形式可分为逐级汇总和统一汇总两种。 对 错

5 年报称为进度报表,主要用来反映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 对 错

6 特殊信息库法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库归集和汇总企业或组织人力资源特殊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编制各种一览表的方法,汇总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需要的专门信息。 对 错

7 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企业一般要计算月、季和年的平均人数。 对 错

8 数量标志是反映事物量的特征的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工人的工资额、商店销售某商品的数量、某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等。 对 错

9 统计指数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时间变动状况和空间对比关系的分析方法。 对 错

10 人力资源劳动效益正指标说明单位活劳动消耗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劳动生产率越低,反之亦然。 对 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